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计划2 》全车辆+全赛道图鉴+全赛制驾驶技巧图文攻略【完结】

2017-09-25 17:24:18

  悬挂系统

  轮胎-后倾角介绍:后倾角调整转向轴的角度,从侧边视角来看,正后倾角代表轴心上方会指向车轮后方。

  正后倾角会让车辆在高速时更稳定,增加转向的倾角增益。使用过多的正后倾角会导致转向变得吃力,并感到车辆变重反应迟钝。使用较低的正后倾角会让转向变得轻松,并减少地盘转移。

  建议:大部分的车辆对于后倾角较不灵敏,所以最好与外倾角之类的设定一起使用。

  轮胎-外倾角介绍:外倾角调整车轮在垂直轴心的角度,从前方视角来看,负外倾表示车轮上方指向车辆内侧。

  调整车轮的外墙角可抵消过弯时的胎侧弯曲及底盘亲哥,并实现最大轮胎接触面,进而提升车辆过弯能力。调低车轮的外倾角可提升直线时的加速及刹车,但会降低过弯能力。

  建议:虽然介绍很简单,但实质上这个外倾角比较改动比较复杂,如果要调整首先就要试跑(选择在平坦的直线沥青路进行试驾),然后留意四个轮子的倾角表现。

  此时玩家可以注意得到在非转弯情况下,车辆的四个轮子倾角都是负值,大多数情况都是-2°至0°之间变化。

  如果要改,建议就是设置外倾角是-1°至0°,然后再根据转弯情况来进行微调,大体可以从“转向不足”来调整,当转向不足时,就往正方向调整角度。

  这个外倾角问题是相当复杂,会影响到转向,可以不改的话,就尽量不要改动。

  轮胎-底盘高度介绍:底盘高度可调整车辆距离赛道表面的高度。

  调整底盘高度会降低中心重力,增加机械抓地力,提升整体稳定度及空气动力性能。一般而言都是“越低越好”,但要小心过低会减少车辆悬挂系统或车底与颠簸赛道之间的距离,导致车辆变得不稳定。

  调整前后底盘高度,并找出适合赛道及车辆的正确平衡。

  建议:底盘高度是许多赛车在调节空气动力时的强大工具。平底盘的车辆可获益于前倾(后车身较高)并提升下压力,特别是前轴。

  风扇车往往偏向于车身整体拥有较低且适中的高度。切记底盘高度应依据车速调节,因为高速时空气动力会将车身“压”低。车辆也许已设定为前倾,但空气动力的负重有可能导致设定无法发挥预期作用。

  轮胎-弹簧系数介绍:变更弹簧系数可调节车辆的灵敏度及过弯反应,使之拥有更多空气动力抓地力或机械抓地力。

  调硬弹簧后,车辆的操控会更加灵敏快速,也让车身变得更低,可获得更加的空气动力。但是这会降低轮胎抓地力及加快轮胎磨损。

  调软弹簧系数后,车身底盘会拥有更佳的弹性,进而与颠簸赛道保持良好的接触并提升机械抓地力。但是这需要较高的底盘高度,因此会减少告诉弯的空气动力抓地力。

  建议:调整前后弹簧系数并找出适合赛道、车辆,以及你的驾驶风格的正确平衡。车尾较软可减少过度转向不足,但太软会反应迟钝以致过弯时转向不足。一般来说,最好是前后弹簧系数同步调整。

  中心-转向比介绍:转向比代表前轮每旋转一度时,方向盘所需转动的度数。

  较高的转向比会增加方向盘所需的动作,允许更加的转向控制。调低转向比会让方向盘更灵敏,减少所需的动作,使车辆对于转向更敏感。

  建议:这个转向比,将球个人的驾驶体验,没有一个标准的比值。

  一般你调整转向比,你要根据“低速”、“高速”两个时段来判断。

  最好是做到“低速时轻盈灵敏,高速稳健厚重”,这就是最适合你的转向比。

  中心-束角介绍:调整轮胎的前束角,会决定俯视时轮胎指向内还是向外。

  正的前束角(车轮的前方指向内侧)会让两个轮胎彼此产生抗力,让直线更加稳定,但会损失灵敏度。

  负的前束角(车轮的前方指向外侧)则相反,会提升过弯灵敏度及稳定性,但导致车辆的直线时较不稳。

  过正或过负的前束角会影响胎温及磨损。前束角的正负调得越多,轮胎与赛道表面的摩擦就越多。

  建议:将前轮调整为束角稍微向外,虽然直线的行驶稳定性不及0度束角和内束角,但弯道上的行驶阻力更小,轮胎的抓地力更好发挥,车头也更容易进弯且弯中表现更稳定。内束角由于弯中的轮胎滑动更厉害,因此在弯中表现相当敏感,且更倾向于推头。

