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碧自从放出他们出品的《刺客信条:影》首周预告后,关于游戏内容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
一开始还只是主角的人选问题。
众多日本玩家觉得育碧以所谓的“黑人武士”弥助作为主角,来展现日本战国历史的选择有所不妥。
这不仅是因为弥助的“武士”身份有待商榷,更是因为《刺客信条:影》打破了《刺客信条》系列17年来的惯例,第一次选用了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作为主角,而这第一位真实人物结果却不是故事发生背景的本地居民。
倘若仅仅只是如此也就罢了,毕竟《仁王》的威廉·亚当斯也是在日本的外国人,其作为主角的性质也十分接近于弥助。
但偏偏育碧突发奇想,又拿出了《刺客信条:枭雄》中的双主角系统。而同样是双主角之一的日本女性角色奈绪江,却依然遵从着传统的《刺客信条》主角选择逻辑——以本地居民为原型的虚构角色。
育碧做出这样的决定让人浮想联翩,或许是因为制作组先决定了要以弥助做为主角,后来觉得这样的设定却是与《刺客信条》系列的传统相去甚远,才临时找补加入了双主角,否则无法解释二者的人设差别为何会如此之大。
同时这样的差别也很难不让日本玩家感到怀疑:“(选择弥助作为主角)除了政治正确和他是黑人以外,还有别的理由吗?”
还有玩家从中抽离出来了一条规律:“我注意到一种特别明显的趋势,即从西方作品媒介中抹去亚洲男性的主角形象。从网飞版《三体》到背景为日本的《刺客信条:影》——即使那里几乎都是日本人(他们也能找到外国男性形象作为主角)。不必如此谢谢。”
有玩家更是直接在X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来探讨《刺客信条:影》是否应该因为游戏中DEI(多样、平等、包容的单词缩写)受到抵触而推迟作品的发售。
知名玩家埃隆·马斯克回复了这篇文章,并直截了当地称:“DEI杀死了艺术”。
随着讨论热度逐渐走高,不久后,《刺客信条》系列副总裁,同时是执行制片人的马克-亚历克西斯·科特(Marc-Alexis Côt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斯克“只是在助长仇恨”。
同时育碧方面还解释道,“弥助身上所拥有的神秘感和鲜为人知的事迹,正是《刺客信条》系列所偏好的设定元素”,“弥助可以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玩家可以和他一起发现日本”。
因此不难推测,制作组是想一方面通过弥助,来详细展现这个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过程,给西方玩家带来他们更加熟悉的叙述视角;另一方面通过奈绪江,为东亚文化圈的玩家带来更加本土化的游戏体验。
这样既能以黑人主角体现游戏的多样性,又能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来堵住反政治正确的悠悠众口,还能用双主角来兼顾亚洲玩家,是为三赢。
却没想到这样的想法客观看来是美好的,但真正实施起来时却变成了“非黑即白”。
因为玩家才不管你在媒体口碑里赢了多少次,只要你的改动降低玩家的游戏体验了,那你就该被喷。
一方面,在以潜行刺杀为主题的游戏中,育碧却光明正大地加入了不能潜行的角色路线,甚至将其作为卖点宣传,完全不顾“刺客信条”中“刺客”的含义,让曾经被人调侃的“狂战士信条”在游戏机制上成为了现实;
另一方面,制作组难以跳脱出以西方视角为主导的局限性思维,对游戏的社会背景、文化细节等部分的考究可以说是流于表面、漏洞百出。
光是在如今放出的宣传物料中,就出现了在樱花盛开的春季收割水稻、长方形的榻榻米变成正方形、从卷轴的结尾开始写字、弥助的武士刀完全复刻《海贼王》的索隆等等离谱操作。
这不禁让人疑惑,育碧是否丢失了从前他们引以为傲的历史考究能力,抑或是单纯的只是没有将《刺客信条:影》的内容准确性放在心上。
但育碧目前除了向自己擅自使用其旗帜被发现的日本历史重演组织道歉以外,并没有对文化细节方面的错误做出过多的解释。
对于这样不尊重本国历史的行为,日本玩家已经开始在请愿网站上发起要求取消《刺客信条:影》发售的议题。至截稿为止,已有9万人签署了该请愿书。
同时《刺客信条:影》篡改历史的争议也引起了日本议员滨田聪的注意,并称他将会着手开始进行相关的调查。如果调查结果支持,并且滨田聪觉得有必要在国会上提出,那么这将不会只是一款游戏的问题,更是会上升到国家文化层面。
可以说,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刺客信条:影》的争议已经有些覆水难收了。
一边是已经接近开发完成的开始宣发的《刺客信条:影》,另一边是日本玩家声势日渐浩大的抵制。
如果育碧后续处理的方式不够好,不仅游戏的销量和公司的形象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还可能会出现日本背景游戏锁日本地区的奇葩景象——当然,这个景象我们国区早已见怪不怪。
虽然国区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事就与我们完全无关。
因为如果育碧投入大量资源制作的自家招牌IP,其真实表现只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就与现实出现如此大的偏差,那么玩家们——特别是处于东方文化圈子的我们,又何来信心去相信育碧的下一部东方背景作品不会再一次翻车呢?
除非育碧中国分部能够独自扛起大梁,或者我们不再期望能有一部属于中国背景的《刺客信条》正代作品,否则这件事与每个《刺客信条》玩家都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