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慎入!二战背景下的黑暗成人童话《玛莎已死》

一碗葫芦

作者:一碗葫芦

发布于2022-03-25 11:03:40 +订阅

        什么,玛莎已死?看到这个标题,或许让人觉得这是一款让超人和蝙蝠侠都觉得害怕的游戏。

你妈也叫玛莎?

        虽然除了名字,这款游戏和以上两位都毫无关联,但作为一款好评率80%的独立游戏,《玛莎已死》也让不只是蝙蝠侠和超人的玩家感受到了到由内而外的恐惧,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游戏讲述了一位在战争与家庭双重压力下罹患精神疾病的女孩的故事,氛围感十足的画面与细腻度拉满的剧情,与制作组的前作《光之镇》可谓是一脉相承。

        故事发生在1944年,处于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乡村。主角茱莉亚,在湖中发现了已经溺亡的双胞胎姐姐玛莎。

        阴差阳错的误会,使得母亲将自己误认为玛莎。或许是贪图其对姐姐的“偏爱”,茱莉亚也默默接受了与玛莎“身份对调”的事实。但之后,茱莉亚发现自己失去了关于玛莎为何死亡的那段记忆。出于对姐姐死亡的悲痛与顶替身份的惭愧,茱莉亚开始调查玛莎之死的真相。

        正如游戏开头说到的“痛苦和不幸会让我们做出可怕的事情,即使我们本性不坏。”随着剧情的推动,谎言即将破灭的压力,和战时紧张的氛围,使得茱莉亚一直紧绷的神经开始断裂,陷入了疯狂的深渊。

由内及外的深层恐惧

        作为胆子比较小的玩家,我常常因为一些“jump scare”和追逐战等环节,对恐怖游戏望而却步。但在游玩《玛莎已死》的过程中,很少会遇见这些“物理”的吓人元素。就算有几个场景会有“白衣女士”飘过,游戏也会通过加强bgm或者提前展示一部分恐怖元素的方式,降低“突然吓一跳”的惊恐感。就好像生怕这些“低级趣味”影响了游戏体验。

不直接给个大脸特写 这点还是挺友好的

        失去令人肾上腺激素狂飙的游戏环节,并没有使游戏沦为平庸的“步行模拟器”。游戏全程利用交互性极强的场景互动,例如在阴暗的地下室通过复杂的步骤冲洗照片,以及在阴暗的树林给溺亡的女尸拍照等环节,营造出令人恐惧的氛围。

        游戏存在非常多血腥的场面。例如棺柩中姐姐腐烂生蛆的尸体,以及树林里被地雷炸裂的残破躯体等。而其中最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的,是“解剖”姐姐的两个需要玩家“qte”的场景。

        一个是游戏前期为了假扮玛莎,撕下了她的脸皮。从右脸划到左脸,再整张揭下;另一个则是游戏中后期想知道姐姐是否怀了孩子,剪刀扎破子宫,从中取出畸形的婴儿。“解剖”的动作完全由自己操控,如此的交互设计极大地增强了玩家的代入感。

        更绝的是操作过程中,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无数琴弦断裂产生的尖锐声音,就好像自己紧绷的神经,真的随着主角这种疯狂举动一根根断裂,而精神世界也一点点崩溃。

一些场景建议玩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说前期多的有些怪异的意识流场景,使我开始怀疑主角的心理问题,那么这两个场景,则是让我确信了主角患有精神疾病。在这样的场景下,不只是生理上的不适,更是由内而外的心理上的的惊悚感。很难想象一个正常人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但当我们将自身带入茱莉亚的视角,在亲身体验如此偏激的行为之后,我也切实体验到作为精神病患者梦游般的疯狂举动。

自表入里的旧日风情

        不过,和大多数恐怖游戏不同的是,《玛莎已死》不只局限于恐怖的场景,更致力于还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意大利的乡村风景。洒满阳光的小路,庭院中争奇斗艳的花朵,随处可见的地中海风情装饰以及传统的意大利民俗,这些艺术性极强的画面和细腻的场景表达,共同描绘出带有年代感的斯托卡纳小乡村。

