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知有味:游戏分级,令白狼对女术士说“NO”的咒语

游知有味

作者:刹那·F·赛耶

发布于2019-07-18 13:49:47 +订阅

  你知道吗?当年你玩着《巫师2:国王刺客》扮演杰洛特化身女术士打桩机时,南半球另一边的某位老哥,可能正眼睁睁看着精灵泉中的白狼在暧昧气氛的最高点,对着特莉丝缓缓说出那句…“不,还是算了”。

  这,就是澳洲游戏审核下的《巫师2:国王刺客》。

  游戏分级,一个永远让玩家群体又爱又恨的词儿。拥有完善分级区域的玩家们始终不满足其划分标准,而对于分级机制还不够完善、过于严苛或者一刀切的国家的玩家而言,一套成熟的分级制度又是那样令人渴望。就和最近段子层出不穷的上海新垃圾分类规则一样,游戏分级对于游戏厂商们而言,一直都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儿。如何在政策和利益的夹缝中寻得最优解,一直都是厂商们的一大课题。

游戏分级这点事儿

  目前主流语境中的“游戏评级”,主要以北美ESRB、欧洲PEGI、日本CERO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四类评级为主。

  以玩家群体中存在感相对较高的ESRB为例,它总共涵盖了EC(幼儿)、E(所有人)、E10+(十岁以上)、T(青少年)、M(十七岁以上青少年)、AO(成人)六个评级,以及“RP”这个待评级。

  ESRB的评级根据敏感的血腥、暴力与性内容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将不同层次的游戏详细的进行了区分:例如《猎天使魔女》《战神》《生化危机》等常见的“少儿不宜”游戏,被归入的是M级;而例如《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这样完全没有血迹和死亡演出的游戏,则只是因为“仙女胸太大”被划进“E10+”评级中。

  但遗憾的是,这些已经赢得玩家和主流认可的分级制度——即便是大部分玩家们最为耳熟能详的ESRB评级——通常只能在本土适用,而没有形成一套“世界通用”的规则。像之前提到的澳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澳大利亚,负责游戏审查和分级的机构是澳大利亚分级委员会(Office of Film and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虽然这个委员会的成立仅比美国对应的机构晚了一年,但是直到2012年“R18+”分级制度出现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游戏的最高评级却仅为MA15+。

  所谓的“MA15+”,是区别于“M”的“青少年以及成人”共享分级。但尽管如此,在澳洲境内发行的游戏,不仅不允许出现任何描写身体裸露、性的视频画面,也不能有明显的暴力元素,血腥和脏话更是被绝对禁止。而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对不起,拒绝评级,不允许进入澳洲市场。

  澳大利亚这一套规则的施行一度十分严厉,诸如《逃生2》《求生之路2》《寂静岭:归乡》《火线:迈阿密》等游戏,都因为包含着“无法被容忍”的诸类元素,直接被纳入“拒绝评级”的封杀行列。

  导致“拒绝评级”仅仅是因为血腥暴力色情?不,诸如《红犀牛:嬉哈狂潮》被拒绝评级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游戏中出现了在公共建筑上随意涂鸦的行为,分级委员会认为“这可能被孩子们效仿”。

  而挤破头也要过审的游戏,则多半被迫改到面目全非。《辐射3》不得不将游戏中所有现实药物名称全部重设成虚构词,开头提及的《巫师2》,为了彻底删减掉和女术士之间喜闻乐见的内容,干脆直接将杰洛特的对话选项修改成“累了不约”,为白狼遍布桃色的风尘生涯,增添了不少凛然之风。

  除了澳大利亚持有了很长时间的这把“15级以上皆斩”长刀之外,德国的游戏分级制度同样十分严苛。其“两大准则”的约束,不但将很多游戏拒之门外,也衍生出了一大批让人哭笑不得的“德国特色”游戏版本。

  写进德国《刑法典》中的“不得以任何形式对纳粹执政时期的暴行与专政予以赞同、否认或者为其辩护”彻底抹杀了任何艺术作品中,纳粹元素存在的可能性。而这显然也包括了电子游戏。无论你是痛打纳粹的英雄,还是抹黑纳粹的调侃作品,甚至只是形式上有些接近。只要存在着纳粹元素的游戏,就得完全将其抹去。希特勒直接改名只是常规操作,更多的……下图也许更加直观。

  除了“绝对不能存在”的纳粹元素,德国对于电子游戏中血腥暴力等元素的管制,也几近抵达了0容忍的程度。任何形式的血液都不允许存在,骷髅必须长肉,游戏中不得出现任何烟和酒相关的画面。《半条命》因为很难抹去这些元素,一度推出了“机械风暴德国特供版”。

  此外,如果你是一位德国《CS:GO》玩家,在警备演习之中还可能会看到对手下跪投降的画面:

  除了澳洲和德国,许多国家也存在着各式各类的奇葩和谐政策和理由。

  《精灵宝可梦》因为涉嫌“游戏人物具有宣扬犹太复国主义和赌博的倾向”而在阿拉伯被全盘封杀,甚至连周边商品和动画也全部被禁止;

  《幽灵行动2》描写了美国陆军奉命潜入墨西哥境内,与企图入侵美国的墨西哥反叛军作战的故事,而这被墨西哥政府认为是对Juárez市市民的一种侵犯和侮辱。禁!

