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光掠影:怪兽之王“哥斯拉”历史漫谈—平成至未来

游光掠影

作者:绿毛水怪

发布于2019-06-24 16:55:08 +订阅

  书接上文(游光掠影:是科幻巨兽还是人文巨兽?哥斯拉的历史漫谈—昭和篇),我们终于回顾完了昭和怪兽之王从风起到盛行,最终落入平凡的故事。昭和哥斯拉在《哥斯拉:机械哥斯拉的逆袭》失败后,最终迎来了长达9年的沉寂。

  而当时哥斯拉面临的挑战,远不只是昭和末期主题摇摆不定故事性落后所带来的观众流失,在同时代的欧美,1967年,第一部CG电影《Modern Mathematics》在英国参展;1976年,第一部3DCG电影《未来世界》上映;上世界80年代末,CG技术已经愈发成熟。而在对特摄有着特殊执念的日本,直到2016年庵野秀明执导的《新哥斯拉》,才开始启用大规模的CG技术制作。

  面对内忧(故事落入俗套)外患(外国技术浪潮冲击),东宝还是在选择再次重启“哥斯拉”,第一部平成哥斯拉就此到来,我们今天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

  1984年,《哥斯拉(1984)》上映,没有任何的后缀,单纯的命名为《哥斯拉》,代表着东宝对于此次重启,将会同前面那些走上歪路的“XX大决战”决裂,因此时间线承接的是1954年的《哥斯拉(1954)》,本作中的哥斯拉也就是前作故事结尾,山根恭平博士说的“第二只哥斯拉”。为了同昭和末期愈发圆润可爱的形象形成反差,《哥斯拉(1984)》中的“哥斯拉”回归了初代让人畏惧的怪兽形象,眼神也变得更具侵略性,身高甚至从50米涨到了70米,体重从2万吨变成了5万吨。

  其实说起来1984年还算是昭和59年,日本平成是从1989年才开始的,但因为《哥斯拉(1984)》算是系列重启,而且其剧情同后面将要提到的6部经典作品有着承接关系,因此在粉丝群体中,普遍已经将这部《哥斯拉(1984)》归到了平成哥斯拉的作品中。

  那么,怪兽之王这次回归了吗?

  是的,它回来了,不是作为人类保护神的身份,而是站在生态链的顶点,就像是我们从来不会在意一窝被我们破坏巢穴的蚂蚁想法,它对于人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仇恨,只是睥睨着渺小的人类,城市在它眼里不过是碍事的路障,人类的武器对它来说无异于挠痒。

  而上世纪80年代,正好是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而日本作为当时美国和苏联冷战中的“正面战场”,从政府到民众都已经身心俱疲。这些点在电影中得到非常赤裸裸的体现,哥斯拉在日本登场,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出应对措施,美国和苏联的军队已经找到借口争相入驻;在美苏代表对于哥斯拉处置方法的谈判中(日本政府甚至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双方甚至准备以核弹直接连同哥斯拉和日本都一起毁灭(其实不过是找个借口发动下一波的军备竞赛而已);在电影中少数对于当时日本社会的刻画中,我们能看到有人堕落纸醉金迷,有人害怕战栗,整个社会就像是迎来了灭亡前的疯狂。

  这便是《哥斯拉(1984)》想表达的主题,从治愈民众二战后的创伤,过度到缓解美苏冷战所带来的压力。

  如果说《哥斯拉(1954)》是受限于技术条件,90%的内容是对于核爆后压抑民众情绪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当时政府社会的政治讽刺,在其中融合进了10%的SF元素,除了剧情最后“机械降神”的水氧破坏素,我们甚至不能在《哥斯拉(1954)》中看到一点超现实的科学技术。

  而拍摄技术相对成熟的《哥斯拉(1984)》其中的科幻元素,就丰富了许多。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研发的空中堡垒“SUPER X”,十分讽刺的是“SUPER X”本来是一架如果美苏核战爆发后,成为保护首相和政要的战略飞行器(即使这样,依然对哥斯拉无法造成威胁,被击坠);最后人类找到应对哥斯拉的方法,是发现了哥斯拉对于一些鸟类生物的叫声有趋向性,最终通过超音波将哥斯拉引入三原山,哥斯拉坠入山中,故事才得以告一段落。

  哥斯拉的这次重启,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非常完美的抓住了美苏冷战的政治讽刺和哥斯拉科幻元素的平衡点,又将两者非常和谐的联系在了一起。日本本土当年320万的观影人次也再度证明了“怪兽之王”的魅力还是如同当年并未降低。《哥斯拉(1984)》也为了接下来的6部“平成VS”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

