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不如摆摊?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无序”

2024-10-01 18:53:53 游侠原创:景沙落
0

  近日,两则关于摆摊的新闻分别冲上了微博与百度的热榜,上班族们纷纷在评论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一个疑问也迅速击中了我们——打工真的不如摆摊吗?

  开学季的热闹逐渐淡去,在每年一度的围绕假期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00后”的活跃。往日“精灵古怪”的代名词似乎按了加速键般走上了人生的下一阶段,让许多职场老人猝不及防。

  从“整顿职场”到“毕业即失业”,个中变化不仅代表着青年们对职场的各种探索,更体现了社会对新生代的期望与求职环境的冲突。初出茅庐的孩子们,怀揣着复杂的情感与经验踏入社会,却发现现实情况远比想象的要“混沌”。

  这也是无数“打工人”在近年中面临的困窘:薪酬福利不到位,下班后身心俱疲,又深切地了解一份工作是如何难觅。“生存”与“生活”之间存在一条夹缝,人们徘徊在此处,时而忧虑烦恼,时而苦中作乐。尤其即将到来的退休年龄延长一事,更是让大家产生了无可奈何的窒息感。

  互联网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每个人一生中认识的人都是有限的,我们的人生轨迹偶尔交错,远称不上相互了解。互联网实际上将大量的人生简化了,再随机地塞到你面前。看到别人的生活与自己如此不同,我们诧异过后又陷入了思索:对提升物质条件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平衡点究竟在何处?

  33岁的董飞就这样思考着离开了不太乐观的就业环境,并开始实践新的想法——摆摊卖卤肉。三百六十行,没有一行不需要独特的本领,摆摊考验着摊主的体力、交际和规划能力,可能不比上班轻松多少。

  去年,董飞的妻子从工程造价行业离职,他也跟着放弃了工程监理的工作,看得出房地产行业的低迷确实影响了很多相关专业人员。与之相对的,地摊经济依旧维持着稳定的规模,甚至大有欣欣向荣之势。

  “摆摊”是个下限低上限也低的行当,近年摊主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说明其对缓解就业压力有所助益。然而城市空间有限,摊位费因此水涨船高。在规定不允许摆摊的地方“打游击”,则将面临各种处罚。

  真正进入到实践中,董飞才打破了以往对摆摊的认知。自己出摊,看似随心所欲,不被任何人支配,其实仍然需要鞭策自己“打工”,只是老板变成了更宏大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他总结出了一套“早出晚归”的秘诀。

  同样在河南郑州,一对年轻的情侣也开启了摆摊创业的历程。身为00后的大飞在大学毕业后通过网络认识了小杨,“奔现”后两人情投意合,无奈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南,难以长期相聚。饱尝异地恋辛酸的两人试图改变现状,在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大飞和小杨一起辞职,决定前往郑州摆摊。

  经过不懈努力,“大飞螺蛳牛杂”很快有了一批忠实客户。谈及打拼的心得,大飞表示每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小杨也表示,有时候连数钱都没力气数。

  就这样互相扶持着,两人收入最好的时候营业额可达2000元。备货、清洗、下锅……所有的事必须亲力亲为,没有人替你兜底。一身劳累是否值得?相信局中人有着自己的衡量。

  回想起来,我也曾在小吃摊“一条街”上闲逛,百无聊赖时便静静看着摊主的动作。买了些东西走远后,长者悄悄告诉我,那个谁谁谁是失业后来干这个的。我不免惊讶,但那人整洁时尚的着装、一丝不苟的发型,倒是正构建出了一个刚脱离办公室不久的青年形象。

  “辞职摆摊”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但显然不适合所有人。

  前段时间,安徽的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体验社会生活的不易、不再厌恶读书,提出了一起摆摊的建议。没想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不同的一面:他擅长家政、吃苦耐劳,交际能力更是出众,最终两人10天的营业额竟达到了10000元。

  有网友调侃说:“摆了摊之后更不想读书了。”但调侃终归是调侃,“读书无用论”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获利,就去做一些冲动的选择。

  这对母子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赚到这么多钱?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孩子的加入并非关键因素,母亲的种种经验积累才是重点。

  上文中提到的董飞、年轻情侣,都强调过摆摊的劳累,要想挣到自己满意的薪水,必须全力以赴。这些人都称得上是普通人,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自己包揽所有,既是老板又是员工。

  “摆摊”有着自己的圈层,它很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琢磨。它就像一道墙,翻过去了可能再也回不来,也许这就是打工人的“围城”吧。

  不论是循规蹈矩上班,还是破釜沉舟摆摊,都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的人生,本可以像小吃摊一样流动。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愿再遵守某种秩序,不妨大胆地作出能力之内的改变。毕竟,在越是嘈杂的环境中,“古怪的举动”越是不惹眼。

分享到:
火爆手游
精品手游推荐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