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雌小鬼的人们,硬了的不只是拳头

纳吉尔法船工

作者:Naglfar

发布于2022-11-25 19:05:01 +订阅

  相信许多读者对昨天敖某人整的“狠活”略有耳闻。

  本来,面对这样的热点事件,游戏媒体高低得整个一篇聊聊;不过为了防止事情传播太广、造成无法预计的结果,我们还是选择回避了这一事件。

  不过在文章开头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并不会造成多少恶劣影响的灰色地带,况且小红车本来就已经经历了开发者多轮的管控和整顿。

  敖某人为了一个商单牵强地把它暴晒在阳光下,还习惯性地摆出一副懂哥的嘴脸。事实上,他既没有抓到重点,也没有跟上热点,显得迟钝、愚蠢,令人发笑。

  很多时候,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里两方面相辅相成,小红车如此,我们今天要聊的雌小鬼亦是如此。

  “雌小鬼”是近年来在二次元突然爆发式流行的关键词。这是一个来自日语的舶来词,原文为“メスガキ”。“メス”意思是“雌”,代表了被描述者的性别;“ガキ”是“小鬼”,规定了被描述者的年龄。

  它本来在日语语境中是对年少女性的一种带贬义的、侮辱性的称呼,而近年来ACG文化中习惯于将这一词语用作描述“(面对年长对象)总是以高傲、嚣张、轻视、调笑的态度的年少女性”。

  在很多ACG作品(尤其是表作品)的衍生讨论中,很多人会把“雌小鬼”与常见的“萝莉傲娇”或是“小恶魔”混淆。简单来说,雌小鬼与这两个概念的最根本区别是她并不需要在故事发生之前或之后对主视角产生任何形式的好感。

  一个典型的雌小鬼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因为家境、地位或者各种原因导致性格恶劣(普世意义上)的小女孩对主视角的平凡社会人出言不逊,通过言语和动作进行各种形式的戏弄,最终被忍无可忍的主视角按在身下“棍棒教育”,然后很快连连求饶。

  在故事发生之前,典型的雌小鬼对主视角只有戏弄的兴趣没有恋爱的感情;在被“爆炒”之后,感受到的主要是失败的屈辱(或者表现为在欢愉中沉溺)——这与一般意义的“感情”是剥离的。

  从大多数里作品(如今,大多数雌小鬼创作是里作品)中,你会发现这一概念通常是与“わからせ”(让你明白)的情节绑定在一起的。

  可以说,果没有后续的“教育”,雌小鬼这一形象通常是不完整的——说实话,这样态度极其恶劣、仗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优势无底线地侵犯主视角尊严、影响日常生活的角色,如果不是最后结局总是被灌成奶油泡芙,我想大概是不会有人爱看的。

  不过,雌小鬼这一概念的起源,可能确实要从不存在“教育”的表作品讲起。

  有人认为,雌小鬼这一概念的完全成型要追溯到Konami的街机游戏系列《问答魔法学院》(QMA)。在2017年设置的《QMA-THE WORLD EVOLVE》框体中登场的グリム・アロエ被认为是雌小鬼的“鼻祖”;

グリム・アロエ

  而メスガキ这一Tag被画师等二次创作者用于描述“嘴巴很毒辣但实际上在一些地方很弱的小女孩(至少形象是)”可能开始于在 《Fate/Grand Order》中登场的“不夜城的Assassin”(即武则天);

  同时期,Konami在日本本土大受欢迎的街机游戏《炸弹人女孩》,其中有好几个符合这一刻板印象的角色,“雌小鬼”在各种作品中的出现频率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炸弹人女孩》

已经有了吃瘪的雏形

  各类图源网站的数据为这种观点提供了支持。雌小鬼逐渐进入ACG参与者的视野大概就在2018年前后;如今,雌小鬼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印象,受到二次元受众的广泛欢迎。

  Pixiv上的メスガキ相关词条目前大约每天有50万点击量;而打开一些不可名状的本子APP,你会发现可能周推荐榜中雌小鬼总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在不久之前,为了迎合热点,B站虚拟主播之间兴起过一场“模仿雌小鬼说话”的风潮。