  从1989年开始,以《哥斯拉(1984)》作为故事主剧情线,“哥斯拉粉丝”评价相对最高的“平成VS系列”上映,分别是:

1989年,《哥斯拉VS碧奥兰蒂》

1991年,《哥斯拉VS王者基多拉》

1992年,《哥斯拉VS魔斯拉》

1993年,《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

1994年,《哥斯拉VS太空哥斯拉》

1995年,《哥斯拉VS戴斯托洛亚》

  因为1991年的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终于正式终结,悬在日本政府和民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被撤走,民众对于“哥斯拉”的期望再度转型,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创作者在6部作品中的创作历程。在《哥VS碧》中,美苏明面和台面下的斗争依然是主流,一系列的国家斗争甚至间接导致了怪兽“碧奥兰蒂”的诞生;而从《哥VS王者》开始,人文关怀和政治暗讽的元素被逐渐稀释,人类内斗已经不再是剧情的主要戏码,那么,“平成VS系列”又是靠什么保持住粉丝的口碑呢?

  是科幻,在这几部作品中,非常符合时代色彩的科幻设定被大量启用,比如《哥VS碧》中,人类开始利用哥斯拉的细胞进行"抗核细菌(ANB)"的生化研究,其中也登场了贯穿“平成VS系列”的核心人物,超能力者三枝未希,人类方面还研发出了“SUPER X Ⅱ”;在《哥VS王者》中,22世纪的未来人穿越到了现在,以时空穿越的角度讲了哥斯拉(平成版)和王者基多拉的起源,最终还创造出了新的哥斯拉(100米高);在《哥VS魔》中,探究了超古代文明的人类时代和魔斯拉的故事;到了《哥VS机械》,机械哥斯拉就是人类建造为了对抗哥斯拉的。

  在“平成VS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暗讽、人文关怀、时空旅行、超能力者、超古代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碰撞等多种元素的交融,至少在剧情的连贯性和设定的考据程度上,“平成VS”比昭和后期堪比过家家的“哥斯拉”相比要强不少。

  从开篇《哥斯拉VS 碧奥兰蒂》200万的观影人次,稳步上升直到收尾作《哥斯拉VS戴斯托洛亚》400万的观影人次,“平成VS系列”成功挽回了当时观众对于“昭和哥斯拉”卖萌搞笑的刻板印象。

  其实分析《哥斯拉(1954)》和《哥斯拉(1984)》的时代背景,我们就能发现,“战后恐慌”和“冷战恐慌”,当时民众都背负着不小的压力。而“哥斯拉”这个怪兽之王,恰好成为了将民众恐慌(抽象)实体化的替代品。特别是对于日本这个“空気(泛指社会总体气氛)”很容易影响“个人”的国家来说,一个可供民众闲暇时聊天解压的“娱乐对象”是多么重要。

  而在《哥斯拉(1954)》和《哥斯拉(1984)》取得成功后,东宝适时地在后续几部作品中推出“怪兽宇宙”和“科学幻想化”策略,对于“哥斯拉”这个IP的维系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然而在1995年《哥斯拉VS戴斯托洛亚》取得成功的两年后,事实证明了,就算是怪兽之王,也没办法逃离命运想和他开的“玩笑”。

  1997年,哥斯拉系列的制作人田中友幸去世,享年87岁,“哥斯拉系列”进入停业期,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美国三星影业曾在1992年向东宝购买了哥斯拉的版权,并拍摄了一部“美国人”的哥斯拉,几经波折刚好在正版“哥斯拉”歇业的1998年上映。

  美版的《哥斯拉(1998)》基本可以说是一部彻底“反哥斯拉”的烂作,片中的“哥斯拉”简直就是一只高70米的蜥蜴,更为可笑的是制作方为了安排它和人类的冲突戏码,还强行将动物洄游的特性按在了这只蜥蜴身上,让它在美国纽约闹市区产卵,显得既滑稽又有点不尊重“原作”。

  最终美版《哥斯拉(1998)》的票房和口碑都降到冰点,在当时台湾引进时甚至将这部电影翻译成《酷斯拉》(台湾之前将哥斯拉翻译成“哥吉拉”),影迷们也不愿以“哥斯拉”来称呼这只蜥蜴而是以“斯拉”代称之。

  但无法否认的是,美版《哥斯拉(1998)》的失败对于哥斯拉这个IP还是存在不少影响的,在全球范围内上映的美版《哥斯拉(1998)》,甚至给许多没看过日版的观众埋下了“哥斯拉就是一只大蜥蜴”的刻板印象。

