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爱好者们,正在世界各地拍摄电线杆

纳吉尔法船工

作者:Naglfar

发布于2022-10-29 16:47:56 +订阅

  前两天,一组摄于美国旧金山湾盐池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博主@doggieehh拍摄了位于深红色盐池中的白色高压电线塔,并在照片上加上了知名日本动画作品《EVA》剧场版的标题。

  这三张照片(或者说海报)以震撼人心的饱和度和对比度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与《EVA》本身无比契合的意境,引发了爱好者的共鸣。有人评论说:“我还以为是官方的新图呢,这直接杀死比赛了。”

  他们说的“比赛”其实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国官方微博于10月21日发起的“EVA电线杆摄影”活动——活动旨在鼓励EVA爱好者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拍摄的电线杆和高压电线塔。

  在活动开始的一周里,已经有许多人在该微博话题下分享了自己拍摄的各种电线杆。

  比如,有人在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拍摄了湖边倾倒的电线杆,体现了一种非宏大叙事的孤独美感;

Via weibo @-何患無-

  而这张在洛杉矶长滩的海边拍摄的照片配合滤镜有一种走向世界尽头的孤寂感,让人不禁在砾石和海洋组成的空间里思考人类本身;

Via weibo @boz_h

  许多人在自身所处的城市寻找着具有艺术感的电线杆。他们将照片调色、再配上EVA风格的标题,仿佛让人回到了第三新东京市;

Via weibo @人吃饭就不会饿

Via weibo @端木木木木木

Via weibo @史铁生的弗拉明戈

  当然,还有人拍摄的并不是电线杆。公园里的塔吊、切割城市天空的电车轨道、港口的起重机——当人造的机械与天幕在滤镜下共鸣,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一种熟悉的味道来;

Via weibo @穷神序列Mozhful

Via weibo @大大泡泡糖-不愉快

Via weibo @7号河马

  看过《EVA》的人应该会对系列作品中“电线杆”这一意象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它不但频繁地出现在大量意识流剪辑手法的分镜构图中,成为了庵野秀明描绘的这一架空未来的一种艺术图腾,也经常出现在EVA和使徒战斗的场景中——奔跑的初号机带倒一大片连着的电线杆是很多人对于《EVA》的最初记忆。

  在某部纪录片对庵野本人的采访中,他直言:“我对电线杆(的感情)用‘狂热’来形容都不为过……电线杆最大的优点是凝练,能够简单地拉出那么多电线,实在太棒了。”

  有趣的是,在现实中,和《EVA》有关的电线杆也正在建造当中。今年1月,日本关西电力宣布开始多功能电线杆“smart pole”的实际运行试验。

  这三个以EVA中初号机、二号机和零号机为原型的电线杆坐落于2025年大阪关西万博会的会场“人工岛梦洲”,主要功能包括路灯、Wi-Fi路由器、监控摄像头、广播塔以及为防范用无人机充电,试验顺利的话将在万博会上投入使用。

  不过这些“电线杆”并没有像庵野喜欢的那样“拉出很多电线”——科技的进步让具有艺术美感的电线成为了电线杆中率先被舍弃的部分,很难说是不是保持了EVA的本味(笑)。

  话说回来,庵野秀明的这种狂热也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相关设定上留下了烙印。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带回来一本《EVA》的设定集,当时还未看过作品的我就已经被那充满机械美感的设定深深吸引——你看,尽管“充电两小时续航五分钟”的未来兵器听上去很逊,但是充电结束后脱开一整排管子的EVA确实拥有一种难以言语的优雅感,再加上充电桩关于“脐带”的隐喻,你很难在看过《EVA》之后不对这种鲜明的风格产生好感。

  事实上,早在“EVA电线杆摄影”活动几年之前,就有EVA爱好者受作品影响,自发地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城市或是乡村的电线杆。在EVA贴吧,时常会有人发布电线杆摄影帖子,标题通常是“看完《EVA》以后,就非常喜欢电线杆”。

Via tieba @维达的钛战机

Via tieba @NevermindTrue

Via 小红书 @farewell_evangelion

  饱和度极高的红色,加上静静伫立的电线杆(或是别的什么机械、建筑结构),成为了“EVA风”的代名词。

  在AI作画盛行的当下,判定一种风格的独特性变得非常简单。在如今,若是使用市面上常见的AI作图工具,在你的关键词后面补充上“庵野秀明”或是“EVA”的标签,就必然会得到这种对比度和饱和度都很高、且带有近未来机械风格的结果——就像“新海诚”被用于绘画色彩绚丽且温和的背景一样,庵野的名字也成为了界定某种风格的“种子”。

  而看过《EVA》的人们给电线杆加上“庵野秀明滤镜”,不是在拍摄之后,而是在按下快门之前。他们或是小跑着登上海拔2670米的盐湖,或是站在铁道边注视着缓缓落下的保护杆,或是在城市的角落突然抬起头,把与别处别无二致的电线杆放在镜头画面的中心。

  这让我想起在北京上学的时候。我有时会在离宿舍很远的地方错过末班地铁的时间——如果第二天没事,我偶尔会从朝阳门外徒步走回海淀,从深夜走到黎明。在这些有时喧嚣有时寂静的夜晚里,我戴上耳机在暖光路灯照耀的街道上漫步,享受着大城市少有的、可爱的孤独。在这种时候,我经常会拍一些意义不明的、关于城市的照片。

Via tieba @NevermindTrue

  拍摄电线杆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EVA》;相反,是《EVA》映射出了现代人的孤寂。文化学者东浩纪把日本御宅族与动漫文化的出现归结于1970年代左翼政治理想与宏大叙事的破灭和社会整合性衰退。

  他认为,日本青少年把“宅文化”当成原料所塑造的“自我躯壳”——而源于“新自由主义”神话破灭的、对他者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其实是世界性的问题。

  1994年的庵野秀明在既糟糕又超越的精神状态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人的疏离和孤独。他用《EVA》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人类命运的想象,用一个“反英雄”式的主角唤起了观众心中的脆弱与怯懦;

  而在《真心为你》中,他又让真嗣否定了“人类补全计划”,否定了庞大之物对生命和情感的吞噬——即使在现实中人们总是避免不了互相伤害,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独,但尽管是这样无趣而乏味的生活依然存在值得拥抱的爱意。

  抛开那些哲学隐喻和宗教指代,《EVA》带来的关于现代人挣扎的思考已经足够具有前瞻性和普适性——我们直到今天依然被它的深邃所吸引,不仅是因为它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的机械审美,还因为它对我们精神世界的精确投影。

  我想,拍下那些电线杆照片的人,在按下快门的时刻一定拥有着孤独和疏离;而将这些照片发在互联网上的时候,一定承受着某种(尽管微不足道的)爱意。人们被那张鲜红色盐湖上的电波塔所震撼、所洗涤,艺术风格和精神输出达成了温暖的统一。

  我想再一次在寂静的城市里走到天明,拍下一些街道,拍下一些天空——在现实中的电线杆完全消失之前。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