哈拉帕文明介绍
哈拉帕人是出类拔萃的城市规划师,他们通过巧妙地疏引雨季的洪水来为己所用,种植豌豆、芝麻、棉花以及大麦。
公元前3000年,在当今巴基斯坦地区,一个富庶且繁荣的文明沿着印度河(印度一国也得名于此河流)发展壮大。
这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也被称为哈拉帕文明,此别名源于首批出土相关考古文物的城市:哈拉帕。
历史
尽管该地区在更早之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直到大约公元前2600年时,包括哈拉帕以及摩亨佐达罗在内的城市中心才达到各自的鼎盛时期,随后这些城市便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消失。
在历史的这段时期,该区域气候炎热且潮湿,非常有利于农业发展,这也让当地的居民过上了十分富足的生活。
该文明其中最吸引人的一点也许是其城市结构——它有着成千上万的居民,城市发展水平在当时名列前茅。
通过对规模庞大的水道网的利用,这些城市似乎还发展出了卓越的水利管理系统。除开众多公共喷泉外,城市内的房屋能够使用淡水、使用茅厕,甚至还拥有污水排水系统。
该文明没落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对此人们有着多种推测,其中一种假说便是来自北方的外族可能导致了哈拉帕文明城市群的骤然陨落。
然而,没有任何现存考古依据佐证这样的战争理论。时至今日,最令人信服的理论便是一场自然灾害导致了河床干涸,从而迫使居民东迁。
你知道吗?
这些城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让人难以区分出哪里是富人区,哪里是穷人区。
此外,也没有迹象显示这里存在着参与城市修筑的奴隶阶级,这一点与古代世界的其他地区大相径庭。
基于这些事实,许多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不存在等级制度体系的非暴力社会,尽管这种观点目前还无法得以证实。
本质特性-农耕主义者
丰饶之地:农耕主义者帝国可以使用自己的影响力,以更好的生活作为吸引触发迁徙,从相邻的领土盗取人口。
社群精神:农耕主义者城市每次获得人口,便会提升安定度。
传承特性-肥土洪漫
出产食物的地块食物+1、河流食物+1
象征性单位-飞毛腿
哈拉帕人并不渴望战争,他们更愿意与对手和平共处。
哈拉帕人对于战争的观念似乎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从未发现过战斗或掠夺的痕迹,哈拉帕社会通常被认为是非暴力的。
他们没有任何表现战争的艺术作品,意味着那里没有武装冲突。
哈拉帕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口状况也部分地解释了这一点:扩张是不必要的,相反,和平共处受到了大力提倡。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完全没有暴力:那里的城防仍然很坚固,而且也曾出现过武器。
有些人已被证明的确持有武器,但很可能是用于狩猎和维护社区的和平。
因此,“飞毛腿”并不代表过去曾经存在象征性的军事单位,而是指向了那些长途跋涉以促进城市之间通商,以及推动了对外贸易的人。
属性:战斗力14、移动点数5、攻击范围1
详细信息:【近战单位】近距离作战单位;【寻路者】无视森林的移动惩罚。
花费:1人口、45工业
象征性区域-水道网
哈拉帕城市通常建在大江大河沿岸,通过利用河道,使周围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平原。
哈拉帕的城市遗迹显示出了高度发达的城市体系。建筑物呈网格状排列,用泥砖建造而成。
每个城市的泥砖尺寸都是统一的。城市中有管道系统向房屋供水,并将废水冲进被覆盖的街边下水道。
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在保存最完好的考古遗址摩亨佐达罗中,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面积为12x7米,深2.4米。这个水池也是用泥砖建造的,并有焦油密封以便防水。
虽然今人称其为“大浴场”,但它曾经似乎是用于宗教仪式的。这也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的水池建筑。
效果:食物+3、安定度-10、每毗邻一块农民区食物+3、城市或前哨站农民栏位+1
花费:80+(20*区域^1.15)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