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在过去的八年期间,我们见证了越多西方游戏开发公司,因各种原因而破产倒闭。业界说,这是基于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现代游戏的开发费用昂贵云云。这些很多都是误导,是传统性质的狗屁谎言。
我当然知道。因为我在游戏业界已经混了超过十年。虽然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开发部门工作,但作为设计师,我同样也花了不少时间与发行商周旋。
简而言之,我熟知两边的世界。
上一个主机世代的开发团比现在的小很多,因此,开发预算同样也少很多。其中一个占据着领导地位的主机——PlayStation 2(PS2)——雄霸了整个市场。基于这个原因,你从中获取的利益比例就变得更大。
我话中的“你”,意指所有大型游戏发行商。
发行商在PS2时代所享受到的高额利润,让其大部分的管理阶层变得自满;很多这类的人在此期间,成就了一般而言以他们的能力绝对没办法攀上的高位——借由这股利好的风气扶摇直上。换而言之,他们是名符其实的,在失败中成就了功名。
就平台而言,今时今日的市场已经太过分散。游戏的制作费用越来越高。世事常变,业界也到了朝代更迭的时候。
很不幸,因为有大量白痴高居发行商的管理阶层,当他们不懂得善用资源,平衡开支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是因为他们自己干扰开发过程而导致开销增加——他们便会立刻按下紧急刹车,关闭那家刚刚还在为他们制作游戏的工作室。
更甚者,他们还将一些像“Metacritic”这样的阴险招数写进合约里。这种恶习完全是为了应付游戏热卖的可能。就算你推出的产品无论在销售又或者评分都无懈可击,但发行商依然有大条道理拒缴分红给开发商。你问问Infinity Ward就知道。
溜雪的解读:(Metacritic乃是国外甚具权威的评分媒体,但其评分机制是以综合平均分数为准,故而,无论任何产品,一旦落到他们的手里,其评分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低。很多发行商借此剥削开发商,只要游戏评分在某段时间内跌破某某数字,发行商便可以合法拒缴分红或版税。)
让问题雪上加霜的,还有广大游戏群众对于游戏开发程序的误解。普遍群众认为设计专业在大多数时候是关于“构思”(事实上却不是)。单一个天才足以推动产品进步(又是一个谬误)。游戏设计之间流传的“英雄神话”——说什么:每个成功游戏的背后都必定有一名伟大的设计师——是开发商杜撰出来的诡计。这不单止可以帮助他们制造出一个有力的品牌形象,更可以起到抑制的效用,贬低所有其他为这部游戏出过力的工作人员,剥夺他们的功绩和出名的机会。
发行商主宰着游戏对外的公共关系。所以当一家大型工作室倒闭的时候,群众都以为这是因为开发商做出了二逼的创作决定。在过去数年来,这种谣言越加普遍,尤其是最近有多家工作室连续倒闭。
以前,再白痴的“真·白痴”就算在游戏开发期间,如何惊天地、泣鬼神搞砸一部游戏,其高额利润回报都可以救他们一命。不过今时今日,市场上已经没有这种“利益加成”光环了,所以发行商唯有依赖坦克和炮灰团挡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