        就连父母争吵时,通过影子看到经典的手势,也带有浓浓的意大利风味(PS:意大利人谈话时经常会用到这个手势)。

来点意大利手势笑话,给沉重的话题找找乐子

        除此之外,游戏中的各种玩法,也深度还原了那个年代的风貌。

        在游戏中,为解开谜团的主要工具,制作组将当年的照相机完整复刻进了游戏。我们可以控制光圈、曝光、焦距、使用不同的镜头、滤镜。在简化拍照动作之上,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我们也能在地下室的暗室中也能够了解到显影、冲洗和定影的一系列冲洗照片的步骤。

        类似的还有塔罗牌的玩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摩斯电码。在游戏过程中,有个支线任务需要玩家通过电报和他人进行联络。虽然意大利语翻译成中文的语句排列等问题,让我卡关许久,但这种加密破译的过程,也是年代感十足。

        游戏中电台的很多内容,都是取材于1944年的意大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比如德国东部防线战火肆虐,诺曼底登陆等等。

        细腻且真实的场景,在随着游戏剧情推进,主角进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幻觉之后,产生了巨大落差感。而这种亦真亦幻的反差,带来的是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令人难以忘怀。

亦真亦幻的木偶剧场

        如果说,游戏前期都是以寻找玛莎死亡的真相展开,那么最后木偶剧场的开幕,则是一个巨大转折,彻底将主角拉入深渊。

这里木偶戏和现实的转场非常惊悚

        通过操控木偶戏,也填补了一些游戏剧情。例如“白衣女士”的民俗,和肢解埋葬母亲的过程。印象最深刻的是,木偶戏重温了主角童年压抑的回忆。童年的茱莉亚曾深受家庭暴力,操控“木偶母亲”一次一次打骂,也让茱莉亚陷入了更绝望的经历。而这场戏,也映射了在整个游戏流程中,茱莉亚不断展现的暴力举动的由来。

在母亲炖狗肉这场戏中,我终于知道茱莉亚为什么在之前看到狗窝会产生深深的绝望

        当然,就像意识流的小说晦涩难懂一般,《玛莎已死》剧情后期带给我的也是模棱两可的感受。故事的最后,我们依然不能确认到底玛莎是主角的孪生姐姐,还是精神分裂下的双重人格。而父母,拉格和奶娘的安危,在故事最后给出的各种选择里,也带有了多种可能性。但这种剧情上的留白,更是给玩家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不同玩家的不同理解,让每个人心中的结局并不一致。

        不过彼时的茱莉亚早已不在乎这些。就像茱莉亚最后说的,“我们总是觉得危险就在身边,随时准备发起攻击,但最狡猾,最具有欺骗性的危险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的内心。他们不断生长,但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它们带来痛苦,使我们困惑,丧失自尊。”

        在外界的压迫以及自我挣扎中堕入深渊之后,战争和绝望并没有使她失去生命。茱莉亚最后被送到精神病院,通过药物治疗也最终恢复正常。这时候的茱莉亚,心中的“玛莎”已死。

        或许游戏始终想告诉我们的是:当你艰难地试图摆脱困境时,千万不要尝试自我挣扎,记得向外界寻求帮助。

结语

        虽然游戏的垃圾优化影响了许多玩家的评价,但《玛莎已死》充满艺术感的画面和音乐,以及令人深思的内涵,使得游戏的整体质量超出了在我认知下的恐怖游戏范畴。相比恐怖游戏,《玛莎已死》更像是一款带有恐怖元素的“讲故事”游戏。或许这款游戏不太适合追求刺激的玩家,但如果你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Telltale Games”模式,那这款游戏绝对不可错过。

玛莎已死
玛莎已死
平台:PC
0%的玩家推荐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