  而曾经被玩家们称作“《魔兽世界》导师”的《无尽的任务》在巴西遭到封禁的原因则更简单:巴西的消费者组织PROCON认为这类美式MMORPG在做任务时,不时让玩家选择做好事或者坏事,会让玩家感觉精神压力。

  由此可见,“分级制度”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事儿。像澳洲和德国这样分级严格的尚有周旋余地,而诸如《宝可梦》和《无尽的任务》的遭遇…这可跟谁说理去啊!

游戏厂商们为了卡评级做出过的神奇操作

  当一款游戏被评入AO(Adult Only)、PEGI 18等“18+”分级后,它不但不能面向未成年人发售,其宣传渠道也会因为“不能向未成年人宣传”而被严格限制。目前主流的微软、索尼、任天堂三方主机平台也不会上架任何抵达了“AO”级的游戏。在北美这个主机用户占据主流的市场里,宣发被限,上架禁止,通常就意味着它的商业之路抵达了尽头。

当然AO级曾经也是有人在做的,比如D-Dub Software的《Bonetown》

  AO级基本意味着“商业死亡”,但在AO级之下还存在着一个可以让人反复踩线试探的“M(Mature)”级。和AO级相比,标注为“17+”的M级允许存在暴力、血腥、性、脏话、宗教等内容,只要不被审核认定为“强烈”和“令人不适”就完全OK。

  因此,除了迎合地方政策的被动修改,游戏厂商们往往也会“主动和谐”,来寻求一个停留在“M”级的空间。这个“离强烈差1%的极限到底是多少”的实验,各大厂商一直乐此不疲地在试探着。

  在日本,“圣光”政策就是一条万能且成本较低的过审方案。登录在索尼等主机平台的日式AVG游戏,即便剪除了R18的游戏CG,也会有一部分游戏过场插画被视为“R18级”。这时候,一道圣光往往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给玩家留下一些遐想的空间。

  《GTA》系列作为M级常客,在保M避AO一端也是老油条了。传统的AO级元素一应俱全,但在《GTA》之中,真正的禁忌词语,却往往都会被巧妙的替换掉名字。你也无法在任何一款GTA游戏里虐待尸体、伤害孩童亦或者见到任何的现实宗教,甚至喜闻乐见的搞黄色也收放自如得恰到好处。

  而诸如《全面战争》系列,为了避免战场上过多的血液、断肢、暴力处决动作让它被划入“令人不适”的AO级,开发商CA巧妙地将血腥这一元素做了“隔离”处理。

  面向大众发售的版本里,士兵对砍不会有血迹,也不会出现断肢,进入M评级简直稳得不能更稳。而“血腥特效”则被单独做成了额外购买的廉价DLC,可供玩家手动反和谐。如此暗度陈仓的战术,可谓是过审鬼才。

结语

  游戏分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而在分级制度尚未成熟的地区,各类禁令和妥协下的“魔改”版本,也是游戏开发商和玩家们都不那么愿意看见的。试想,在一个广受限制,开发者和玩家都不得不来一轮“自我督查”的大环境下,游戏行业的发展就像被扼住了咽喉,又怎么可能做出有深度的游戏作品呢?

  好在,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以及壮大,随着一款款优质且令人感动的游戏出现,许多曾经对电子游戏的偏见也在慢慢消融,曾经的制度也在一点点变得更加完善。例如澳洲后来推出的R18+分级制度,例如德国在19年后,终于让《半条命》中的机械人变回了血肉之躯。

  不过时至今日,“游戏分级”本身倒也形成了一些有趣的玩家文化。今年的E3展上,原本为了帮助玩家区分自家游戏分级的ESRB分级T恤,就悄然扩散开来。美国的玩家们把这种印着分级制度的logo贴在衣服明显的部位,亦或者是手机壳、水杯上,诸如“M”“T”等标签,反而成为了一类彰显自我的印记。

索尼罪恶滔天,搞到百姓怨声载道!(大谬)

  真希望哪一天,我和你也能穿着印有中国分级制度LOGO的T恤行走在游戏展会里。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