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播46年的一集儿童剧背后,是家长们的教育恐慌

一碗葫芦

作者:一碗葫芦

发布于2022-06-25 17:47:55 +订阅

        6月19日,一个真实的“都市传说”在推特和reddit上火热的讨论着——在尘封了46年之后,《芝麻街(Sesame Street)》“邪恶”的第847集,终于回到了大众的眼前。

        对于在美国环境下长大的人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或许因为当时并未引进国内,大家对于《芝麻街》这部儿童剧不是非常了解。那么换个说法,它的知名程度就像是美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芝麻街》的剧集通常为45-50分钟(直到最近HBO才将它们降低到22分钟)。作为一款家喻户晓的儿童剧,几乎每一位美国人都曾看过这部剧。

        同时,它也是一部带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节目。整部剧以街道片段作为核心,其中穿插着大量的独立短剧,向儿童教授基础阅读、算术、颜色的名称、字母和数字等基本知识或者生活常识,深受美国父母的喜欢。

剧集中穿插着各种知识点和生活常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如今都是教育节目典范的儿童剧,又是怎么和“禁播”这件事挂上钩的呢?

        事情还得从一位“邪恶的女巫”说起。

        1976年2月8日,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关于“邪恶女巫将扫帚掉在了芝麻街”的剧集报道,目的是对《芝麻街》即将播出的新一集进行宣传。

当年的新闻报道

        这看起来是个很好的“联动”。

        原因是该集中的邪恶女巫的扮演者,正是饰演电影《绿野仙踪》中西方邪恶女巫的演员玛格丽特·汉密尔顿(Margaret Hamilton)。

        绿色的脸庞以及毫无破绽的演技,让玛格丽特所扮演的这位西方邪恶女巫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角色。时隔近三十年,这位老人家在儿童剧中重新扮演起了邪恶女巫,可以说是赚足了噱头。

1939年电影《绿野仙踪》剧照

        在这一集中,故事讲述的是这位邪恶女巫将扫帚掉到了街上,被剧中的David(芝麻街第一季的主要人物之一)捡到了的事情。女巫粗暴地想要从他手中夺回扫帚,但是David希望女巫能够尊重自己,并且更加礼貌地对待他人。

        从故事内容来看,本集目标则是通过女巫取回扫帚的故事来表达“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教育意义。

        然而,当这一集在2月10日进行首次播放之后,短时间内却引发了来自父母压倒性的愤怒——歇斯底里的家长们给工作室寄去大量的信件,要求电视台禁止播放这一集。

        从信件上看,许多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看见邪恶的女巫时,出现了害怕的情绪,同时引发了无数的“尖叫和眼泪”,并且不断地做着噩梦。而一些家长则愤怒的指出:“女巫权力的威胁仍然存在于儿童的眼睛中”。

此次事件中一位家长的来信

        可以说,此次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性恐慌。在舆论的胁迫下,儿童电视工作室也决定再也不重播这一集。而这一事件,也成为了芝麻街的敏感话题,被很多人当作“都市传说”看待。

        在前几天视频流出之后,我也借此机会一睹风貌。

        老实说,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一集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恐怖,甚至部分场景的演出还有些诙谐。

        但是作为一款主要面向学龄前儿童的节目,当邪恶女巫抓住扫帚时,出现的奇怪勾边和刺耳音效(可以想象一下86年《西游记》的特效效果),这样诡异的效果或许真的会让孩子们产生惧怕的心理。

        在剧情发展中期,女巫也扬言要用巫术将David变成篮球,以及让Big Bird(画面中的黄色大鸟)变成鸡毛掸子。

        而这可能也是让很多小孩子感到“绝望”的一件事。

        毕竟,在他们眼中,David和Big Bird都是自己的好朋友,看到好朋友面临危及到生命的危险时,无法处理情绪的小孩子或许也会哭泣和尖叫。

你就说你小时候有没有为奥特曼哭过

        当然以上只是我和部分网友的猜测。

        而事实上,从我在fandom wiki上所查到的资料情况来看,在这一事件上,相比孩子们的情绪,父母的负面反应实际上更加强烈。

        在邪恶女巫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之后,研究部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额外的测试筛选。然而和预期中不同的是,许多孩子们的反应则要温和得多。一些孩子们甚至没有表现出害怕的情绪,而是被女巫的绿色面孔所吸引。

        对于这一集是否真的吓到了孩子们,其实很难完全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女巫的扮演者,玛格丽特在参演本集时已经73岁高龄了。虽然她所扮演的经典形象——西方的邪恶女巫,吓坏了很多小孩子,但是在私底下,她其实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她曾表达过对于自己吓坏了孩子们这件事十分沮丧,而在她之后的大半个人生中,都将自己献身于造福儿童和动物的事业中,并终身致力于公共教育。

        在《芝麻街》被禁的这一集中,她也卸下了绿皮肤,变成为了一个和蔼的老太太。在50年之后的能够看见她如此亲切的形象,对于很多曾经惧怕她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感叹的事情。

        现在看来,《芝麻街》的邪恶女巫其实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阴影。造成如此恐慌的社会现象,或许只是家长们的过度焦虑罢了。

        如果说《芝麻街》被禁播的这一集代表了美国家长们的过度焦虑,那么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内,类似的事件也在发生着,甚至更加的“荒诞”——一个由《龙与地下城》所引发的“撒旦恐慌”。

