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率土之滨的《甲子狼烟》,聊聊黄巾的十个月。”
我们知道,三国是一个相当浪漫的年代。
你能在演义和史实里翻阅到鲜衣怒马的少年,寻觅到骄然破城的壮士,探寻到巧舌如簧的儒生。这些闪烁的星星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出了一副让任一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为之如痴如醉的史诗画卷。
但作为三国故事开端的黄巾起义,在这副画卷中却很少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在最近的一次版本更新中,《率土之滨》加入了全新的黄巾章节——即便在三国题材作品已经琳琅满目的当下,会推出专门的“黄巾”主题的作品,还是相对少见的。
而在这次更新中,我所见到的一系列关于黄巾的构筑方式,也多少让我想借此聊聊我眼中的黄巾风云,以及《率土之滨》对这个年代所做的追溯与还原。
英雄的起家?还是资历大染缸?
对于很多英雄来说,“黄巾之乱”都是一次难得的仕途际遇。孙坚,曹操,刘备这三名未来将要奠定三分蓝图的英雄,就各自在这场持续十个月的动乱中各自展露头角。
只不过,和魏武传大书特书的黄巾战功不同,或许刘备自己也不大记得这段经历的细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抽到两名SSR的好兄弟后,只是练兵,纵马,拼杀,就在黄巾战事中获得了足以被封为县尉(今日相当于地方局级干部)的功勋。在这段故事里,黄巾军好像只是兄弟三人的战功经验包一般的存在。
蜀国粉丝们“梦开始的地方”
演义如此,史实又是如何呢?
对于三国历史有广闻志趣的朋友,想必很快就能给出答案。
其实彼时的刘备,已然不是织席贩履的乡井人士。从卢植处游学归来后,善于交际的他成为了涿县当地的社会红人。他参与围剿黄巾军的兵马钱粮,就是来自张世平、苏双两位中山大商的投资。在整段黄巾战役中,刘备都身处涿郡校尉邹靖的指挥调度之下,俨然是标准的军阀起家套路。
所以,至少对我来说,刘备的故事并非是从黄巾开始的——事实上,早在卢植处就学时代,刘备就展露了非同一般的枭雄气质,不但在当地和黑白两道都吃得很开,也与公孙瓒等贵族交际甚广。其后刘备去救援徐州时,仅凭这层同学关系就问公孙瓒要到了三千兵马,其人格魅力在此就可见一斑。
相比起在黄巾战场上存在感相对稀薄的刘备而言,曹操与孙坚的故事则确实带有不少传奇色彩。前者与破黄巾首功的皇甫嵩合军,在颍川大破南部黄巾军,斩首数万级;而后者则在攻打宛城十万黄巾军的战役中屡次担当攻城先锋,以勇猛无匹姿态,一次又一次让守军为之胆寒。
实际上,对于这份剧本,《率土之滨》就做了很贴合的设计。在本次新赛季当中,除了黄巾势力之外,玩家还能够选择东汉势力或群雄势力来进行游戏。东汉势力多出了“朝廷任务”这一分支,根据任务锁定事项完成一系列差事,即可获得来自朝廷的丰厚奖励。
只不过,这一次版本当中为了模拟义士卫汉的格局,让东汉势力只能组建50人的小同盟,且同盟间无法像黄巾军一样相互连地。通过更高的合作成本,提升了东汉派系一侧的策略性,十分适合想切身体验乱世格局和更享受小团体社交的玩家。
而群雄势力则更贴合习惯“大同盟”玩法的老咖们,在赛季过程中,东汉势力同盟达到一定等级后,盟主即可自立为王,率领麾下成员,成为东汉和黄巾势力之外割据一方的群雄势力。
成为群雄势力后,同盟可吸纳更多势力组建380人的大同盟,并且可以建立国家,获得国家保护等国力与国策,在东汉与黄巾对抗的大背景下进行斡旋征伐,成就一方霸业。
