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评书 哈利波特小曲 猫和老鼠京剧 万物皆可曲艺化

ACGx

作者:ACGx

发布于2021-03-12 11:24:16 +订阅

1.

  第一次在抖音刷到这位“锡才”所做的短视频时,我就陷入极度的震惊状态。毕竟作为一个宅龄有20多年的“老二次元”,我还从未听过“奥特曼版”的《数太保》,还有“邓布利多版”的《太平年》。

​  《数太保》是京剧《珠帘寨》其中的著名唱段。在这位博主“颠覆式”的创作下,唱段中原本出现的十一太保,被替换成了各位奥特英雄以及他们的独有招式,于是就变成了全新版本的《数奥特曼》:

  咸蛋超人杀气高
  奥特曼初代的变化少
  充电宝佐菲他操作骚
  在头上赛文能发镖
  有手镯杰克能斩蛟
  斗怪兽艾斯用断头刀
  斯特利姆泰罗有绝招
  论格斗雷欧真奥妙
  阿斯特拉光球逞英豪
  小爱迪双手光线能变刀,怪兽的头来削
  梦比优斯梦比姆射线发大招
  新世代虽然他们年纪小,一个倒比一个高
  哪怕那怪兽都来到,奥特曼光对光来招对招

  至于说《太平年》,则是一种在传统曲艺中特别常见的小曲,通常会在剧场表演的开场时出现。当它与《哈利·波特》进行深度结合,并站在邓布利多的角度来演唱时,则变成了这样的画风(还顺带嘲讽了一波魔法部):

  各位老少爷们儿,骑着那苕帚来
  您捧的霍格沃滋,金字招牌
  学魔法熬魔药,打打山怪(太平年)
  谁高明哪个不行,大伙儿心里明白(年太平)
  说一声会六百句魔咒,骂声响起来
  魔法部会三句,一辈子巧安排
  伏地魔卷土重来,真相掩盖(太平年)
  派来个蛤蟆精,这是你的大不该(年太平)

  至于说诸多网友对这些曲艺作品的反馈也是很有意思。除了对这种元素混搭表示“非常魔性”、“特别上头”之外,有些网友还心领神会地写下了新的段子:

  “这可是老段子了,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爷献艺就是靠这出戏站住脚的”

  “当年啊,乾隆爷为平定大小金川的奥特曼们庆功,在宫里唱的就是这一段”

  “这霍格沃滋听着离通县也不太远啊”

  当然,一位网友说出的这段话,倒是说出了许多人内心对中国传统曲艺的真实感受。

  这样看来,通过内容的混搭,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作品中所讲述的故事,可能就是让诸多传统曲艺形式,能够跟上时代潮流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些作品和网友的讨论,对近些年社会大众频频提及的“让传统曲艺得到发扬和复兴”,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案例。

2.

  实际上,这种将年轻潮流文化元素融入到传统曲艺中的做法,早就已经存在。

  比如在评书的发展历史中,将国外优秀文创作品作为内容源头来进行创作,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事。评书界老前辈金文声先生,就曾将《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外囯小说改编成长篇评书;而知名评书艺术家张少佐先生,也曾推出过《福尔摩斯》的评书作品。他们之所以会以这样的内容作为创作源头,归根结底,不仅是要解决基本的生计问题,同时也是希望通过听书过程中给观众带来的奇妙感受,让更多人来了解评书这门传统艺术。

  而当娱乐形式更为丰富的互联网时代,这种让传统艺术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亦变得更为迫切。像前文提到的《哈利·波特》,就因为在中国年轻群体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被多次改编成了评书作品。

  2011年,德云社旗下演员李景麒(李云天),在德云书馆进行演出时就曾说了几回《哈利·波特》评书。2012年,另外一位评书演员郭鹤鸣,又继续将这一经典文学系列作品陆续改编成了评书,目前已经讲到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  或许是因为这两位演员对《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理解深度有所差异,他们以此来所创作的评书作品所获得的观众评价并不一致:前者在某些部分已经完全脱离了原作,甚至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被称为“瞪眼瞎说”;而后者则能从中看到评书人对发生在霍格沃滋的故事有着深刻的理解,相比起来质量反而要高出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搭作品的推出,并不只是传统曲艺人的一厢情愿。

  2015年初,土豆网曾邀请过知名评书、相声演员王玥波,制作了《火影忍者》的评书。在更新5集之后,该动漫评书暂停了更新,直到2016年7月才得以重启,并以《火影豪侠图》之名在优酷平台上连载更新,共52集。

  在当时,这部评书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二次元、评书爱好者的讨论和关注。大家都对动漫、评书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创形式的跨界混搭,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抱有十足的好奇。

  可能是由于将动漫改编为评书本身拥有相当大的难度,而且并非是所有擅长做内容的曲艺演员都能做到认真研究某一部动漫,尤其是来自于海外的动漫作品,《火影豪侠图》所获得的市场反馈并不好。很多“火影迷”都认为,这部评书作品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火影忍者》故事的核心,而且故事进度推进得实在太慢,52集才到“大蛇丸入侵中忍考试”;而对于那些不是那么核心的观众来说,王玥波的表演实际上已经发挥了他的正常水平,只是说这种题材上的混搭看起来却实在是有些别扭,很难从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似乎有些“两头不讨好”。

  总而言之,从结果上来看,无论是是专业的曲艺演员自己主动将年轻潮流文化元素融入作品的创作,还是平台方提出相关的内容创作需求,最终得到的结果并非是百分百获得观众的认可。这种跨界内容的创作,对于曲艺演员自身的创作能力,以及创作者对年轻内容的熟悉程度,无疑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3.