        作为一款在1974年发行的桌游,《龙与地下城》(DND)可以说是第一款真正的角色扮演游戏了。现如今,DND都是一些资深玩家非常乐于聊起的对象。

        这是一场几乎完全基于想象的“探险”。

        一群阿宅围在桌子面前,拿着着纸笔和骰子,扮演各种职业和种族的角色。依靠着一位讲故事的人(DM),在恢弘的故事中完成冒险

        事实上,作为一款桌游,它相对于绝大部分的户外运动都更加安全,而要说这其中最大的安全隐患,我想就是可能会有人不小心用铅笔戳到自己,或者是将掉在地上的骰子捡起来又磕到桌子这种事情了吧(笑)

当然也有被破防的队友AOE这种风险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无论在谋略还是社交方面都对孩子们起到很大帮助的游戏,却成为了80年代美国家长的眼中的“恶魔仪式”。

当年的报纸多次报道到“幻想类游戏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事件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一位美国青年的身上。

        1979年,16岁的詹姆斯(James Dallas Egbert III)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失踪。焦急的父母请来了私家侦探来挖掘线索。这位对DND所知甚少的侦探在了解情况之后,大胆的向媒体推测,沉迷于DND是James失踪的主要原因。由于分不清虚幻和现实,James躲在大学下面的公用设施隧道中。

        而这一事件被媒体大肆推广,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情节,从而引发了非常多抨击DND的作品。

根据事实改编的电影《迷宫和怪物(Maze and Monster)》

        然而事实证明,James最后死于自己造成的枪伤,原因是专横的母亲和与自己性取向的斗争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他对DND的兴趣所导致的。

        1982年,一位美国高中生欧文同样自杀身亡,它的母亲普林(Patricia Pulling)坚持认为儿子的自杀是由他玩DND游戏所引起的。

        在这样的偏见下,普林创建了以反对DND为目标的组织BADD(Febered About Dungeons and Dragons),并宣称DND鼓励撒旦教,强奸,自杀以及一连串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

BADD组织的执行规则

        而这样的现象在最近火爆的《怪奇物语》第四季中也有出现——在剧集中,一部分城镇人口开始相信不寻常的死亡是由当地学校的DND俱乐部及其与撒旦仪式的联系造成的。

《怪奇物语》第4季中的地狱火俱乐部

        不过,即使是在这样的限制之下,DND也没有被封尘在过去,反而成为了一款风靡一时的桌游,不断地更新换代,甚至在之后发展成为了电子游戏,一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在钻研。

        当年那群围在桌子周围举行“邪恶仪式”的青年们,或许已经拥有一份令人尊敬的职业;而当年人们口中的“街道上充斥着无辜者的鲜血,因为一群被恶魔附身的角色扮演者摧毁了这个国家”这样的恐慌言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所谓的“撒旦恐慌”其实并不具备可信度:

        根据研究发现,虽然青年(15-25岁)自杀的总体水平为每年5300人,但在1979年至1988年期间,BADD所记录的游戏玩家只有128次自杀未遂。此外,这些声称的自杀事件大多只是累积起来的无来源的剪报,经常多次提到同一事件。根据当时国内RPG游戏玩家的估计数量,同期应该至少有1060名玩家自杀。

        因此,该报告的发现是,RPG游戏玩家的自杀率实际上明显低于15-25岁年龄组的全国平均水平。

        事实证明,“桌游致幻”的说法并不存在,DND和孩童自杀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事后看来,在美国“婴儿潮一代”的这些新手家长们的“教育恐慌”下,他们所担心的很多东西其实都很滑稽。而在这种莫名的恐慌背后,导致两位青年自杀悲剧发生的原因都指向一点——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国内,同样的事情也一直发生着。

        2013年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红得发紫的时期,却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社会性事故——连云港烤羊事件。

        三位小朋友因为看了喜羊羊中出现的“灰太狼烤羊情景”,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位小孩模仿电视剧点燃了自己的伙伴,一个烧伤面积达到80%,另一个是40%,属于三度烧伤。

        “灰太狼烤羊”引起的悲剧,就像导火线般引爆了整部喜羊羊动画。在事情发生之后,喜羊羊不仅遭到无数家长的投诉和抵制,还被央视点名批评。事件的结果最终导致这部动画人气暴跌,无奈进入了禁播的行列。

        2018年,正是游戏《绝地求生》手游火热的时候。而在那段时间里,也发生了一件悲剧性事件:一位初一学生于凌晨在舅舅家坠楼身亡。

        在事情发生之后,悲痛的家长表示男孩的跳楼和吃鸡手游这款游戏有关系,认为他在沉迷于电子游戏之后出现了“幻觉”,并在现实中“落地成盒”。

        “我儿子绝对是游戏害死的,我要告到它(游戏公司)破产!”——孩子的家长如是说道。

        据悉,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南非工作,而男孩也一直寄宿在舅舅家。虽然事件的最终结果并未被清晰报道,但是这一事件也在网上引起广泛的争论。

        有人认为母亲的诉求并没有什么错误,游戏产业的确应该为此负责;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教育的失败才是导致孩子自己世界观不正促生悲剧的根源,家长可以有抱怨,但是对于游戏来说,并不应该成为谴责的主体。

        诚然,作为带有教育意义的子供向作品,其中各方各面的内容都需要加强监管,像最近引起极大争论的“毒教材”事件就是个最好例子。

        但就论如何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辨别能力,我想家长们在孩子们的教育方面,或许也要担起同样的责任。

        而就在近几天,在逛论坛时,我经常能够看见这样的帖子出现在板块的首页。父母们对DND的偏见好像有卷土重来之势。

        我想,或许家长们的教育恐慌,持续了几十年,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