黄巾起义错过了一个开局闪电战的机会?马元义的时运不济
相比桃园三结义的演义而言,真实的三国故事似乎少了些浪漫色彩,但在我看来,其实真实历史的韵味,往往会藏匿在一些细节当中。
就好比说,其实黄巾起义,差一点就让三国不会成为“三国”。
要聊这个故事,我们还得把时间线再往前拉一些,比如说汉灵帝光和七年的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之前。
二月初的一个夜晚,黄巾方面,马元义一度在洛阳城中坐立难安。
在此之前,他的恩师张角通过《太平经》内含的理论知识,创建了崇尚土德的“太平道”,号称能用符水和咒语来化解灾民的病痛。
“天公将军”张角
在近乎无偿的治疗策略下,的确有不少民众的病患(或许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被痊愈,太平道因而得到了相当多民众的支持,甚至不少富户都对太平道教义笃信不疑,愿意变卖家产来追随张角。
张角的“太平道”起于冀州钜鹿,在民众的口口相传之下,“天师”的名望很快散播到全国各州郡,收获信众无数。这些信众被编制成了三十六“方”,每一方由一名渠帅总领,而马元义,就是其中一方渠帅。这个由资深信众组成的班底,成为了张角发动武装起义时所倚仗的力量。
《率土之滨》作为老牌地缘战略游戏,对于黄巾军的壮大过程采用了一个相当精准的机制来比喻:招揽。
黄巾阵营的势力是一整个利益相通的共同体,而当这一阵营的玩家击破了其他阵营的城池后,不但可以掠夺资源,还可以将其强制招揽进己方阵营当中,很形象地模拟了历史上黄巾军“染色”的过程。
张角的信众不仅包含了疾苦民众,其中部分信众甚至在朝廷都有着至高的地位,其中就有在汉灵帝朝廷翻云覆雨的十常侍,张让、赵忠正在此列。
他们,正是马元义想找的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太平天师张角广泛传播的一句谶语,也是早已布下的行动暗号。
当中的“甲子”,指的正是光合七年这一“甲子年”,而马元义作为洛阳方面有着众多人脉关系的沟通点,所负责的正是和十常侍形成内应,在洛阳城内以墙上写下的“甲子”为号,一触即发,里应外合,在起义后就瞬间直刺帝国心脏。
背负着这样沉重的任务,马元义当时想必焦虑而又兴奋。倘若这一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三月五日在邺城起兵后,他将和其余六洲的黄巾兵团一齐发力,由他控制洛阳切断指挥枢纽,其余州郡侵城掠地,东汉国祚将被闪电攻势一举拿下。
只不过,这份等待过早宣告结束:推开宅邸大门的不是黄巾义士,也不是十常侍的联络人,而是汉灵帝的禁卫军。
由于张角另一位弟子唐周的密信告发,张角与马元义布置好的“斩首”行动功亏一篑,最后,马元义被车裂,而张角只能在谋划败露后草率于二月起兵,没能在三月五日这个暗合太平道天数的日期开始行动。
这一天,刘备才刚过完元宵节,曹操还在焦虑自己的仕途,他们不会知道,三国的第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在一位弟子的决意下,被悄然扭转了。
我想,这种临时被“背刺”的体验,或许很多《率土之滨》的玩家——尤其是管理层的玩家也都经历过。
不过也可以放心的是,在实际游戏当中,以“黄巾”阵营开始游戏的玩家,彼此之间将默认结为同一阵营,可以实现全阵营连地,且彼此之间无法互相攻打。透过这样利益共同体的设计,《率土之滨》对玩家行为作出了相当有力的引导。我想,至少在黄巾这一派系当中,率土之滨的玩家可以心无旁骛地和其他同盟并肩作战的感觉。在纷繁诡谲的率土战场上,这份体验还是相当新鲜的。
多方围攻,黄巾军真的是乌合之众吗?
