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萨满”这个职业,相信许多人心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萨尔。
这位在《魔兽》系列游戏里登场的大酋长,曾凭借萨满的信仰重整了部落,并带领他的人民通过了重重试炼。当死亡之翼重返人间时,萨尔又毅然加入了萨满组织“大地之环”,与其他成员一道保持元素之灵的平和……
不过你可曾想到,在B站,确实也活跃着一些“萨满UP主”。
正如字面意义所言,这些UP主的日常生活、工作,多少都与萨满这个古老的职业多少有些关联。而从这些UP主上传的视频影像中,许多年轻人也发现,原来“萨满文化”的存在形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萨满UP主
“萨满孙少爷”是B站上一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萨满UP主。虽然他在2017年就在B站上传了与“萨满文化”有关的视频,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也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视频更新,但可能是因为“萨满孙少爷”制作的绝大多数视频,往往都是类似“出马仙”、“奇门遁甲”等看起来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所以这位萨满UP主并未获得特别多年轻网友的关注。
直到前几天他上传了一个名为《东北农村跳大神神调超清版》的视频,许多网友才意识到,原来听起来特别神秘的“萨满文化”,与散落在中国东北民间的各种习俗,存在非常大的关联。
在这个视频中,只见UP主正端坐在镜头面前,一边敲着文王鼓,一边随着鼓点唱到:
“有三皇我这神帮兵,七里要搬八里兵,九里牵过这个马缰绳,大门悬灯二门要挂红,我这接动人马接动神兵啊。接动来大报马二灵通,爬山之虎穿地龙,快嘴之脸学舌精,千里眼,耳顺风,各个山崖洞口把信儿通,今日我要点兵……”
对于那些观看了这段视频的年轻网友而言,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听清“跳大神”仪式到底唱的是什么——原来基本上都是历史典故、风俗文化、山川水文、自然生物、奇闻哲理等内容。
当然,更令不少年轻网友感到震惊的,莫过于这段长达18分钟的“东北神调”,在唱腔、唱词方面与东北知名的民俗文化“二人转”有着高度的相似。以至于在弹幕中有人指出,假如换个编曲,就成二手玫瑰的音乐了。
在该视频的介绍中,“萨满孙少爷”写到,这是“以纪录片形式记录东北跳大神的曲艺表演,东北神调与二人转同宗同源,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
或许也是因为内容题材特别猎奇,这段视频在B站的点击量很快突破了14万次,被热心网友进行视频搬运的微博,也产生了2300多次的转发。几乎所有的网友评论,都是“好听”、“上头”等一系列正面评价,这段视频显然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际上,像“萨满孙少爷”这样,将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内容上传到B站的萨满UP主还有很多。可能是因为他们所产出的内容实在过于硬核,一直以来鲜有人察觉到他们的存在。有趣的是,随着中国科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年轻网友其实早就能够很好地分辨出这些民俗仪式里,到底哪些部分是“文化糟粕”。相比起这位UP主唱的神调到底灵不灵,大家更感兴趣的,其实是蕴藏在这些民间习俗背后的“萨满文化”。
“萨满教”,是一种从原始渔猎时代就存在的巫觋宗教,它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广泛存在于北亚、中亚、北欧、北美。“萨满”这个词来自满语及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指的是那些有能力与神灵进行沟通,从而进行各种预言和治疗工作的人。
在中国,许多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曾受到萨满文化的深刻影响。
比如满族人以及他们的祖先女真族,就信奉萨满教。据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每次打仗前夕,就曾用萨满教神灵的启示来激励部下,而萨满教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时,也曾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清朝时期,萨满教不仅与满族的文化传统,以及来自中原的民间文化结合在了一起,还在宫廷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直到清王朝的覆灭,以及科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萨满教才逐渐在中国销声匿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萨满文化”的彻底消亡。相反,在中国东北民间许多民俗活动中,依然能够看到“萨满教”的盛行所带来的文化影响痕迹。
