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模糊的信仰,被扭曲的《我本是高山》

游光掠影

作者:绿毛水怪

发布于2023-12-08 15:13:25 +订阅

  要说给《我本是高山》一个可观的评分,那应当是不能够的。

  倒不是说刻意去隐瞒它,实在是豆瓣并未将观众的评分显示出来,影片自11月上映至今 “暂无评分”依旧是紧随其后的标志。那要是问我值不值得看呢?我觉得静静等待“免费的午餐”或许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对于并不了解背景的观众而言,这也许是好片子,但一旦了解张校长的真实情况后再去看这部电影,便会发现让人感动的原因在于张校长本人。

  虽然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它把张校长对党的信仰改成了小爱,把张校长和老师之间的支持关系改成了冲突,把山里女孩的经历夸张处理,完全没有做到尊重当事人。

  但凡听闻过张桂梅校长的人应该都知道,她并不是因为爱情而去支教,而是有自己的现实困境和挣扎。并非说改编不能有丝毫的改变,要歌颂张校长和丈夫的伉俪情深,说丈夫是支持她走下去的一个原因也并无不妥,但其丈夫在影片中的比重实在是太大了。

  一开始准备大干一场时是丈夫在支持,遇到大困难时想象有丈夫抚慰自己,去干事业帮女孩们逆天改命是因为想逃避丈夫死去的事实,仿若张桂梅丈夫之于她是最根本的因素,但其实并非如此。

  从多段关于张校长的采访中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让她一直坚持下去的核心因素是:想在重男轻女的大山氛围中,给女孩一个读书的机会。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是华坪女高的校训,是给女孩们的鼓励,制作组却将其用于张校长身上,甚至于到最后将其暗引至张校长丈夫的身上。

  电影的改动是对张校长、老师们和学生们努力的糟蹋,也是对她们背后付出的辛苦和汗水的糟蹋。

  电影最直观的问题应当是浮于表面。

  导演可能连自己要拍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逻辑都未能弄明白,非常浮躁的用一种想当然的方式把一切拍了出来。

  这点从他们表现女孩厌学的方式便可看出,就不局限于女生,当今社会使孩子学习的最大阻力其实是高压,是家长老师过于厚重的期望困住了他们。他们无法平衡学习与生活,称重的枷锁催促着他们向前,却也会在某个关键点因为达不到预期而懈怠。

  影片将其归咎为贪玩、贪睡、打电玩、泡网吧、买彩票是完全错误的吧,且不说这是选择导致的果而不是因,就说认知方面,生活在山区里的孩子真的知道这些东西吗?

  张校长在采访中说过,当时山里普遍都穷,但最穷的是女性,妇女兜里可能只有五块钱,更别谈没有任何财政支配权的小女孩。父母送她们上学的时候连钱都掏不出来,拿的多半是粮食山货。但电影中的桥段给观众的感觉就是这些山里的女孩子玩得还挺花的,看不出一点穷苦。

  难道导演是对张校长所说的不提“贫困”两个字解读太深?张校长是说过贫困对于女孩子是一种隐私所以不愿将它摊开直白的讲述出来,但并不是否定贫困这个事实,如此改编算是曲解原意了。

  张桂梅校长同意影视化,是希望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注去帮助到山区教育,让扶贫事业增添更多的活水。但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散了张校长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人心。

  同是改编自真实励志的革命事迹,分明珠玉在前,怎得拍成如此不堪样?

  方才说的珠玉便是《大山的女儿》。

  它也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它做的最好的点也是《我本是高山》未做到的便是: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大山的女儿》按照黄文秀的生命轨迹刻画人物,并未加任何其他华丽的修饰,就这样以最真实的情况展现在观众眼前。

  这类题材的改编最打动人的也莫过于那些平凡的点滴,然而这部影片却偏要加些辞藻其修饰。

  我是不相信不修饰其体量就无法达到电影需求的长度的,毕竟《大山的女儿》这种足有30集的电视剧也是在在单纯的讲述黄文秀的故事而已。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改编,在于扭曲事实,从学生到老师,都有大量的负面刻画,女主角的“高山”也是强行安上的,恐怕剧中的其他角色也好、观众也好,都不能信服。

  而亡夫的戏份设计得很怪,不是“慈善义举”而是突兀,好像这部剧里海清一直都在赶路,需要歇脚缓口气的时候,就是忆起亡夫的时候,而一旦忆起亡夫节奏便会突变,变得风花雪月起来。

  电影中的老师们也变得狭隘起来,私下里比谁都会嚼舌根,村口大妈都没这么恶毒,虽说我也不是很清楚老师们私下究竟是怎么样的,但既然能到华坪教学总归是有些教育情怀的吧?好歹是个品行正常的老师吧?

  总之在各种很好树立形象的设定上都偏离现实的基调,被严重扭曲。

  其实多数人对这部电影最难受的并非其本身,而是制作组对观众的冒犯。

  把观众直接打为敌人,这种情形在影史上都屈指可数,拍过烂片的导演不少,但直接给观众大扣帽子的却屈指可数,《我本是高山》却做到了。简直是创造历史,开拓新型宣发形式。

  难道现在的导演制作组已经听不进一句批评了吗?编剧直接站出来把所有批评者骂成平庸的沟壑、卑微的懦夫。

  但他们也成功蛊惑了一批人,让他们直接忽略掉电影本身好坏,成为拥护者,与发出自己不满的观众对峙,矛盾被轻松转移,但他们的傲慢无礼依旧是既定的事实。

  看电影难免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但顶多只是不赞成,并不会去诋毁,他们的做法多少有些像跳梁的小丑了。

  咱就是说,如实拍摄,把办立一所公办女校的原因讲明白,故事里讲清楚男女生失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就够了。

  张桂梅校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需要被歌颂,你只需要如实记录她所做过的事,大家自有评说,而人民的评价是自由的。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