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似箭》:当短视频起家的导演小策拍起了长片

泛泛

作者:泛泛

发布于2022-06-20 18:22:16 +订阅

       当一个短视频导演拍起长视频,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B站近600w+的播放量,和全站排行榜最高第4的成绩,虽不能证明一切,但至少能说明B站观众们对于作品质量的普遍认可。

       而这,就是导演小策的首部长片——《归途似箭》到目前为止收获的直观评价。

       事实上,经常逛B站的朋友,对“导演小策”这个ID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在以《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这部系列短视频的编剧身份走入大众视野后,积累了一定知名度的他也在20年的下半年选择了单飞,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IP。

       作为一位有着大量短视频拍摄经验的“草根”导演,小策在自己单飞生涯的起步阶段,还是选择了先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起。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真正意义上独立处女作——《广场往事》系列短片。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其实是因为作为短片主角的,正是常被我们叫做“广场舞大妈/大爷”的中老年人。

可以说,《广场往事》这个系列,与“广场舞”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说是短片,但相较于《朱一旦的枯燥生活》那样几分钟长度的短视频,《广场往事》系列这样动辄十几二十分钟的短剧,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短视频中的“长篇”了。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流。诸如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就是对这一风向的最佳佐证。而短视频之所以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很好地利用了茶余饭后、日常通勤这样的碎片化时间,为观众们提供了低时间成本的休闲娱乐与信息获取途径。

       而在这样的趋势下,“短中取长”就成为了一个相当需要勇气的选择。

       就结果而言,《广场往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几百甚至上千万的播放量数据不会说谎

       如果说此前的小策更多地还是会与《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联系在一起,那么在《广场往事》成功后,他终于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代表性IP。

当小策能够把《广场往事》置于《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之前的时候,他的单飞之路可以说是在真正意义上成功了

       实际上,虽然有一部分之前受众基础的加持,但《广场往事》能够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的亮点与素质。

       在这个系列的视频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玩梗”与“致敬”的巧妙结合,而这一切所依托的“草根”背景,也让它们在“接地气”的外表下,拥有了某种结构与重构这个层面的内核。

       比如在“广场上跳的不是舞,是人情世故和《两只老虎》”这集中,整个视频其实就是在致敬97年的经典港片《黑金》中的那段“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的名场面。

       除了结尾处“紧跟梗流”的《两只老虎爱跳舞》版广场舞之外:

       再比如“gie gie,你教我跳广场舞,你老伴儿不会揍s你吧!”中,不仅有“我只会心疼giegie”,还有“让炮仗飞一会儿”:

       至于那些本就是个梗的名场面,小策自然更不会放过,在"年轻人,你这腿万中无一,不打断可惜了!"中,他就neta了《叶问》名场面“我要打十个”:

       而在“80岁奶奶,劝60岁晚辈:年轻人不要太气盛!”和“《 教 妇 》:刘!大!鹅!买!瓜!”中,又分别“致敬”了一波《 征服》中的两大名梗: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大鹅买瓜”中,在“华强买瓜”的“原典”里,居然还插入了一段对老版《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中买肉桥段的“致敬”,这样触类旁通式的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小策在“拍视频”方面超乎常人的天分。

       在这些偏向“笑点设置”的亮点之外,《广场往事》这个系列中也不乏好故事。

       比如“凤 凰 ,涅 槃 吧 !”这部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联动了凤凰传奇的短剧,就以杨魏玲花扮演的胸怀音乐梦想的大龄剩女“杨立华(小花)”和曾毅扮演的喜欢着她的瘸子“曾大梦”为主角,为观众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追梦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兼具的故事。

       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与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的双重作用下,小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大梦,则只能把对小花的喜欢永远地埋在了心底,然后看着她走向没有自己的广阔天地。

这场告别戏,总让人想起“燕子,没有你我怎么活呀!”

       于是在故事里的后来,“大梦留在了街头巷尾,小花开遍了大江南北”。

       同是追“梦”人,小花的终成正果是浪漫,大梦的失之交臂则是现实。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过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都能够在结果面前选择坦然。

       除了内容上的可圈可点,《广场往事》中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草根主演们也是一大亮点。虽然演技平平,有时甚至略显尴尬,普通话也不怎么标准,甚至经常直接操着方言,但这些本色出演产生的“缺点”,反而使短剧更加贴近生活。毕竟,回想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中老年人,有许多不正是这样的吗?

