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情,没十年脑血栓写不出来。”
Netflix出品的动画《环太平洋:黑色禁区》第一季全7集近期在B站上线,动画评论区里,以这个标题命名的主题评论获得了超过1000个赞。这个标题也成为了这部动画的热门弹幕,由此可见观众们对于动画剧情的极度不满。动画上线2周,B站评分只有6.3分,其豆瓣评分也仅为5.8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国外诸如IMDb、IGN、烂番茄等平台,普通观众和影视从业者分别给这部动画7.2分、7分和71%的新鲜度。看得出来,海外动画观众对《环太平洋:黑色禁区》的观感似乎并没有国内动画观众那么低。
这部沿袭《环太平洋》世界观的衍生动画,其承制方是日本动画公司——Netflix旗下有不少动画都是由日本IP改编,或者由日本动画团队制作,这也使得这些作品特别受国内核心动画观众的关注。不过,这些动画却没国内动画观众想象的那么精彩,反而口碑参差不齐。
特别是其中由美国编剧写剧本、日本动画团队制作的Netflix动画,其人设和剧情甚至令这些观众觉得“匪夷所思”。国内动画观众和国外动画观众对《环太平洋:黑暗禁区》的观感差异,到底因何而来呢?
多元化的自制作品,满足Netflix平台用户的不同喜好
自2013年和梦工厂合作首个动画电影《急速蜗牛》到今天,Netflix平台上已经积累起了数量庞大、画风迥异、题材多样、适合不同用户的动画片库,服务全球用户的多种观看喜好。在每年动画发布会上,Netflix对外公布数十部动画项目,其中不少都是知名IP的衍生动画。这些项目的合作者、承制方,不仅有包括好莱坞、日本动画行业在内的全球名导演、名编剧,还有大量一线制作公司加盟,一次次向外界刷新Netflix“有钱任性”这个标签。
Netflix自制的部分动画项目,都有国内核心动画观众熟悉的日本动画制作团队和动画人参与。包括诸如Production I.G、BONES、David Production、MAPPA这些知名动画团队,会出现在Netflix的动画Staff列表里。汤浅政明、神山健治、荒牧伸志这些极具个性的动画监督,也愿意在Netflix这个更开放的平台上去创作一些体现自己风格和思想的作品。
由此,日本ACG市场发展几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一批IP——《恶魔人》《刃牙》《圣斗士星矢》《奥特曼》《攻壳机动队》等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同时日本动画公司承制的非日本IP的衍生动画《副本:异体置换》《环太平洋:黑暗禁区》以及其他原创动画,也让Netflix的片库呈现出多元化。
这些带有“Japan”标签的动画,并不完全是类似于《龙珠》《海贼王》这些享誉全球的王道热血动画,而是科幻、机甲、动作这些在海外文娱市场常见的流行题材。借日本动画故事去服务自家平台的观众,Netflix有着极为明确的内容指向性。特别是在“美日合作”,即美国编剧+日本承制的动画里,我们能在作品类型之外,看到更加明显的文化区别。
“美日合作”动画,呈现的其实是美式娱乐内容
开篇提到的《环太平洋》的衍生动画《环太平洋:黑色禁区》正是一部美日合作动画。这部动画的编剧Craig Kyle、Greg Johon皆为漫威旗下的超级英雄漫画、动画担任过编剧,动画的承制方则是日本3DCG动画公司Polygon Pictures。《环太平洋》讲述的是载人机甲对抗来自外星球怪兽的故事,电影在画面特效、故事主题、叙事节奏和内容深度方面的成功,吸引了全球大量机甲题材爱好者的关注。衍生动画沿用电影的世界观设定,讲述了兄妹二人为了寻找父母操作废弃机甲,杀出一线生机的故事。
在中国核心动画观众看来,这部动画最大的弊病有两点。
一是片中剧情的推进主要依靠横冲直撞做事不经大脑的女主角,第一季全7集剧情如飞一般快,编剧强行塑造情节冲突,角色行事缺乏逻辑,剧情转折生硬。
另一点则是动画想要展开寻找父母、白发少年的来历、女二找回记忆这三条故事线,基于第一点的存在,三条故事线都只是开了个头,颇令人失望。
相较之下,这部衍生动画和真人电影之间的观感差距实在很远。
即使是和其他机甲类动画相比,中国核心动画观众也认为《环太平洋:黑色禁区》不入流。
深受日本机甲类动漫作品影响的中国核心动画观众,通过诸如《机动战士高达》《EVA》等知名作品,带来的精致视觉表现、浓厚现实意味映射以及精神需求的满足,大大提升了他们对机甲类题材动画的期待值。对于想要在《环太平洋:黑色禁区》里看到机甲类动画对人性的剖析,对末世的思考,以及精彩战斗场面和主角热血心态的这些动画观众来说,Netflix的这部动画就令他们太失望了。
实际上,若是站在Netflix作为出品方的角度来看这部动画,或许不难解释动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何海外观众觉得这部动画“还行”。
对美剧比较了解的观众,能看出《环太平洋:黑色禁区》正是典型的美剧套路:剧情进展速度极快,角色的情感表达宣泄直白,故事逻辑并不重要,机甲(人类)对战怪兽看的就是个爽。特别是在第7集,三人在一座废弃的餐馆里喝着热巧克力,就着音乐开始跳舞,倒是相当符合美国人在末世大战前行乐的价值观。以上各点都和靠剧情细节、角色台词打动观众的日式动画大不同。
如果不是抱着过高期望,作为一部快餐式的爆米花动画来看,《环太平洋:黑色禁区》在IMDb、IGN和烂番茄上获得不算特别低的评价也属常理。而三条刚刚开了个坑的故事线,甚至有点让人期待动画第二季。
可以看出即使是有日本动画团队参与,《环太平洋:黑色禁区》的本质仍旧是美式文化的体现。在Netflix近年出品的其他“美日合作”动画里,这一点特别明显。
美国故事+日式动画,会成为一种新的日式动画形态吗?
