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谈《地球防卫军5》和日本人心中的“怪兽幻想”

2018-12-14 16:24:32 游侠原创:三明
0

  小时候看哥斯拉和奥特曼,眼中都是巨大怪兽哥斯拉,破坏那一栋栋现在看来真实感并不强的建筑的“宏大场面”,或者是奥特曼击败怪兽,每一集都能拯救一次日本的“正义的伙伴感”。长大了,明白了哥斯拉不过是空想产物,奥特曼这样的外星救世主也并不现实,我开始关心灾难下的人民百态,开始思考起日本的文化娱乐产业为什么这么钟情于“巨大”。

  好不容易靠着幕末维新运动,靠着工业和科技的力量转型成为世界大国的日本,却因为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胖子”,永远的被挂上了耻辱柱。国家意识,工业基础,种族优越,文化认同都在短时间内被毁灭,大和民族在二战后受到了不可磨灭的打击。

  而1954年的远洋渔船“第五福龙丸”因为在比基尼岛环礁遭到美军试放的氢弹核辐射,导致船员死亡,让当时依旧生活在核武器阴影下的日本人民越发惶恐不安,也激发了当时文化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就这样,东宝映画的天才制作人圆谷英二和田中友幸笔下的巨大怪兽“哥斯拉(ゴジラ Godzilla)”诞生。在我看来,哥斯拉不仅是对于核武器记忆的具象表现,也是让日本人对于原子弹的压抑情绪能够得到宣泄的重要管道。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了对于重工业的迷恋,对于巨大形象的认同。“迷恋巨大化”这一艺术形态虽然诞生于日本人民对于原子弹畸形扭曲的畏惧感,但最终却成为了日本文化输出的领袖符号。不是monster(怪物),也不是alien(宇宙人),怪兽甚至有了自己专属的名词“kaiju(来源于日语中的(かい)(じゅう))”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新生代的诞生,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腾飞式的发展,日本人民对于核武器的恐惧已经得极大的缓解。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怪兽片不再是人民宣泄情感的渠道,而真正成为人民娱乐的产业。其中也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影子,哥斯拉时而成为日本的保护神,在外来入侵者手中守护日本;时而也在日本大闹一番成为日本人民心中的痛,但从花样愈发丰富的形态和各种其他怪兽乱入来看,“怪兽片”越来越娱乐化是不争的事实。

  在最新版的由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执导的《新·哥斯拉》的结局中,最终当哥斯拉被冰封在东京街头,象征着核能就像是双刃剑,可能会对人类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但现阶段人类又离不开核能,影片探讨了“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后,日本人民再次高涨的核恐惧下,日本和核能该如何共存的问题。

  电子游戏诞生后,日本的游戏制作人也在不断的产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怪兽作品,有人类化身猎人,狩猎怪物的《怪物猎人》系列;也有融合西方神话和巨大怪兽的设定,却因为自成一体的世界观、宏大的布景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每一代索系主机都会重置一遍,依旧没人敢说它不良心的《旺达与巨像》。而今天要说的《地球防卫军5》,也正是这样一个取材于日本人的“怪兽幻想”,却也传达出和传统怪兽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的游戏。

▲游戏在日本的销量还算不错

小开发商也有怪兽无双的大梦想

  《地球防卫军》是由日本游戏开发商D3 Publisher 出品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主要讲述的是玩家作为地球防卫军(EDF),在各种怪物和外星人中保护地球的故事,其起源于PS2时代的《廉价游戏2000 Vol. 31: The 地球防卫军》。“廉价游戏2000”这个系列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索尼扶持下的小工作室推出的独立游戏。

  “地球防卫军”的初代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立游戏,清版过关的游戏方式,简陋的贴图建模,并不值得深挖的系统,但因为日本人深埋于基因中的怪兽情怀和屠杀大量杂兵的爽快感以及场景的可破坏的高开放度,游戏发售后也拥有了相当的粉丝,D3 Publisher也从一家外包性质的小作坊,升格成了开始做原创游戏的二三线工作室。

  但直到2017年发售的日版《地球防卫军5》,远远落后时代的画面问题依旧是劝退新人玩家入坑的重要原因,这看着就像是PS2和PS3新旧交替时代,毫无光照体现的画面是因为D3 Publisher的技术力限制,无法赶上高清化的末班车吗?的确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但我个人认为要在一个高度开放的场景中,加入成百的怪物,这些怪物还都拥有不同的可破坏部位,既要保证游戏帧数还想要把画面做到本世代水准,应该是世界上少数的顶尖厂商才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时隔1年,《地球防卫军5》终于以完全中文化的形象进入玩家的视野,相比于4代重复度非常高的场景,后期反复刷的无味,5代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场景数量增加的明显,自由度极高的可破坏世界,4个兵种超过2000种武器搭配,敌方怪物种类众多不限于各种虫子,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地球防卫军》终于给人一种脱离独立游戏的感觉。