《广场往事》的演员们,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形象显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此外,系列将视角聚焦于中老年人与小人物群体,让观众们在放松消遣之余,能够更好地了解与认识他们,在某种层面上也体现了文艺作品的社会性与人文关怀。

       说了这么多,不少朋友可能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行行行,知道他短视频拍得牛逼了,那你倒是说说他长片子拍得到底怎么样啊?”

       客观讲,一般。

       它的问题着实不少。首先,作为一部小策自己钦定的“公路片”,《归途似箭》这部一个小时的“长片”,并没有为观众们带来相较于短片更加完整的起承转合。

       这趟所谓的“归途”,其实是由片中的主角之一“三舅”提出的。而且在整个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观众们都并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叫“归途”。甚至并不怎么情愿,但最终还是决定骑电动三轮送他的外甥“三炮”,看到他拿出的照片,第一反应是他要“第二春”了。

       其实我能够理解,导演在这里是想设计两个悬念——“这趟旅途究竟是什么目的?”以及“照片上的女人到底是谁?”但问题是,这种毫无铺垫的悬念实在太过单薄,以至于让人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几无兴趣。

       而回到影片之中,这样“单薄”的地方还有很多。

       首先是人设:作为主角之一的三炮,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当典型的“坏老人”形象——自私自利、好吃懒做,一把年纪了居然还幻想着靠买彩票一夜暴富,更是逮着机会就想偷鸡摸狗或者讹别人一笔。不仅如此,他还觉得自己这样的才算“聪明人”,对另一位主角——老实本分、沉默寡言的“三舅”不配合自己颇有微词。

       当然,作为一部“正能量”的影片,他一路上想出来的各种讹人手段,最终都以“扑街”式的失败告终。而他所做的这一系列令人甚至感到有些厌恶的操作,加上他各种突兀或不突兀的插科打诨、搞怪玩梗,居然就是这一个小时中最主要的内容。

       问题是,从片名看,这部片子的主角本应是把“归途”提上日程的三舅。

       我可以接受双主角的设计和安排,但很难接受三炮完全喧宾夺主,以至于本应站在故事核心聚光灯下的三舅反倒显得存在感稀薄的事实。

       而这两位主角极其符号化的单薄人设,放在短视频中也许是如鱼得水,可放在长片里,无疑等同于作茧自缚,对故事的趣味与人物的魅力都构成了相当程度的限制。

       不仅如此,两位主角在整部影片中的互动也少得可怜。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因为三舅就是那么个沉默寡言的人设吗?”

       但问题是,互动,其实并不一定要通过语言。目光、表情、肢体动作,都可以成为互动的载体。

       而且,重要角色间的互动,本应是“公路片”的一大核心。伴随着旅途,主角在人与人的交集中,收获成长,完成转变。这样“浓缩人生”式的进程,正是诸如《绿皮书》和《完美的世界》这样经典公路片的经典套路。

       然而在《归途似箭》中,这一切都是严重缺失的。正是因为这种缺失,使得剧情发展到本应引起观众们强烈共情的煽情部分——“三舅意外去世,三炮在看了三舅的日记之后终于知道了他这趟旅途的目的——应母亲的“托梦”回老家用报纸补墙,也从日记中那些简单琐碎的记录中回想起了三舅生前的音容笑貌,最终痛哭流涕”的时候,却完全无法让人产生任何由影片本身而生的感情波动。

本应是情绪爆发的时刻,却因为影片自身在情感营造方面的缺失,令人难以共情

       也许,在年迈的三舅与三炮共同经历的那些岁月里,他们之间也有着珍贵的记忆与深厚的羁绊。但遗憾的是,在片中,他们对此都只字未提。

       你看,评论区里,那些“感同身受”的回复,几乎都是在感慨自己经历过的生离死别:

       而我,即使经历过不止一次这样的生离死别,却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感触并非来自于这部影片。因为一部真正出色的影片,唤起的并非你与自身经历间的共鸣,而是你与毫不相干的故事之间的共鸣。

