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游戏,却打了一场混乱的版权战争

一碗葫芦

作者:一碗葫芦

发布于2023-04-24 17:06:01 +订阅

        如果要问,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款游戏是什么?

        有的玩家会说《塞尔达传说》系列是天,也有的玩家觉得《我的世界》才是神作。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玩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我相信也有不少玩家和我一样,脑海里闪现出的第一款游戏是——

        俄罗斯方块。

        作为一款目前销量最高的游戏(根据官方网站数据,游戏销量为5.2亿),《俄罗斯方块》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制作水平,仅仅只由几个方块构成。

        不过,它仅仅只用几个方块,就能创造出最大的可能性,给玩家带来难度和挑战,并且在游戏过程中玩到上头。

        还记得小时候不知道多少次背着父母躲在被窝里,听着经典的俄式BGM偷偷玩俄罗斯方块玩到深夜;

        而即便是成年之后,面对着更多3A大作和更多的选择,我也时不时会回顾一下各种类型的俄罗斯方块。

Switch平台上的《俄罗斯方块99》

        无论年纪多大,只要打开游戏就能上手并且得到乐趣,我想这就是《俄罗斯方块》的魅力之处。

        最近,Apple TV上线了一部以《俄罗斯方块》为主题并且同名的电影,讲述了《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背后所经历的“版权之争”。

电影《俄罗斯方块》海报

        电影在3上个月播出之后,目前的烂番茄新鲜度指数82%,观众评分达到88%

        而在豆瓣,电影在2w+人的评价之下也拥有8.1的评分

        很难想象,一款围绕着“版权纠纷”这种枯燥的事件为什么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分数。

        但是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没有一个任何一款游戏的背后,能有这样一个精彩又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关于《俄罗斯方块》版权纠纷的这些游戏厂商中,有不少都是我们熟知的像是任天堂、SEGA、雅达利等等;

        除了游戏公司,不少软件厂商和中间商也想要抓住此机会,通过得到版权的方式从中获利。

        不过,电影却并没有以这些知名厂商作为噱头,而是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游戏设计师亨克·罗杰斯(Henk Rogers)作为主角切入,进而以他为主视角,展开版权纠纷的整个故事。

        亨克是一家日本的游戏发行商“防弹软件”(Bulletproof Software)的老板。

        在拉斯维加斯的电子游戏展览上,他在一次试玩期间,爱上了俄罗斯方块这个有些“古怪”的俄国游戏。

        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只玩了5分钟的俄罗斯方块,我仍然会在梦中看见掉下来的方块。

        在看到了游戏的光明前景之后,他开始筹划在日本发售《俄罗斯方块》的计划。

        首先,要发行一款游戏,肯定是要拿到它的版权。

        所以亨克先是从当时拥有游戏版权的“镜报软件”手中,拿下了俄罗斯方块在日本个人电脑和街机的版权;

        其后,作为一个小公司,想要发行一款“现象级”游戏,光靠运气可不行,还是要借助大公司的名头。

        于是亨克接着联系到了当时任天堂的CEO山内溥,想要借着任天堂的名头,自己制作并且发行《俄罗斯方块》,获取更大的利润。

        虽然在期间有些小挫折,像是山内溥本来打算花五十万买下游戏的版权。

        但是经过亨克的一番交涉之后,他最终还是得到了同意,和任天堂联手合作发行游戏。

不得不说亨克的话术能力满分

        总之,在克服了这两个问题之后,亨克的发售游戏计划开始行动。

        然而,就在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的时候,亨克却收到了一个“噩耗”

        镜报软件一方出尔反尔,将俄罗斯方块在日本的街机版权提前授权给了世嘉

        这意味着亨克只能够拥有个人电脑的版权。而对于当时街机游戏盛行的日本来说,失去了俄罗斯方块的街机版权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损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亨克并没有被击退,而是选择再一次向任天堂求助。

        而这一次,任天堂给予了亨克一颗“蘑菇”——Game Boy

        彼时的任天堂正在研发一款轻便易携带的掌机。

        在体验过后,大家一致认为,Game Boy这种方便携带,随时可玩的小巧机器,能够完美承载俄罗斯方块这种简单好上手的游戏。

        于是,他们决定换一个赛道,夺取掌机的版权

        事实上,俄罗斯方块的版权在多方厂商的转卖和发行中变得非常复杂,但大概从属关系可以归为下面这张图:

        苏联政府首先是将版权出售给了一个叫做罗伯特·斯坦恩的人。

        不论是在电影还是现实,这位中间商绝对是个“老油子”

        一方面,他在和苏联方的文件中混淆概念,利用苏联当时没有游戏机的一点,将个人电脑和游戏机混淆,获得了游戏机、街机等版权;

        而另一方面,没有掌机版权的他来了个虚张声势,声称自己要把俄罗斯方块的掌机版权以shi万美元的价格卖给雅达利,让两家大企业彼此“河蚌相争”。

        面对罗贝特模棱两可的态度,亨克决定直接和俄罗斯方块的创始人联系,于是他决定:

        去苏联。

        在继续故事之前,先来说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

        相信你可能会注意到电影在简介里这个“惊悚”的类型。

        没错,《俄罗斯方块》的确是一部“政治惊悚片”

        那么,作为一款游戏,俄罗斯方块又怎么会和“政治”挂上钩的呢?