例如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祭祀习俗、图腾,以及各种民族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萨满文化元素。而广为人知的东北“跳大神”,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萨满信仰仪式,它的存在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出东北民间的祭祀文化特色,也与“二人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刨除其中存在的封建迷信糟粕,这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的许多萨满文化遗存,即是古人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事实上,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东北大鼓、满族说部在内的相当一部分项目,都涉及到了萨满文化。而在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新疆等省份和自治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同样存在大量与萨满文化有关的项目。它们不仅能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能对地方旅游、文创作品的开发提供大量的艺术素材。
所以近些年来,许多民俗文化学者也都在强烈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视起来。
存在于ACG作品里的萨满文化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各种不同类型、题材的ACG作品,往往都是他们去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窗口。而大量不同文化元素的引入,也会反过来大大丰富这些ACG作品,为观众、玩家带来截然不同的内容体验。在MMORPG《魔兽世界》中,“萨满祭司”这个职业就被设定为能与大地、火焰、风暴、水流四种元素以及氏族的先祖沟通,负责指引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在战斗方式上,萨满祭司会利用不同的图腾来控制元素之力,不仅能够帮助玩家恢复更多的生命、造成更高的伤害,也能强化群体控制效果。此外在早期的游戏版本和怀旧服里,只有兽人、牛头人、巨魔三个种族才能够选择萨满祭司,是一种部落专属职业,与联盟阵营的圣骑士形成对立关系。
这一系列的游戏设定,其实都源于真实存在的萨满文化——万物皆有灵,拥有各种各样的图腾文化,多被游牧民族所信仰,在历史上曾与基督信仰形成了长期的对立关系。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动漫作品里特别常见的“神道文化”,其实也与萨满文化一样,同是从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一种巫觋宗教:从山川大海,到神祇英雄,只要是令人敬畏及崇拜的事物均能被视为神,数量之多甚至可以用“八百万神”来形容。
在宫崎骏导演的许多动画电影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神道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无论是《龙猫》中小梅和小月发现了古宅精灵“煤煤虫”,还是《千与千寻》里各方神明前来泡澡休憩的澡堂“油屋”,亦或是《幽灵公主》中有着人面鹿身、鸟足兽尾形象,到了晚上会化身为荧光巨人的山兽神,其实都是宫崎骏从日本神道文化里获得的创作灵感。
近些年在中国,萨满文化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出现,也开始成为了ACG作品的内容创作亮点。
例如2018年由腾讯游戏发行的《尼山萨满》,就是一款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文化故事,以及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题材,从而制作的一款注重叙事的节奏类游戏。
另外在人气国产动漫作品《一人之下》的“罗天大醮”事件里,来自东北的邓有福、邓有财所使用的“请神”技能,即是深受萨满文化影响的出马仙。虽然说邓有福召唤蛇类精灵“坤生大爷”的方式看起来略微有些鬼畜,感觉自带了喜剧效果,但由于它确实是从真实存在的东北萨满文化中提取出来,所以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了这部作品中国元素的体现。
当然,相比起海外发达的文创市场,中国原创ACG作品对包括本土萨满文化在内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深度,依然存在很大的发掘空间。这是由于当前社会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不够,从而导致许多普通民众和创作者,根本不知道这些民间文化的发展来源,更别提与之有关的文化保护工作了。
显而易见,利用ACG作品与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结合,其实是一段注定艰辛的文化挖掘过程,需要创作者投入大量的经历进行学习和考证。但即便如此,从文创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仍然是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场试炼。
在内容创作和市场营销层面,这类民间文化元素的加入,势必能够让整部作品的气质变得更加中国化,并以此与海外优秀的ACG作品形成差异;而在社会文化发展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ACG作品进行深度结合,本身也是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跟上时代变化脚步的重要手段。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中国的年轻人提及萨满文化时,他们脑内闪过的第一句话,可能就不再是《魔兽世界》里的“愿大地母亲在护佑着你”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更接地气、且有一种浓浓二手玫瑰味的“有三皇我这神帮兵,七里要搬八里兵”,想想还是有些小带感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