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不是乱编,为什么FGO的梵高我无法接受

杉果游戏

作者:杉果游戏

发布于2020-11-23 17:07:00 +订阅

  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文森特·梵高

  法国南部的乡下田间,烈日喷吐着浓稠灼热的岩浆,席卷人间每一个角落,将一切所见之物全部融化。而在这汹涌翻滚的金色热浪中,文森特·梵高却始终迎着太阳,用画布接住了扭曲撕裂的浪花。

  如果要票选国人最熟知最喜爱的西方画家,我想一定会是梵高。他的画作与人生轨迹,仿佛透着如同神秘学一般的力量,令人一旦陷入其中就无法自拔。

  这样一个传奇画家,最近被写进《Fate/Grand Order》成为了英灵,但是改编形象却并没有借着梵高的名声直步青云, 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引起了许多争议。为何如此?将历史与传奇人物改编进游戏真的存在着雷区吗?

宏大叙事的陷阱

  如果一定要用一两个词来形容梵高的人生,他可以说是痛苦的、偏执的甚至孤独的。他的人生经历在现在看来可以算得上十分悲惨,但是他通过画笔,把这些苦难全部倾泻于画布上,变成了对太阳、对生活以及对自我表达无与伦比的热情和追求。

  他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在舍身飞向太阳的过程中被烈日融化。

  传闻道,他最后于自己画中的麦田开枪自杀。

  麦田里依然浓郁着熟悉的金黄色,但是这生命的海浪却被阴郁夜空死死压住,在道路尽头透着不安与惶恐。

  在这片被天空与大地挤压的田野里,不用特意去表达何为忧伤何为孤独,一切都静悄悄地埋藏在黑夜深处,直到一声枪响…惊起海浪里无数黑色的乌鸦,原来这些死亡使者始终都藏在生命的洪水里。

  《麦田里的乌鸦》仿佛正描绘了枪响后群鸦四起的场景,死亡气味令人窒息,因此有许多人都误以为该作便是梵高生前最后一张画作。梵高的自杀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得知这个故事的人再次伫立于这幅画作前,都难免会为其所散发的不安而颤栗惶恐。

  《Fate/Grand Order》引起争议的部分,正是关于梵高的死亡。

  在游戏中,梵高虽然生前偏执又疯狂,但是仍有坚强的信念。梵高用自己的画作来追求月亮外侧星之彼端的神明,然而当他得知那外神其实是邪恶之物后,为了拒绝外神的召唤、为了不向其妥协,梵高选择了用自杀来抵抗。

  如果不了解梵高的人生,或许会觉得这样写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为了人类的信念、为了自己的意志、为了不向邪恶屈服而自杀,这个结果可以说是伟大的。

  但“伟大”正是其令人不悦之处。

  不可置否,梵高确实是伟大的画家,但是他的死不应该写得这么英雄主义。若是一味地将他的死亡描绘得悲壮又激愤,反而是完完全全无视了梵高本人身上的痛苦和挣扎,以及这份挣扎背后他对生活的渴望。

  正如开头所引用的那句话:“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

  《Fate/Grand Order》剧情习惯性地将角色带入宏大叙事当中,完全抛弃了梵高人物的本质、甚至直接否定了梵高现实的形象,这种做法是相当傲慢的。

  换句话说,那这个角色除了身上堆砌的“梵高”元素,没有一处是属于梵高的。更不用说这个角色还缝合了希腊女神克吕提厄。

  羁绊故事 4:“可以说,这位梵·高的性格和肉体都是克吕提厄的。”…吐槽一句,那你干脆就写个克吕提厄的英灵不好吗。

  这其实是很多历史改编作品常犯的问题。

  如今绝大多数游戏都习惯性将故事基调,定在“人定胜天”的英雄主义之上,喜欢将故事讲得越大越好、牺牲越悲壮越好。然而这样真的好吗?这不好,尤其是角色有现实原型的游戏。

  游戏角色们动不动就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甚至把明明非常私人化感情化的自尽也写成对抗邪恶力量,到头来只会让角色成为雄壮剧情的工具人。既然都是工具人了,为何还要强行借用大家喜爱的历史人物呢?

画蛇添足的弥补

  假如说,自我了断是人生中的一个缺陷,那么《Fate/Grand Order》将梵高的自杀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将这个缺陷弥补了,就能让梵高的角色魅力更上一层吗?我想或许会适得其反。

  那些名垂青史的传奇人物,在游戏中被剥离人性,变得只剩下伟大,这难道不算是一种侵犯吗。我们不应该否认,即使是这些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也有好如普通人般的迷茫、也有情感的挣扎和犹豫、也有不那么十全十美的决定。

  人无完人,然而改编故事想要将其塑造成完人,误以为只要一味拔高就可以尊重历史,谁知道这其实反而是对历史的轻视。

  缺陷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他身上更迷人的特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Elliot Aroon 提出过一个观点,那就是“出丑效应(The pratfall effect)”。

  在他的观点中,全然无缺点的人未必讨人喜欢,人们反而会更加青睐于带有遗憾的人。

  他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四段采访录象分别放给测试对象看。

  其中有两段录像中,接受采访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

  但是第一个面对镜头自然大方,表现得非常自信,他的表现十分完美,全程可以说没有能挑剔的地方,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而另一个虽然同样也是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但是他面对镜头时却表现得略微有些羞涩,在主持人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竟然不小心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

  放完后 Elliot Aroon 让被测试者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受访者,结果却出乎意料,有 95% 受访者最喜欢的不是完美无缺的第一位,而是略有羞涩的第二位成功人士。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缺陷的存在,才使得人更加富有魅力。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月球梵高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只是在剧本中将真实梵高的自杀加以“神化”,很明显是一个画蛇添足的行为,粉丝并不需要这样的弥补。

  梵高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亡,而是在两天后由于伤口感染去世。他的弟弟特奥说,在梵高生命的最后,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精神状态,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同时他还说道,梵高最后的遗言为:“痛苦永存”。

尾声

  梵高用其一生的苦难磨练,转化成了绘画上热情洋溢的美。这种对生的热情与痛苦,让他的作品在矛盾之中,达到了高峰。他掏心掏肺地描绘生活,他就像田野里里极力成长的麦穗,朝着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着。

  死亡真的不一定要有伟大的理由,我可以理解《Fate/Grand Order》的剧本作者希望写出一个跌宕起伏、华丽壮观的故事。但是在恢弘的背景下,梵高对生命质朴的感受、这种爱与痛的交融,难道不值得一写吗?

  他仰望着太阳。然后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他倒下了,脸埋在肥沃又发出刺鼻气味的麦田里。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亲的身体里去了——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杉果游戏的立场。此外我们还有A站、B站、其乐、知乎、头条等平台,关注我们获得更多有趣的游戏内容!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