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ACG作品中,将多种文化背景或文化元素置于故事中早已是常态。其中,不少挪用中国文化要素的作品,诸如《中华小当家》《十二国记》《彩云国物语》总是能让国内动漫爱好者倍感亲切。
在日本,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要素,被统称为“中华风”。从上世纪50年代的动画电影《白蛇传》,到80年代的《龙珠》,再到90年代的《中华小当家》,千禧年后的《十二国记》《王者天下》,每一个时代都有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为我们熟知。
在近几年的女性题材作品中,对中国文化要素的挪用尤其明显,比如去年的《后宫之乌》,以及最近依靠高质量PV引发了动漫爱好者讨论的轻改动画《药屋少女的呢喃》(以下简称《药屋少女》)。特别是后者,PV里古香古色的建筑、古典气质的人物装扮,让原著粉丝欣喜无比。但同样出现在评论区的,还有其他动漫爱好者对该作中国要素一锅乱炖的不满声。
原作粉丝讲故事,动画观众看服饰
就《药屋少女》动画PV表现而言,画面细节丰富,人物动作流畅、表情生动,可见制作经费较为充足。但对于国内动画观众来说,一旦深究细节,又处处都是纰漏。
起初,大部分观众都被PV中熟悉的红墙和金顶宝殿所吸引,“这不是故宫吗!?”成了重复率最高的弹幕。随后眼尖的观众就认出,登场角色所穿着的服饰可以称之为“唐宋明混搭风”,令人难以捉摸。对于观众们的疑惑,原作粉丝也悉心解答,表示故事背景参考了唐朝,后期还有名为李白的角色将会登场,但故事根本上是完全架空,并不具体指向某一朝代。
《药屋少女》的原作对时代背景着墨并不多,大量内容都用于塑造角色。女主猫猫,一个性格沉稳,行事底线明确,痴迷药理到以身试毒的“硬核狠人”。男主壬氏表面淡然平和,实则是个腹黑。二人作为搭档,利用猫猫熟知的药理知识破解了不少后宫迷案,故事外的读者一边被科普一边被塞满嘴“狗粮”。
虽然《药屋少女》在国内是小众作品,但它在日本轻小说领域却是与《刀剑神域》《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的这档事》同一量级的“大佬”,原作销量在动画化前就突破2000万。原作小说曾进行过两次漫画改编,由于文字内容着重于描述人物关系与事件展开,漫画在将服饰、建筑、道具等体现时代背景要素具象化的过程中,只能就只言片语进行联想。
深挖漫画细节,毫无例外仍是中国元素一锅炖。比如猫猫前期的服饰风格就在明代和宋代反复横跳;再比如壬氏和其属下同框时,一个身穿圆领袍,一个则是晋朝男子打扮。如果有汉服文化爱好者穿越到《药屋少女》的世界,定会产生“今夕是何年?”的迷茫。这些现象在动画中则被进一步放大。
将故事背景置于中国古代,而导致朝代不分、各朝文化元素乱炖的问题,其实在《十二国记》《彩云国物语》也存在。只是随着近几年汉服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流行与喜爱,他们对《药屋少女》动画中的“唐宋明混搭风”一目了然就并不意外了。
国产古装剧——日本创作者的中国文化速成班
回顾以往日本ACG作品,《街头霸王》中有扎着丸子头、身着旗袍的春丽;《中华小当家》将麻婆豆腐等传统菜肴玩出了花;鸟山明则在访谈中直言没有《醉拳》就没有《龙珠》。丸子头、旗袍、中餐、功夫,这些要素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进入日本大众视野,一度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也理所当然地被应用在日本ACG内容创作中。
不过,当它们一再被内容创作滥用时,这些文化符号逐渐变得刻板,暴露出的其实是日本创作者对中国文化极为有限的认知。
如今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日本大众了解中国的方式更加多样,新的文化符号也随之出现。比如《LoveLive!Superstar!!》的中国角色唐可可就不是丸子头,不穿旗袍,最爱食物是前几年流行于日本的珍珠奶茶,而不是麻婆豆腐和小笼包。
相较之下,《药屋少女》这类作品创作难度远不止于运用几个中国元素,想要填满以中国古代为原型的故事背景,仅依靠创作者本身知识储备显然远远不够。巧合的是,近年来国产影视内容出海作品数量与日俱增,其影响到的国家自然也包括日本。文化内容的媒介发生新一轮的变化,其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也对“中华风”内容创作产了新的刺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期间,出口至日本市场的国产影视剧多则十几部,少则三四部,六年仅累计82部。但此后国产影视剧在日本市场迅速崛起。2022年1-10月,日本CS频道的LaLaTV、BS11、银河电视台总共播出了181部国产影视剧,大大超过此前日本电视台一年引入的国产影视剧数量。
对于国产影视剧,令日本观众印象深刻的便是其与本土影视内容差异化的故事剧情以及精致的服化道。其中《甄嬛传》《琅琊榜》《延禧攻略》《如懿传》更是被反复播放。虽然国产影视剧故事背景同为架空,但仍会体现出时代背景特点,堪称了解中国文化的“速成班”,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既省时省力,又不必担心受众接受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流行日本的国产剧多以古装女性题材为主,剧中各种服化道、背景设定,便成为不少日本女性题材动漫作品“借鉴”的对象。
例如漫画家组合泷口琳琳创作的《新再生缘》就与《好女春华》《女医明妃传》不乏相似之处。
再比如《黑执事》夏尔与《延禧攻略》魏璎珞云肩装撞衫等等。
或许不难理解,将故事框架放到古代中国《药屋少女》在进行漫画、动画改编时,将中国古装剧里常见的元素进行混搭,一定程度上也与近几年女性题材古装剧大量出海到日本有关。
诸如这类小说普遍选择架空背景,正是为了作者发挥想象力,尽情创作,这也是为何中华风作品通常会贴有“幻想”标签。相对应的,其最好的食用方式也是当做普通奇幻故事。事实上国内大部分观众对这类作品都比较包容,除非和《药屋少女》动画一样,在已知原作者曾确认作品创作是以中国为参考的前提下,仍旧在宣传文案中使用“东洋舞台”这类字眼,有意模糊作品风格基调。
这种“去中国化”的概念偷换,在国内观众看来毫无疑问是“雷区蹦迪”。除了国内动漫爱好者聚集的社交平台,海外的推特也成了战场,国内网友大举“出征”,要求动画制作组给个说法。期间还有持不同意见的日韩网友相继加入,一时局面混乱无比。正片开播后,围绕这部作品的画风争议,可能会更甚于剧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