《率土之滨》对于张角起义初期的格局也做到了相当不错的设定还原。
如图所示,冀州,荆州,青州,正是张角集结的三股大力量所在据点。在历史上,这三股力量分别是由张角兄弟率领的冀州主力军,张曼成率领的南方主力军,以及管亥率领的青州主力军。
黄巾在起兵初期极具组织纪律,且攻势异常凶猛。其中尤以张曼成军和管亥军拔尖。前者速起攻杀郡太守,直接掌控下了宛城,而且统军严谨,直到张曼成死于乱军后,宛城黄巾军其后连续更替四名主帅,军心都没有溃散。
而管亥则可称得上是黄巾军团的强力猛男,在张角本部战败后,依然组织了数万残部围困北海,将孔融部将宗宝一合秒杀,打得孔融闭城不出,(演义中)和赶来救援的关羽打了数十个回合才被其斩落马下——要知道,这可是温酒斩华雄,瞬秒颜良文丑的巅峰关羽。
黄巾军也在这股声浪中,由最初起义的六州扩散到八州,势力盘踞过半华夏大地。《率土之滨》中针对黄巾这股烈火般的攻势,给予了几项黄巾专属政策以让玩家获得模拟体验。
而在黄巾军起义后完成合流的模式,在本作中则通过“团结一心”实现了不错的还原。玩家们可以借由其他黄巾军的领地进行出征,比以往率土中的联盟显得更为紧密和一体化,也充分体现了黄巾军的特性。
东汉将军的活跃
对抗黄巾的英雄,想必就有不少人已经颇为熟识了,他们分别是独占首功的皇甫嵩以及在宛城战役中击破南方黄巾军的朱儁。前者留下了相当多的逸闻,还以长社之战火烧黄巾的战绩,在许多三国题材的游戏中都获得了等级较高的火计系技能,被不少玩家以“小周瑜”来称呼。
在率土之滨中,皇甫嵩的“火”也获得了很不错的还原,其基础战法猛火、可拆战法焰焚箕轸,都能够对敌人展开凶猛的火焰攻势。
但和朝廷钦命的大将皇甫嵩不同的是,在南部战场的朱儁出身只是低微寒门,而且在得到出征黄巾的机会后,朱儁在初战就被波才打了个大败而退,一度在长社被后者率大军包围,最后还是凭借皇甫嵩施展火计才得以顺利反攻。
而朱儁攻陷宛城的前后历程,更接近传统冷兵器时代的硬嗑死战。攻略宛城前后,朱儁一共对黄巾军展开了数十次突击,大型战役三场,前后击杀黄巾方面元帅四人,最终各种谋略穷尽后,持续派遣孙坚连夜攻打,才终于将宛城血战攻下,前后耗时历经五个月之久。
除了这两位功勋将军,在这段时期,卢植,董卓,郭典等将领也在战场上颇有建树,其中卢植甚至以万余精兵打得张角十万主力军连连后退,而皇甫嵩护军司马傅燮则在东部战场开起了无双,连破卜己、张伯、梁仲宁三位渠帅,直接打得东部屏障的卜己军队溃不成军。
可以说,彼时的黄巾军之所以在读者视角里溃败得如此迅速,也是因为汉朝士族一方的确相当能打的关系。譬如皇甫嵩破波才一役,就有曹操,孙坚,王允等人共同协力,在将才方面,黄巾军的确落了下乘。
而在《率土之滨》当中,玩家也能够体验如同朱儁一般的起家历程。在本赛季当中,军功赫赫者将被朝廷任命为将军,拥有更高的荣誉和权力。阵营内同盟势力值排名前列的同盟盟主还能够获得朝廷赐予的四征将军名号,四征将军可以发布阵营集结,使指定地块可被全阵营连地,号召所有东汉子民协同作战。
结语
当然,回顾历史,其实不止是黄巾,在东汉末年,华夏大地从未真正成为贵族军阀轮番唱台的舞台。
单说魏国而言,仅曹操在位期间的农民武装起义,从建安元年的广陵起义到建安二十四年陆浑孙狼起义,总计多达17起,差不多每年都有一次大型地方起义。
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东汉百姓从来没有将自己的未来屈身托付于军阀当中,而是一直在与严酷的剥削势力展开激烈抗争。
而回到黄巾军这一侧,即便是在一些民间唱本和一些电子游戏中,起义者们常常被称呼为“黄巾贼”,但在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册上,我国的学者给黄巾起义的定性是“张角等人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而对他们的称呼,也始终是“黄巾军”。体现了学者们秉持的人民史观的视点。
但每次在知乎等社区阅读相关答案时,我也总是不无遗憾的。以宗教手段汇集民众是一种高效率的手段,但张角和陈胜、吴广等人一样,空有推翻旧王朝的热血,却没有建立一个能正确引导人民的政治纲领,这也是封建时代几千年来,数以千万计的农民起义运动的共同弊端。
当然,能够从这些弊端当中有所感悟,也是我们品读历史的意义之一。在当下,我们能借助《率土之滨》提供的舞台,再次推演一番黄巾旗帜扬遍华夏大地的场景,再临一次诸军阀各怀鬼胎、志士烈心救国的帝国暮年,不也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