2019年,《圣斗士星矢》的重制版动画《圣斗士星矢:黄道十二宫战士》在Netflix上线,这部动画就是标准的美式故事+日本制作。由于目标受众是儿童观众,重制版动画建模低幼,场景略粗糙。除了“本着性别平等的原则”将瞬设定为女性角色外,圣斗士的“小宇宙”变成了超能力、阿帕奇M1A1登场对战圣斗士、黑暗圣斗士的圣衣是动力外骨骼,这些细节设定让原本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圣斗士故事,大大增加了现代科技感。
同时,重制版动画去掉了大量心理描写,角色的塑造符号化,整个剧情加速展开,将原版动画里15集才讲完的故事浓缩到6集,非常符合美剧的故事推进节奏。
去年,Netflix上线了一部沿用自家真人剧《副本》世界观的衍生动画电影《副本:异体置换》里,由日、美两国编剧共同撰写剧本,日本动画公司承制内容。
在赛博朋克风格和日式黑帮主题包裹下,《副本:异体置换》依然是更换躯体以让意识获得永生的剧情模式。然而这部动画电影故事简单,缺乏细节逻辑刻画,难以对意识数字化或人类永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只是浅尝辄止。这对不少因为《副本》真人剧而来的观众倍感失望。
可以看到,Netflix的自制动画里不少作品拥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知名IP,特别是日本动漫领域里在全球享有一定声誉的动漫IP或游戏IP为内容基础。
2.以能够刺激观众视觉感官的题材为优先。
3.作品的本质是美式文化的呈现,符合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
得益于日本成熟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大量优质动画制作公司的存在,这些自制动画项目大多交给日本动画公司制作。为了尽可能丰富片库,快速建立起内容壁垒,使得不同喜好的用户可以在Netflix找到自己的心头好,争夺用户的停留时间,会出现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编剧素质高低有别,画面表现时好时坏,也就不难理解了。
考虑美、日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对于不少看惯了日式动画的国内核心动画观众来说,Netflix出品的这些美日合作动画,可能大大超出了他们对作品的预期。
在Netflix借动画内容去提升用户黏性这个过程中,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日本动画作品可以说是以一种新的内容形态出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在上世纪70年代,数量庞大、价格低廉的日本电视动画成为欧美私人电视台内容填充产品。为了让作品更加国际化,适合美国电视观众的观看习惯,日本动画在跨文化的内容传播中进行了诸多调整,比如主人公从一人逐渐变为多人,有着不同的种族和肤色,剧集关系、剧集总长度符合美国电视台的播出习惯等等。
90年代,日本动漫市场迎来了又一个内容黄金时代,大量优质动漫内容迅速铺开到全球内容市场,亦逐渐被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甚至日本动漫作品的风格逐渐影响到美国文化,而今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杀死比尔》《黑客帝国》在内的大量经典好莱坞影片对日本动漫作品的借鉴。
而今,流媒体的崛起,美日合作成为一种全新的动漫内容创作形态:美国的资金和故事,日本的画面和特效。这些看上去像“日本动画”和“日本故事”的动画里,其实传递出来的是强烈的美式文化,这与观众认知中的日本动画大相径庭。
对日本动画行业来说,Netflix的资金流入显然是一种正面且积极的信号。然而,缺乏日式文化核心的大量日本经典IP重制、衍生动画作品,通过互联网被全世界大量喜欢动画的观众看到,这对日本动漫作品未来的发展来说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在Netflix的新项目规划中,日本漫画《罗马浴场》将要动画化,经典动画《星际牛仔》要制作为真人剧,连中国的《水浒传》《三体》分别要拍摄电影和电视剧,它们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在观众面前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