  有趣的是,虽然这些在曲艺界里进行的跨界混搭尝试,所得到的市场反馈是褒贬不一,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顺畅,但在以年轻群体为主的同人界,倒是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有趣创作和脑洞。

  在广大中国年轻人的心目中,《猫和老鼠》是一个绝对无敌的存在。这部来自美国、最早诞生于1939年的经典系列动画作品,凭借优质的动画内容,直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同人界最常用的创作素材之一。

  而它与中国曲艺界的交集,则是那些发布在B站上的混剪视频。

  众所周知,《猫和老鼠》是依靠西方古典音乐以及动画表演,来推动故事发展的作品。而正是这样的作品内容特性,给予了许多剪刀手二次创作的空间——将中国传统戏曲为BGM,按照唱词的内容,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段串联在一起,以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曲片段。

​  更令人捧腹的是,这些《猫和老鼠》的戏曲类二创视频还出现了系列化的发展趋势。正所谓“满门英烈汤姆猫”,但凡是在年轻票友中人气特别高的经典唱段,都能够和《猫和老鼠》融合在一起,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汤姆猫戏曲宇宙”。

​  此外,一些热爱二次元的业余曲艺爱好者,也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创作出特别有趣且内容十分硬核的跨界曲艺作品。

  比如UP主“黑色左轮”,就致力于“二次元相声”的创作。他们先后将《JOJO的奇妙冒险》《阴阳师》《守望先锋》等人气ACG作品,都改编成了相声。

  《【JOJO】相声〈我有一个梦想〉v1.1 我乔鲁诺乔巴那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相声巨星!》是UP主“黑色左轮”的代表作。该视频在B站已经拥有57万余次的点击量,我们从中能看到大量包括《JOJO的奇妙冒险:黄金之风》在内的各类二次元文化梗。

​  乔鲁诺:俗话说啊,替身使者会相互吸引。
  布加拉提:没错。
  乔鲁诺:在我们这个小队里,个个都是优秀的替身使者。
  布加拉提:哎,您给大伙介绍介绍。
  乔鲁诺:好比说我们小队的老大哥,阿帕基。
  布加拉提:哦,他最年长。
  乔鲁诺:阿帕基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给人泡(pào)茶。
  布加拉提:哦?这爱好挺高雅的。
  乔鲁诺:而且他这个泡茶非常讲究,第一泡(pào)是洗茶的水,不能喝。
  布加拉提:哦,第一泡(pào)得倒掉。
  乔鲁诺:从第二泡(pāo)开始喝……

  可能就连《JOJO的奇妙冒险》系列作品的原作者荒木飞吕彦老师,也完全没想到“阿帕茶”这个知名的“JOJO梗”,竟然还能以这样的画风用在相声的创作上。

  相比前文提到的那些由专业的曲艺界人士所创作的同类作品,这些流行于B站等年轻社区的同人创作,在趣味上可能会更贴近于年轻人的内容喜好。这样的现象其实也证明了,将中国传统曲艺与年轻流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或许出问题的,只是不同领域之间内容的结合与呈现手法而已。

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让传统曲艺跟上时代发展的迫切性已经越来越明显。而很多戏曲界人士也都在积极通过新作品的创作,希望来探索传统曲艺作品的发展边界,并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陆续催生出了不少质量相当高的“新”作品。

  前有1992年中国京剧院三团(现国家京剧院)、日本新制作座演出的京剧《坂本龙马》,后有2013年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新编越剧”《步步惊心》、2014年在杭州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首演的京剧《三堂会审伽利略》、加入了西方管弦歌剧元素的豫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活跃于各类线下剧场中的《白夜行》《霍比特人》《冰与火之歌》评书……这都是传统与流行进行文化跨界特别成功的案例。

​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以更加专业手段,在内容创作、表演等环节加强对两种不同类型文化内容形式的理解,让文化的跨界实现“足够下沉”,显然至关重要——这需要的是传统曲艺界,与包括ACG在内的各类潮流文化的创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具体到最受当下中国年轻人喜爱的ACG领域。其中在文化传承与跨界这个问题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改编自西山居旗下游戏《剑网3》、由广东粤剧院制作、于2015年1月首演的粤剧《决战天策府》。

  虽然它是在游戏的外壳下,通过粤剧的身段做手、唱腔曲牌来演绎游戏剧情,看上去特别像一场大型的“粤剧COSPLAY”,并不是那么的“正宗”。但从最终得到的市场反馈来看,游戏IP的市场号召力,确实让不少年轻人第一次走进了剧院了解粤剧,近距离地体验到了粤剧独有的文化魅力。

  让最初“猎奇的心态”转化为对传统曲艺的欣赏,这或许才是让经典变成流行,让传统能够得到年轻人传承的关键所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