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是封信,那是此生漫长的抒情与追忆——《情书》

游光掠影

作者:绿毛水怪

发布于2024-04-08 16:20:41 +订阅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又消失,消失之后又重新浮现。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所说,生命就像一串不连贯的时光碎片,我们靠回忆和想象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赋予它们以意义。

  对我来说,《情书》就像是一个情结,就像《追忆似水年华》对少年藤井树一样。这个情结代表着什么,也许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我知道,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如此珍贵和动人。

  《情书》的主演是日本著名演员岩井俊二和中山美穗。岩井俊二是日本著名导演,在多部电影中担任过导演、编剧、主演的角色,擅长拍摄温情脉脉的爱情故事,如《恋爱写真》等。中山美穗则是日本知名女演员,在多部电视剧和电影中有出色的演技表现,如《东京爱情故事》等。两人在《情书》中的出色演技,再加上岩井俊二独特的导演风格,共同打造出了这部温馨动人的爱情佳作。

  导演岩井俊二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电影人。初中时我看了他的《梦旅人》,那种声势浩大奔向死亡,却又纯净到能流出钢琴声和大海天空蔚蓝色彩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就开始寻找和欣赏岩井导演的其他作品。

  岩井导演是一位唯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可以说是一种享受。音乐优美动人,画面也是如此精致动人,时而是远山或大海的长镜头,时而是钢琴和小提琴的悠扬乐声。这种淡淡的、缓缓流淌的感觉让人陶醉其中。

  《情书》并没有原著,是岩井俊二原创的剧本。不过,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岩井俊二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据悉,在编写剧本时,岩井俊二受到了一位女性朋友的启发,她曾经收到一封来自过去的情书,这令岩井俊二感触良多。

  因此,《情书》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就是,即使时光飞逝,真挚的爱情也能跨越时空而存在。这部电影试图向观众传达,爱情的力量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只要心存真诚,就能让爱情永驻。

  《情书》这个名字真的很能表达这部电影的内涵。博子给已故的藤井树写的只有两句话"你好吗?我很好"的简单情书,却蕴含着如此深沉的情感。我很喜欢这种时光缓慢流淌的感觉,就像海面上跳跃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岸边。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无法拥有逝去的时光,但我们可以通过回忆来弥补遗憾。回忆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重拾青春的美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作者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个留在记忆中的男孩,以及那段青涩的时光。他多么希望能将自己的年华写成一封信,寄给那个男孩,告诉他自己的心意。但最终,这封信只能永远藏在心底,无法寄出。

  这种无法诉说的遗憾,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我们渴望能够重拾逝去的时光,但最终只能通过回忆来慰藉自己。正如导演候孝贤所说,不是那些时光最美,而是这些时光已经永远失去了,只能用回忆来招回,所以,它是最美好的。

  在探讨爱情永恒性的作品中,《情书》无疑是一颗闪耀的明珠。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时光倒流七十年》等作品相比,它更加注重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让观众得以深入感受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岩井俊二导演笔下的人物,犹如一朵朵绽放在时光中的花朵,娇嫩而又动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如同微风拂过,轻轻掀起内心波澜。相比之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时光倒流七十年》更多地关注于时空交错带来的戏剧冲突,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相对粗糙。

  《情书》采用了温和、细腻的表达方式,营造出一种悲伤而温暖的氛围。它像一首温柔的挽歌,诉说着爱情的永恒与无常。相比之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时光倒流七十年》则更倾向于戏剧性和张力感较强的表达方式,更像是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对爱情的理解。岩井俊二导演似乎更加相信爱情的温暖与柔软,而非其戏剧性与张力。他用温润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爱情画卷,让人难以忘怀。

  《情书》无疑是一部在后期制作上精雕细琢的杰作。从服道化、拍摄技巧、分镜调度,乃至背景音乐、OP和ED,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导演岩井俊二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与匠心。

  首先是服道化方面,电影完美还原了1960年代日本的生活场景,从服饰到道具,无一不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优雅而温婉的年代。这种细腻入微的还原,犹如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观众得以沉浸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的韵味。

  在拍摄技巧方面,《情书》更是发挥了导演的独特优势。岩井俊二善于运用细腻入微的镜头语言,通过特写、慢镜头等手法,深入刻画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这种拍摄手法与电影的主题完美契合,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跌宕起伏的爱恋。

  而在分镜调度上,《情书》更是展现了导演的卓越才华。岩井俊二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在时间的流转中感受到爱情的永恒。这种分镜调度手法,不仅增强了电影的戏剧性,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地体验那份跨越时空的爱恋。

  电影中温婉动人的背景音乐,与人物内心的情感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悲伤而温暖的氛围。OP和ED同样出色,优美动人的旋律,与电影整体风格高度契合,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后期制作的细节,无一不彰显着导演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与匠心。

  松田圣子唱的"我的爱,已随南风而逝"也让人感慨万千。藤井树意外去世后,未婚妻博子一直无法释怀。她给藤井树写了那封简单的信,却寄到了少女藤井树的手上。从此,两个女孩在信件往来中,少女藤井树对少年藤井树的记忆

  从少女藤井树对少年藤井树的回忆中,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记忆的珍贵。少女藤井树在病床上喃喃自语"你好吗?我很好",这句话简单而又深情,让人不禁落泪。她们终于通过这封信件,在回忆中找到了彼此的慰藉和释怀。

  在《情书》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幕无疑是雪夜中挽救女主角藤井树的那段奔跑。在那里,女主角因肺炎而倒下的场景,与她父亲和男主角藤井树的死亡场景交织在一起,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部电影一直在暗藏着死亡的元素,但在这一幕中,它再也无法掩藏住了。

  两条线索在这里达成了第二次,也是最终的交汇。这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死亡符号,瞬间凝聚了全片所有人物的痛苦。在场的爷爷失去儿子的痛苦,母亲失去丈夫的痛苦,女主角藤井树失去父亲的痛苦,以及那些不在场的博子失去未婚夫的痛苦,男主角藤井树父母和朋友的痛苦,甚至是两个死者自身重塑的痛苦,全部都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这种冲击力,正是源自于前面无数次的压抑。

  在绝望的争辩后,爷爷毅然带着女主角奔向医院。同时,博子也走向男主角死去的山间,呼唤着"你还好吗?"女主角代替那个死去的同学,回答了博子的问询。某种意义上,诸多拯救在这里得到了象征性的实现。通过另一个她(潜意识)的回答,博子终于达成了"遗忘",卸下了重负,接受了男主角死去的事实。女主角的爷爷和母亲也从上次拯救失败的创伤中被拯救了出来。

  但记忆的重构并未完全结束。最后一幕,女主角从《追忆似水年华》中抽出了借书卡,看到了背面的画像。她终于完成了对自己青春的重构,真正抵抗住了死亡的侵袭。观众终于满意地看到了她的哽咽,她第一次对男主角的死亡表示痛苦,这代表着她终于接过了博子回忆男主角的负担。而对于男主角而言,记忆的重构也真正完成,那个少年的灵魂得以完整。

  我相信,这部电影《情书》给许多人都带来了共鸣。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回忆的力量。我们或许无法拥有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回忆来珍惜现在,向往未来。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