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与铁锈:漫谈《黑神话:悟空》

2021-08-20 18:24:59 游侠原创:Naglfar
0

  今天上午10点,游戏科学发布了《黑神话:悟空》的第二部“实机演示视频”。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的第一个视频在业内业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虽然很多地方的处理还能看出一些青涩而不成熟的痕迹,但是影片展示出的叙事、画面和战斗确确实实地让玩家们看到了3A的影子。于是,铺天盖地的赞美和夸耀将这款襁褓之中的游戏塑成了一座名为“国产之光”的偶像,承载了很可能是超出预料的期待与希冀。

去年8月20日实机演示视频中手持“赤潮”的主角

  时隔一年,他们换上了虚幻5,搞出了一个新的实机演示。对我来说,这部视频中游戏本身的表现已经超过了我对《黑神话》的期望——当然,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战斗策划离职风波和昨天那几个自嘲小视频的“预防针”(我个人至今依然认为这种宣发套路完全没有必要)之后,这份期望理所当然地被降低了。

  怎么评价这段视频呢?首先是,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一点在主角奔跑、战斗在雪地环境中时得到了不错的体现。然后是,他们这次的这前半段小故事(指从主角发现猴子到与猴子的战斗结束)讲得比一年前好多了——很显然,用镜头语言代替不是很有必要出现的台词是更为高明的做法,“黑”的气氛和“神话”的底蕴更加浓厚了。最后,和猴子的这段战斗流程做得很棒,它的动作、招式以及那个假装投降实则偷袭的把戏让这个敌人的形象生动无比,令人拍案称绝。

这场战斗的表现十分精彩

  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次的演示之中依然存在很多还需完善的部分。比如,棍棒的打击音效似乎有些偏软,稍显单调;主角本身的战斗模式还不甚明晰(当然,演示操作者的水平不高可能也造成了影响);后半段和白龙的战斗亮点不足,和前半段相比看上去像是个半成品。

当然,最后的处决动画还是很帅的

  

  另外,关于最后一段文案的部分,我在观看的时候就感觉那一长段排比有些“强行套格式”的不自然感;尤其是“不邪淫,一切有情皆孽;不妄语,梦幻泡影空虚”这两句,即使是按照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解释的“黄眉老祖假扮的如来的劝诱”来理解依然感觉表意不甚明确——反而是英文翻译非常亮眼,很好地再现了这种经文的感觉。

  不论如何,在音乐变奏、《敢问路在何方》响起的时候,我是感动的;我相信从小在西游记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玩家也会是感动的。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并不是在动作或者另外什么方面和《只狼》、《怪物猎人》或是《战神》相提并论(事实上,冯骥在去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过这几款游戏),而是做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美学表达——从这次展现的佛像和雕刻上,我看到了这种可喜的迹象。

游戏在佛教相关的雕刻和塑像这些美学表达上下了很多功夫

  视频发出后,许多从业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许多游戏制作者“现身说法”,笑谈“我们今天活也不干,光看《黑神话》了”。其中,《帕斯卡契约》制作人老杨的这段话显得非常真实:“游戏本身什么水平,没啥好说的……唯一在之后值得的大家争议的,就是黑悟空到底做不做的出来……但是今天这十二分钟的演示,从开发组呈现出来的内容,结合实际游戏开发经验,让我相信,只要世界和平,行业太平,游戏科学能把它做出来。”

  今天IGN的“临时工”背了口小锅,因为他们擅自把《黑神话:悟空》的发售日期定在了2023年。许多国内外玩家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这款游戏,但是按照冯骥的说法,发布的时辰“并不存在”。

我们仍不知道这趟旅途何时才能开始

  在今天,尤其是在中国,“把游戏做出来”(尤其是耗费大量成本、定位“高质量”的非手游)是一件听上去很容易,但实际很困难的事情——在玩家期待的目光带来的压力之下,这种困难被无限地放大了。

  就在前几天,索尼中国之星计划第一批入围游戏之一,太空背景的无重力射击游戏《边境》曝出了大量离职员工与以ct为代表的创始人之间的巨大矛盾;从两方各执一词的采访内容来看,这种矛盾似乎是不可调解的。我在前年8月和ct聊过一会儿,当时游戏计划年底发售;如今快要到第三个年底了,我们仍然没有看到那个宣传片中的美好世界。在《边境》这件事情上,我很难去评价谁对谁错——但我总是私心希望两年前那个从昏睡中惊醒匆匆赶来、向我手舞足蹈地介绍他的游戏的热情的人能有一个不后悔的结局。

前途未卜的《边境》

  回到《黑神话》。游戏科学的冯骥和杨奇去年也提到过他们的担心——玩家们是否会觉得这些视频是CG、动画、骗人的?是不是玩弄情怀、画饼、卖惨?

  祝佳音曾用鲍勃·迪伦的《如今我风华正茂》形容一年前的游戏科学和冉冉升起的《黑神话:悟空》;我擅自联想起琼·贝兹的《钻石与铁锈》来牵强地表达在漫长的制作周期中游戏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时间流逝,好的东西就像钻石,坏的东西变成铁锈,要留下钻石、抛弃铁锈,总要付出一些代价;更重要的是,到底什么才是钻石呢?

风华正茂的鲍勃·迪伦和琼·贝兹

  不过,不论是不是画饼,游戏究竟如何,总归得要“做出来”。我总希望这些襁褓中的国产游戏至少都能做出来、变得可玩,而不是用“展会版本”或是“宣传片”做太多的所谓“预热”,白白浪费了正经的开发时间。

  当然,适度的宣发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我忍住了很多对“云玩家”的吐槽。当《黑神话:悟空》的演示视频发布、我的朋友嘲笑在白龙战斗画面刷“卧槽”的弹幕“没见过世面”、“尬吹”,幸灾乐祸地说着风凉话的时候,我对他们说:“能不能盼点好的。”

这棍上承载的责任也许远不止降妖除魔

  在我看来,“捧得高”未必是一件坏事。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中国玩家能够带着一点不太过分的滤镜去看最后的成品(对我来说,如果《黑神话》把《西游记》的文化内核做好了,即使在动作、战斗和演出上稍逊一筹我是可以接受的),而不是言必称“跌落神坛”或是“德不配位”——当然,“不吹《黑神话》不是中国人”这种还是免了。

  虽然发售日期依然是猴年马月,不过从冯骥的文字上看起来,《黑神话:悟空》正在平稳地进行着。单从这次的演示视频来看,游戏科学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至少“路在脚下”。


悟空,悟空

  想说的话还有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祝《黑神话:悟空》开发顺利”。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握着手柄打开游戏的时候,真的盼到了点“好的”。

分享到:
火爆手游
精品手游推荐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