        事实上,《俄罗斯方块》的诞生历史,几乎是整个八十年代世界全球化的最佳写照。

        由于游戏诞生于苏联时期,而当时游戏的制作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Alexey Pajitnov)在创作游戏的时候,使用的是政府的公用电脑。而程序员们所创作的知识产权,是属于政府的。

        所以严格意义来讲,在当时,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的版权,实际上是属于苏联政府的。

        在这个前提情况下,《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能够在欧美等国家出售,更多牵扯到的还是苏联政府和这些厂商之间的版权纠纷。

        于是,在了解情况之后,亨克来到了苏联处理涉外软件交易的部门——“Elorg”

        一开始,对罗伯特钻合同漏洞并不知情的亨克,向负责人展示了自己在任天堂游戏机上研发的《俄罗斯方块》。

        但很快政府表示并没有授权过任何游戏机的版权,并且认为亨克是个“小偷”

        于此同时,和版权有牵扯的另外两家——罗伯特和镜报软件的老板儿子凯文,为了夺取游戏的版权同样都来到了苏联。

        于是,关于这场夺取版权的纠纷,才正式搬到了明面儿上。

        或许看到这里你会感到奇怪:

        为什么这场混乱的版权纠纷,俄罗斯方块的创始人会一点也不沾边儿?

        就像上面提到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政府才是苏联生产的新“发明”的唯一所有者。所以只有政府才有对外销售版权的权力。

        实际上对他本人来说,能不能从中获益并不是他最在乎的。

        在《游戏结束 任天堂的全球征服史》一书中,帕基特诺夫说到:

        “在他看来,这正是自己和大多数西方人的关键差异。在西方,经济回报是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而“对我来说,能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玩到我的游戏,就是最好的回报。”

        作为一个“重要但又不重要的人”亨克并没有向其他商家一样无视帕基特诺夫的存在。

        或许是因为对于开发游戏者的惺惺相惜,亨克开始接近帕基特诺夫,而在相处中,他们也通过游戏开发过程找到了很多共鸣。

        而在现实中,他们俩也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并且在拿到版权之后一直保持着好友的亲密关系。

现实中的亨克和帕基特诺夫

        彼时的亨克还有两个需要击败的“BOSS”

        一是拥有最初版权的罗伯特,还有一个是实力雄厚的镜报公司。

        就像上面提到的,他首先指出了罗伯特签订的合同中的“漏洞”,继而让苏联政府借着出售“掌机”的噱头,暗中纠正这项合同。

结果就是,急着抢夺掌机版权的罗伯特在情急之下签下了这份合同,不仅因为信誉问题没得谈,连游戏机的版权也失去了。

        而另一位就没那么好处理了。

        事实上,镜报公司正和苏联的一位政客暗中勾结。

        面临着国家即将消亡的局面,他想要把版权的费用放到自己的钱包里然后离开国家。

        而由于他强大的手段,镜报公司对于拿到游戏的掌机版权是势在必得。

        但他们万无一失的计划在最后却失去了效用——因为镜报公司资金周转紧张,无法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交付定金,而他们的勾当最终也被暴露出来。

        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他们的计划最终破败。

 

        在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之后,亨克最终通过自己的诚意和信守诺言的态度拿到了这份版权合同。

        最后来聊一下电影本身。

        说实话,作为一款商业电影,这部《俄罗斯方块》多少是带点艺术加工的成分在里面的。

        如果在看了电影之后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的玩家,推荐去看看《游戏史学家》里关于俄罗斯方块的故事,或者在《游戏结束 任天堂全球征服史》这本书里,也有关于这段故事的真实介绍。

        而在电影里,加的东西在我看来也有些夸张了。

        像是在来到苏联之后突然变化的灰暗色调;

莫名让我想起《beholder》系列

        同时亨克在苏联的翻译萨沙,在电影里的真实身份是苏联时期的特工“克格勃”;

        虽然故事本身就很曲折,但是电影还给这个故事添油加醋得更加戏剧性了。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电影在在选角方面代入感真的很真实。

        电影中的任天堂CEO山内溥,乍一眼看过去还真的是完美复刻了本人的模样;

        而电影中的戈尔巴乔夫,也酷似真人出镜。

        看来电影制作组真的有心了。

        除了选角,整部电影的节奏也非常的让人舒适。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亨克来到阿里克谢的公寓,和一起研究游戏更好玩的方法的时候,一声敲门声打破了那种沉浸的氛围

        继而镜头通过阿里克谢的特写,再转到妻子的慌张、亨克的无措,在所有紧张情绪都拉满之后,最后得知敲门的是邻居的那种突然泄气感。

        而是到了最后,在亨克和同伴逃离莫斯科的追逐战中,这种激动的情绪则直接拉满。

        尤其是在像素与现实的奇妙衔接(事实上整部电影都有这种特效),也让电子游戏玩家们看了不得不说一句——

        “太对味儿”了。

        其实在电影开始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选择罗杰斯作为电影的主角?

        对于不熟悉这段版权历史的玩家来说,或许去选择任天堂这样的知名厂商,或者将俄罗斯方块传播的更久的雅达利,都比这位小公司的发行商要来得更有噱头。

牵扯其中的公司和人物

来源:游戏史学家

        但在看完电影之后,我才明白选择罗杰斯恰恰是最适合的:

        从一开始,罗杰斯就是多方压力的中心点,也是事情能够扭转的重心。

        友商任天堂、竞争对手、创始人还有政府,每一次谈判都是一场艰难的关卡。

        作为这场游戏的“主角”,罗杰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闯关,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并没有像其他追逐版权的商家一样钻空子或者利用特殊手段求胜,而是严格遵守合同,用正当的方式拿到版权。

        但我想,更重要的是——

        他的内心有着和《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一致的驱动力:

        想要做到更好,不管情况多烂,只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依旧能够度过难关——无论在游戏中还是生活中。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