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上班摸鱼时看到的小红书页面画风是这样的:
而且有时候深更半夜刷个小红书,还老是能刷到一群人叽里咕噜不知道说了啥的连麦直播: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样“国际化”的场面时,我还有种好像进错APP的恍惚。
给我干哪来了,这还是国内吗
不过事实的确是,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小红书就登顶了美国APP下载榜,而且在X上有着超高的话题度,成了外网现在最火的社交平台之一。
排名第二的是字节跳动的另一款社交APP
而在了解到来龙去脉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小红书上的这些外国网友,都是洋抖那边过来的“TikTok Refugees(洋抖难民)”。
从前两年开始,美国要禁用TikTok的消息就一直在互联网上传播着。
而就在上周五,美国那边又开了一次听证会,他们表示如果字节再不出售TikTok在美国的业务的话,那么等到1月19号,美国人可能就真的用不了TikTok了。
由于时间太过紧迫,一些TikTok的重度用户们一边开始了提前哀悼,一边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开始担忧TikTok被禁之后,还有什么其他平台能让他们搞抽象。
于是,这些“洋抖难民”们把目光放在了小红书身上。
或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本土化的Ins或者是Youtube的短视频平台,却转而投向了相对语言不通的小红书呢?
主要的原因,我想可能是美国法律给出的封禁理由:“TikTok 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为它可能会被中国用来操纵或收集美国人的数据。”
说实话对于大部分的美国老百姓来说,“国家安全”和“信息数据”可能都不是他们很Care的地方。
但如果要封禁了TikTok,那可真就是直接切断了他们的快乐源泉。
所以,出于“你不让我用中国的APP,那我偏要用给你看,还要把数据都给他们”的叛逆心理,他们更偏向于来尝试中国的社交平台,甚至还玩起了“我和我的中国间谍兄弟”的梗。
至于为什么没用抖音、快手这类更适合TikTok用户的短视频平台呢,则是因为这些APP需要使用国内的手机号注册。
而小红书由于面向留子等海外华人用户,支持全球手机号注册,这才让那些“洋抖难民”们有机会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不过,不看不要紧,这一看才知道——原来全世界的网友都爱搞抽象啊。
一开始,或许是因为初来乍到,害怕文化的不同而冒犯到双方,这些老外新用户还是比较拘谨的,并且发文希望能够用更合适的方式交到朋友。
这时候,不知道是哪位“大聪明”想到了用交“猫税(Cat Tax)”的方式来破冰,也就是你在社交平台上发些自家宠物的照片,我们也会过来给你捧捧场。
右边的表情包真是“打入内部”了
于是,在猫猫狗狗这些宠物的帮助之下,大家因为地域和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距离感,也算是慢慢地拉近了。
在拉近距离之后,咱们的学生率先出击,拉着外国网友们解决自己的英语作业。
看样子这些老外还挺乐于助人的,只不过正确率就不知道高不高了。
甚至还有老外“反客为主”,拿出了数学作业来求我们帮忙。
只能说,这波真是“缘辅导(有缘刷到就互相辅导)”,咱们那时候哪有这条件啊(不是)
在看到这泼天的流量之后,国内的各大APP和游戏运营也没闲下来,开始在小红书上开张,试图在本土平台上拓展更多的海外业务。
而那边老外们也不遑多让,在看到咱们的热情之后,连忙开始上才艺了,从唱歌、画画到各种艺术创作,甚至还有杂技表演,看得大伙真是快哉快哉。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外来到了小红书,或许是不像别的博主一样闹笑话;
莲花脚皮片(×)藕片(√)
这些老外们开始积极学起了普通话,同时也试图通过使用中文互联网流行的表情包和抽象话等方式融入大家。
不过要怎么说,最能拉近距离的还得是“搞颜色”呢。
如今在小红书各种妹妹和帅哥的评论区底下,大家已经聚在一堆并且心照不宣地欣赏起来了——看来,大家的爱好还真的都差不多。
“我已经忘了洋抖是啥了,我感觉自己到家了”
“你是我见过最美的美国女孩”
“我是英国的”
但说实话,在我看来,当热度褪去之后,“移民小红书”的风潮也许并不会持续多久。
其实这几年来像这样“移民”风潮并不少。
例如去年的时候,由于X的政策变更,不少画师被逼得转战微博,开始在国内平台上分享作品。但很快因为审核等问题,这些画师没过多久也被“夹”走了。
而在今年年初,一位叫作“小艾同学”的博主的励志故事在洋抖上爆火之后,也有不少外国网友来到小红书“听劝”,希望通过小红书网友的建议改变和提升自己。
不过也许是因为语言不通等原因,在承接了一波“听劝”风潮之后,后续也很难看到这些博主继续在小红书上活跃了。
或许文化和语言带来的隔阂和障碍没那么容易破除,而在这猝不及防的“tiktok难民潮”之下,小红书可能也还没准备好接下这泼天的流量。
但无论如何,这两天小红书上这一幕“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场景,也的确是给大洋两岸的网友们带来了不少乐子,也带来了一些温情和暖心的时刻。
也许这就是互联网最纯粹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