  在各种二次元创作中,雌小鬼似乎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种人物属性。吊着眼睛、说话嚣张的小鬼在漫画、动画和游戏中发生了高速增殖。

  比如,最近话题度很高的韩国手游NIKKE中,就有不止一个沾了“雌小鬼”的角色。一位名叫“舒恩”的财阀千金的雌小鬼纯度就很高:一方面,她想方设法地给主角团设绊,搞事之频繁让很多玩家在游玩的时候气得骂娘;

  她也有经典的“被教训”环节,不但被女主故意踢断了骨头,后续还被逼着道歉。

  而雌小鬼的“始作俑者”Konami也不甘示弱。他们两周前刚刚推出的新街机游戏《麻雀Fight Girl》一眼望去又是雌小鬼拉满,可以说是延续了自己创造的流量密码。

  总而言之,在阿宅广泛而猎奇的各种性癖中,雌小鬼隐隐有脱颖而出的态势。

  为什么人们爱看雌小鬼?

  正如之前提到的,雌小鬼的精髓在于受到侮辱后的“反击”——这种反击是只存在于二次元的、纯粹的发泄。

  对于当代社会人(尤其是日本社会人)来说,“强势地对待人”是生活中少有的情节,而雌小鬼文化满足了大伙释放的欲望。

  想象一下,在唯唯诺诺地过上疲惫的一天之后,在夜深人静的幻想时间,一个雌小鬼出现在你面前,想方设法地拉高你的血压——这个时候你忍无可忍地用绝对的力量开始了大人的教育,那张嚣张的小脸逐渐染上了坏掉的颜色,确实会有一种舒爽的成就感。

  不管是恶劣的态度还是无底线的行为,都是削减观看者罪恶感的工具。可以说,这些要素为后面的情节提供了正当性,让你在冲的时候不至于产生怅然若失的空虚感。

《不要欺负我,长瀞同学》

  说到底,雌小鬼满足了人们对可爱幼小生物的毁灭冲动,满足了人阴暗的施虐欲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想把她的刻薄态度破坏掉,想要她痛哭流涕地道歉,想要那张嘲笑的嘴脸哭着求自己原谅……想要发泄的绝不仅仅是被嘲笑的愤怒——此时生活的不快,工作的烦恼,被规训举止有礼、被要求待人真诚的压抑,甚至是对这个尽情嘲笑自己的孩子的嫉妒,通通在这次行为中得到了发泄”。

  当然,这些虐待和毁灭仅仅发生在幻想(或者说妄想)中,可以说是完全合法的。在现实中,教训熊孩子的桥段少之又少,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教训更是会导致警笛大作——在本子里的剧情(比如NTR)常常在现实中发生的环境下,雌小鬼文化成为了少有的、仅存在于二次元的剧本,人性的警告很容易让你分清现实和虚拟的界限。

《萝莉的时间》

  最终,当雌小鬼文化在里世界成型,反过来也会在表世界产生影响。尽管很多表作品中并未描写(或者并未明确描写)“教育”这一部分内容,“雌小鬼”的属性本身会让观众(或者玩家)对该角色的里故事产生遐想。

  这就又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很多时候,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由表里两方面认知糅合而成的。对于雌小鬼这一客体来说,丰富的、存在于灰色地带的里内容承载了它的精神内核,而由性幻想催生的二次创作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也有一些仅仅长得像雌小鬼的角色

  简单来说,在你已经了解这个角色是以雌小鬼为蓝本设计的时候,一个必然的结局(即变成奶油泡芙)已经在脑内注定了——尽管这一部分通常不会被表现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她的一切惹人生气的话语和举动都成为了消除罪恶感的工具、成为了构筑角色魅力的方式。

  可以说,没有背地里被超到翻白眼连连求饶的“坏小孩”,就没有明面上受欢迎的毒舌嚣张少女——于是,面对雌小鬼的人们,硬了的不只是拳头。

啊这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的朋友在我工作的时候在群里发了一连串涩图,让我不得不到厕所去呆了一会儿。我暗下决心:今天晚上,我要一定要开着小红车,到全是雌小鬼的世界里“马力全开”。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