  东宝不得已再次开始了他的“哥斯拉拯救计划”,从次年1999年到2004年,东宝的哥斯拉又相继上映了6部。

1999年 《哥斯拉2000》

2000年 《哥斯拉×美加基拉斯 G消灭作战》

2001年 《哥斯拉·魔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兽总攻击》

2002年 《哥斯拉×机械哥斯拉》

2003年 《哥斯拉×摩斯拉×机械哥斯拉 东京SOS》

2004年 《哥斯拉 最后战役》

  但最终“哥斯拉拯救计划”并没有起效,从《哥2000》的200万观影人次到《哥 最终战役》的100万观影人次。究其缘由,还是要属从《哥 2000》开始的哥斯拉基本上每一部都没有关联性(除了《哥×机械》和《哥 东京SOS》),而且每一部都想着延续《哥斯拉(1954)》的经典,成为下一部《哥斯拉(1984)》。

  所以导致了观众每看一部新的都要不断的揣测新的设定是什么,比如《哥 2000》和《哥×美》都是延续《哥斯拉(1954)》,但《哥×美》中最早的哥斯拉并没有被消灭;到了《哥 大怪兽总进击》,哥斯拉甚至在设定上变成了二战美日军亡魂的怨念集合体,还改变了形象变成了一只白眼哥斯拉。

  最终在《哥 最终战役》中,时间线被拉到了23世纪,在系列元老都被拉出来走遍过场之后,东宝选择再次封尘这个系列,到现在已经过了15年,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续作出现。

  在次期间,哥斯拉的版权被美国传奇影业购买,也开启了所谓的“怪兽宇宙”,现在共上映了两部,《哥斯拉(2014)》和《哥斯拉2:怪兽之王》,然而文化的差异性是永远无法被消弭的,传奇影业的“哥斯拉”到处都存在着对于东宝的几十部哥斯拉的致敬,其中也存在着许多让人诟病的地方。

  比如《哥斯拉(2014)》中,经过统计,哥斯拉的出场不过短短7分钟,大部分戏码都被不知道在动员什么的人类和不知道在产什么卵的怪兽“MUTO”所抢走了;在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中,哥斯拉的设定直接被修改成超古代人类的保护神,所以在两部电影中,哥斯拉在遇到人类航母挡路时还懂得下潜绕路,这个设定不得不说非常的“America”特色,观众喜好也比较见仁见智,至少我作为一个哥斯拉系列的粉丝,并不觉得哥斯拉的“舔狗设定”有多好。

  而东宝也曾邀请了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共同执导了一部《新 哥斯拉》,以及虚渊玄担当编剧的3DCG电影《哥斯拉 怪兽行星》三部曲。

  《新 哥斯拉》于2016年上映,同样是一部完全的独立作品,甚至和《哥斯拉(1954)》也没有联系,哥斯拉的形象却选取了《哥斯拉(1954)》版的废案,头部变成絮状云,全身溃烂,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强。

  通篇哥斯拉出场并不多,剩下的都是堪称豪华的日本全明星阵容所演绎的人类戏码,极大地讽刺了当时日本政府和官僚制度的繁琐和落后,人文政治戏码在《新 哥斯拉》中非常夺人眼球,以至于让人忽略了哥斯拉的出场并不多。

  而且《新 哥斯拉》也是东宝第一部大规模利用CG技术做的哥斯拉,在庵野秀明的设定原案中,哥斯拉全身溃烂的皮肤和熔岩构成的血液用皮套实在是无法还原,因此采用了更有表现力的CG。从观影感受来讲,即使技术力日本不如美国,但庵野秀明用分镜让哥斯拉的表现力完全碾压传奇版,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而动画电影《哥斯拉 怪兽行星》三部曲虽然烂尾,但人类从哥斯拉手中夺回地球的设定让人眼前一亮。在太空中“光速跳跃”20年,回到地球已经过去2万年的设定也非常的硬科幻;电影中还穿插着不少对于前辈们的致敬;通过完全的CG技术,《哥斯拉 怪兽行星》也实现了诸如300米高的怪兽,各种高科技武器轰炸的绚烂场面,也算是日后“哥斯拉系列可以探索的方向”。

  非常遗憾的是,就算是平成篇,我们也没能看到哥斯拉在翻身之后的长红,平成篇的收尾依然是悲剧,但还好今天的标题是“平成至未来”

  在传奇影业的哥斯拉版权到期后,东宝也已经在计划重启哥斯拉的怪兽宇宙。但时代不同了,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哥斯拉作为恐惧的化身出场,还能引起这个时代的观众的共鸣吗?失去了人文关怀和时代特色的怪兽之王,光靠“视觉快餐”还能回拢那么多已经放弃了的老粉丝吗?东宝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为观众献上味道最正的怪兽宇宙?

  就让我怀着平常心小小的“期待”一下吧。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