       可以说,重要人物间互动的缺失,带来的结果,就是影片在情感方面的单薄。

       如果说上面两个部分的单薄,对于一个短视频起家的草根导演来说实属正常,那么最后,影片在故事情节方面的单薄,就让人觉得有些意外了。

       毕竟,从以往的作品看,小策并不是个不会讲故事的人。相反,他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广场往事》系列的短片中,诸如“欲 戴 皇 冠 ,必 承 其 重 !”和“凤 凰 ,涅 槃 吧 !”等作品,都能为观众们讲出相当有“嚼劲”的故事。

在此前的短剧中,小策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了自己能够讲出足够有“嚼劲”的故事

       然而在《归途似箭》里,他却好像突然不会讲故事了。起承转合间,毫无任何戏剧化的进展或是矛盾冲突,空洞单薄、波澜不惊,几乎如同一杯寡淡的白开水。

       也许他自己也意识到了,才会让三炮疯狂整活儿,试图让片子看起来不至于“全程尿点”。但很显然,看惯了他短视频的观众们并不怎么买账,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也是人之常情。

在我看来,三炮疯狂整活的原因,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

       简单说,在影片的开头,三炮送三舅更多地是出于私心,想靠这个由头,搞点自己的小九九。而在结尾处,三舅去世后,他选择带着三舅的骨灰替他走完这段“归途”。他确实改变了,从一个极度自私而逃避责任的人,变得会去做对自己而言毫无收益的事并且主动承担并非义务的责任了。

影片的最后,三炮相比开始时确实有了改变

       但问题是,这种改变太过突兀和刻意了。

       因为在整部影片中,并没有发生任何从逻辑上看来足以驱使一个60多岁的老头儿产生如此巨变的事件。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失败,从他的反应看早已是家常便饭,而三舅的去世,与他也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换句话说,纵观全片,我找不到三炮“变好”的理由。他就像一个为了完成故事情节而存在的工具人,需要坏的时候要坏,该变好了就会变好。

       而一个让主角看起来像工具人的故事,质量如何,相信各位心中应该有那么一杆秤。

       看完上面这一长串吐槽,你是否会觉得,在我看来,《归途似箭》就是一部一无是处的烂片呢?

       希望不会,因为我确实不是这么想的。接下来,就来简单谈谈影片中的亮点。

       先从直观的谈起:虽然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还略显生涩,但《归途似箭》中已经出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比如影片开始不久后的那片麦田:

       以及白天和夜晚、真实与虚幻对比之下的风筝:

       作为一部全程用手机拍摄的影片,这样的画面,起码在观感上已经不逊于许多专业摄像机拍出的大片了。

       再来说说不那么直观的部分。《归途似箭》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像三舅一样留守农村的孤寡老人,并用他只因为一个梦就要赶回老家去补墙的行为,和归途中孤独离世的结局,在呼吁关爱农村老人的同时,也在批判亲情的逐渐淡薄。除此之外,还用三炮的各种“坏老人”行径,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关注农村老人,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

       这种熟悉的人文关怀感,正是小策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作为一个在某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成绩的人,能够主动踏出自己的舒适区,是绝对值得尊重与孤立的。

       按小策自己的说法,拍长片一直都是他的理想。而他也确实在为此而努力着。实际上,无论是《广场往事》系列中那些层出不穷的“致敬”桥段背后所隐藏的“阅片无数”的事实,不断尝试新模式、新内容的拍摄尝试背后为长片拍摄练手的因素,以及《归途似箭》这部长片处女作的问世,都是他努力的证明。

       或许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在与理想并不完全一致的道路上,收获了普通人眼中巨大的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名利之后,能够不忘初心、坚持理想,而不是迷失自我、随波逐流的,又有多少呢?

       我想,我愿意等待,并且期待着这个草根导演的成长,并且希望在某一天,看到他能够拍出一部会被别人致敬的杰作。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能讲好故事,也想要讲好故事的人。

       面对着对于《归途似箭》的种种或认可、或批评、或鼓励、或看衰的评价,我希望小策能够以平和的心态,从那些认可与鼓励中汲取信心与动力,也从那些真正指出了问题的有价值批评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作品说话,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对那些说不出什么所以然,纯粹为喷而喷的人,倒不妨报以一句我很喜欢的歌词中的态度:

       “请尽情嘲笑我的固执而且不够专业,如果浪费了谁的时间我想说声抱歉。”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