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这部台湾版《黑镜》说出中国孩子的心声

游光掠影

作者:绿毛水怪

发布于2018-07-19 17:05:20 +订阅

  最近一条“朱雨辰妈妈”的热搜在微博上挂了好几天,演员朱雨辰演了《奋斗》没火,演了《家的N次方》没火,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因为自己的奇葩妈妈被广大吃瓜群众熟知。舆论一边感叹朱雨辰妈妈的可怕,一边替汤唯谢谢朱雨辰妈妈的不杀之恩。(汤唯是朱雨辰的前女友之一)

  朱雨辰妈妈的奇葩不在于她的坏,而是她太好了。自称顶两个菲佣、每天4点起来熬梨汤、儿子做饭甚至会觉得自责。按照他的话来说,是用生命在对待儿子。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妈还挺好的,但接下来的画风就开始突变了。会抄下儿子的每一条微博,儿子不发微博会打电话过去问。儿子的每一段恋情都要干涉,以“妈妈爱你,我都是为了你好的”的名义,步步紧逼到让人恐怖。

  这种牺牲式人格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控制欲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难怪豆瓣有一个著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更可怕的是这个小组拥有12万成员。他们聚集在一起分享被父母伤害的过去,并且归纳为五类:直接肉体伤害、人格侮辱伤害、控制欲伤害、家庭矛盾伤害和其他。

  今天,我想聊聊关于控制欲伤害这件事,这大概是亚洲独有的现象。

  中国受儒家传统影响,长期以来都信奉一种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我们信了上千年的24孝,甚至会有“埋儿奉母”这样的故事。在这种情境下,“父母皆祸害”的言论简直是“大逆不道”,这个小组很快就被豆瓣雪藏了。

  但是最近有一部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彻底扯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虽然这部台剧特效五毛,剧情上有诸多bug,但豆瓣上依然有8分。我相信是因为很多人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这些台词太熟悉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现在恨我没关系,你以后会感谢我的。”

  “我一定会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不让妈妈失望。”

  这部剧一共只有十集,每两集讲一个故事,你完全可以把他当做一部系列电影来看。第一个故事是《妈妈的遥控器》。

  故事的开头是离婚的妈妈力争儿子的抚养权,她可以什么都不要,但只要儿子。但他儿子却没有那么让人省心,为了可以参加毕业旅行,伪造了成绩单让妈妈签字。

  妈妈重压之下在路边抽烟,偶然间看到一则广告,有一款产品可以让孩子永远听话,从此之后掌握了儿子人生的进度条,不想承认错误?可以,那你就永远困在星期三这一天,一遍又一遍的上课迟到、遇到拿着百合花的司机、跟朋友闲聊……在经历过十几次之后,儿子受不了折磨主动跟妈妈承认错误。

  但没想到一旦低头,就是割地赔款的开始。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由天天吃苦瓜,只能穿妈妈选择的衬衫。甚至妈妈开始利用时间倒退的优势,让儿子每个补习班上10次20次。每一天儿子上补习班,老师都会跟他重复一句话:同学,这是你第一次上课,有什么不懂的要问老师……

  所有人都在自然前进,只有他被困在同一天里,儿子必须付出百般努力,才能取得进入下一天的资格。

  妈妈反复给他灌输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只有妈妈会一直陪在你身边。”这本来是很温馨的一句话,但在影片中我只感到恐怖。

  直到有一天,他在图书馆遇到了小岚,这个女生几乎是他的反面。他拥有一对奇怪的父母,爸爸是音乐家,妈妈是画家,小岚率真任性可以做一切自己喜欢的事情。

  小岚的出现让儿子的世界里出现了色彩,两人相爱了。但是这段感情却被妈妈发现,儿子跪下来恳求妈妈,但妈妈还是把时间倒回去。

  儿子一觉醒来,发现小岚不认得自己,在小岚的世界里,两个人从未相遇过。生命中最后的彩色崩塌了,儿子彻底崩溃,他想到自杀。

  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想死都死不了。不论是割腕、电击还是跳楼,每一次妈妈都会把时间倒回去。

  儿子一次次死去之后,终于忍无可忍,问道:“你到底还想让我死几次?”

  妈妈只会抱着他哭,求儿子振作起来。儿子只能慢慢接受一切安排,多年之后,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妈妈眼中的成功人士,变得跟妈妈的习惯越来越像,拥有可怕的强迫症和洁癖。但他妈妈的控制欲并没有以此为终点,在儿子有女友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他相亲。

  最后儿子选择去直面自己的恐惧,夺回人生的控制权,等他终于拿到遥控器之后,好像拿到了打开牢笼的钥匙。两人站在路边对峙时,妈妈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以为我只有一个遥控器吗?”

  儿子绝望的向前一步,车祸身亡,在临死前他回到了和小岚第一次见面的图书馆,他终于自由了。到这里影片结束了。

  很多人觉得这部剧看着很不舒服,很压抑,编剧对此给了回应:“不舒服的话,是因为那些都是真实的,那些孩子就是这么不舒服,而且现在可能还有更多的孩子一样地不舒服!”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老师看出儿子的闷闷不乐,主动找妈妈去开解,强调毕业旅行只有三天,不会影响成绩。但妈妈一句话让老师哑口无言:“如果他的成绩下降,你会负责吗?我会,不管小伟的未来是穷困潦倒还是一帆风顺,都会算在我头上。”

  其实妈妈每一次倒回儿子的人生,她自己的时间也被困住,他承担着的痛苦不比儿子少。但这种对孩子高度负责,看上去大公无私的感情其实是最大的自私。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中国父母拼搏了一辈子,只想为孩子买一套房,与此同时,孩子也必须接受父母的安排去相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似乎是一种“等价交换”。中国有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看上去很有道理,不少父母也以此践行,如果孩子的人生失败,那他就是最大的罪人。

  但是父母真的需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吗?影片里其实也给出了答案,儿子去相亲的时候发现对方也是被逼着来相亲的,他们聊天时,相亲对象说的话让儿子醒悟过来:“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他长什么样子,都应该由我们自己负责。怪罪给其他人,太懦弱了,为自己的不勇敢找借口,我办不到。”

  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把彼此都当做是独立的个体,这或许就是最大的成全。

  回到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实际上来自纪伯伦的一首诗《论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