  假如在弯中感觉车尾不稳定可以稍微增加内束角,车尾太迟钝可以稍微增加外束角。而车头如果太敏感且不愿意进弯可以稍微增加一点外束角,如果直线行驶车头不稳定则可以稍微增加一点内束角。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调节倾角或者调节车身高度以后,束角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同步调整。而前轮倾角较大的车辆,可以使用适当的向外修正车轮滚动的方向,让进弯反应更敏锐。

  中心-防倾杆介绍:调整防倾杆可让你控制车辆过弯时的底盘侧倾量。

  调硬防倾杆可让车辆急转弯时更灵敏且保持平衡,但有可能造成内侧轮胎在高负荷弯道时离地。调软防倾杆可让车辆更加倾斜过弯时将重量释放至外侧轮胎,进而提升机械抓地力。

  防倾杆是非常有效的底盘平衡工具。车头更多滚动摩擦时(较硬前杆及较软后杆)可能会造成转向不足,而车尾较多滚动摩擦时则会造成转向过度。

  将防倾杆设定至遇到高负荷弯时,前轮内侧看似几乎要碰到赛道表面的程度,是一个好的赛车经验法则。

  遇快速平顺的赛道时,软硬的防倾杆可藉由稳定的底盘高度,实现最佳的空气动力抓地力。

  遇较慢的颠簸紧凑赛道时,较软的防倾杆可增加机械抓地力。

  建议:太软的防倾杆在独立悬吊的车会造成过弯时过多的外倾角,减少轮胎的接地面积,太硬则是会造成轮胎无法紧贴地面,影响操控性。

  对弯内轮来说,防倾杆对车轮施的力和弹簧对车轮施的力是方向相反的,弹簧产生的力可把车轮压回地面,而防倾杆却会使它离开地面。

  假如防倾杆太硬会减少把车轮压回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驱动轮,可能会使得出弯加油时弯内轮的抓地力变小,造成轮胎的空转。

  这对拥有大马力却没有LSD的车来说是相当危险的,最理想的状态是把防倾杆所提供的防倾阻力控制在占总防倾阻力的20%~50%之间。

  假如总防倾阻力太强的话可能会造成过弯时弯内轮的离地,如此会造成100%的重量转移,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弯内的非驱动轮。

目录 63/76 返回攻略专辑

目录

第1页:生涯菜单/生涯赛事界面 第2页:界面介绍 第5页:讴歌 第6页:阿斯顿马丁赛车 第7页:奥迪 第8页:BAC 第9页:宾利 第10页:宝马 第11页:凯迪拉克 第12页:雪佛兰 第13页:雪铁龙 第14页:法拉利 第16页:福特 第18页:Ginetta 第19页:本田 第20页:捷豹 第21页:KTM 第22页:兰博基尼 第23页:LiGiER 第24页:莲花 第25页:Marek 第26页:马自达/迈凯伦 第27页:梅赛德斯 第29页:宝马迷你 第30页:三菱 第31页:日产 第33页:Olsbergs/欧宝 第34页:帕加尼( 第35页:帕诺兹 第36页:保时捷 第38页:Radical 第39页:雷诺 第40页:RWD 第41页:丰田 第42页:大众 第43页:全赛道列表 第52页:辅助系统:辅助转向/刹车辅助 第53页:辅助系统:驾驶辅助/ 第54页:辅助系统:损伤类型 第55页:辅助系统:机械故障 第56页:辅助系统:轮胎磨损 第57页:辅助系统:燃油消耗 第58页:辅助系统:自动点火 第59页:辅助系统:常规与处罚/手动进站 第60页:辅助系统:手动冷胎圈/手动动态起跑 第61页:车辆调校设定:赛车技师 第62页:车辆调校设定:轮胎/刹车/底盘 第63页:车辆调校设定:悬挂系统 第64页:车辆调校设定:避震器 第65页:调校设定:引擎控制器/引擎/传动装置 第66页:车辆调校设定:差速器 第67页:进站策略:汽油及轮胎设定 第68页:进站策略:损坏维修 第69页:驾驶心得① 第70页:驾驶心得② 第71页:驾驶心得③ 第72页:驾驶心得④ 第73页:驾驶心得⑤ 第74页:驾驶心得⑥ 第75页:驾驶心得⑦ 第76页:漂移小技巧
赛车计划2
赛车计划2
平台:XONE | PS4 | PC
0%的玩家推荐
分享到:
热门标签
展开标签

APP精彩推荐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品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