  打巨型怪物的游戏那么多,为什么《地球防卫军》系列就有那么多的忠实拥趸,我想这和化身地球防卫队,守护地球的那种我们从小看怪兽片和奥特曼成长起来的仪式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我也更喜欢人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能动性。没有奥特曼天降神兵救我大和,面对远超地球科技源源不断的外星人入侵,看着体型远超人类数倍至几百倍的怪物,人类最终还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拯救了自己。

  即使游戏中的人类科技还是充满了空想科幻风,从人类肉体延伸,依赖于重工业的巨型机器人,单兵装甲服和飞行装置,依旧是继承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日式科幻理念,也体现了日本人最擅长的从前辈那里继承艺术形态和审美,并结合时代发展革新的能力。

  以这样的装备对抗外来生物,多少也符合玩家对于拯救地球安危的地球防卫军的心理预期。许多时候,和玩家对抗的是数量众多的昆虫型怪物,或者是少数具备智慧,能拿武器的蛙型外星人,也能和差不多是半个城市大小的外星母舰战斗。但在有些关卡中,那些身高几十米,外形酷似我们认知中的“怪兽”的生物,才是能让怪兽迷们集体高潮的真正原因。

▲《新哥斯拉》中哥斯拉的核爆射线

  岩石般坚硬的外装甲,就像是被什么物质腐蚀了的皮肤,背部的鳍和口中都能放射破坏力极高的射线,光是走动都能引发屏幕和手柄疯狂的震动,并连带着将象征人类繁荣文明的高楼撞毁。D3 Publisher用简陋的画面却为我们在游戏中还原了一个令粉丝激动的“怪兽之王”。

▲《地球防卫军》中名为艾尔基努斯的怪兽

对于中国玩家来说,《地球防卫军5》终于不再是清版过关

  《地球防卫军5》的全中文化包括了语音的中文化,这对于中国玩家理解剧情无疑是革命性的突破。毕竟在之前的作品中,在关卡过场中的剧情语音完全没有字幕提示,这让汉化组就是想汉化剧情都不知道从何下手,也让想要了解游戏剧情的人宛如置身于N2的听力考试现场。

  因此在《地球防卫军5》之前,不懂日语的玩家享受的只能是用不同的武装对抗怪物的爽快感,听着耳机中叽里呱啦一阵日语,机械的扣下手中的扳机,游戏体验只能用非常一般来形容。有了中文配音后,虽然是许多地方是台湾腔棒读,很多地方又加入了无意义的情感,但对于玩家理解世界观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面前是源源不断的外形入侵者,身边是在不断斗争中已经可以放心交托后背的战友,身后是需要守护的人民和城市,我们不相信有神,因为就算是被逼到绝境,能拯救人类文明的只有手里紧握的步枪和所有EDF心中不灭的信念。

  剧情看似简单粗暴非常王道,但其中也穿插了诸如从外星文明入侵开始,领导者便先人民一步,第一时间转移到安全地方;在无线电中的指挥官一味的让玩家送死;已经节节败退的EDF在新闻报道中却胜过斐然,对于人类文明上层的冷嘲热讽。也有一众就算是同伴被虐杀,也希望和外星人沟通的愚昧民众。

  靠近身边的队友还能听到他们的闲聊,比如打完这仗就回去开个面馆这种红旗上身的,就连那首从初代就传承下来,极度魔性的EDF之歌也中文化,只要在队友身边吼一嗓子EDF,他们就会唱起系列老玩家都无比熟悉的EDF之歌,显得无比喜感,或许这就是他们在高度紧张的大战后仅剩的一点放松方式吧。

  没有过度的政治影射,主张王道爽快的《地球防卫军5》其实还是非常有趣的。从游戏的相关预告中看来,下一作的《地球防卫军:铁雨》应该会是系列从画面到系统都真正革新的一作,D3 Publisher能不能靠着《地球防卫军》成为业内知名的工作室,我个人还是非常期待的。

▲铁雨的实机演示,建模和光影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怪兽恒久远,一只永流传

  日本人的“怪兽幻想”发展至今,已经从更倾向于成为民众情感宣泄口的政治作用,变得越来越娱乐化,许多怪兽形象为了让那些玩具大厂可以卖玩具也是变得塑料感十足。至少在经历过核爆阴影的老人和看着怪兽片长大的中青年人群体中,《新哥斯拉》日本本土80亿日元的票房,彰显着这只怪兽依然有着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和广泛的受众。

  在最近的动画剧场版《哥斯拉 怪兽惑星》中,剧情在虚渊玄这种大场面控的影响下,充斥着爆炸,变得十分美式,这也成了我看过的第一部完全没有哥斯拉味道的哥斯拉。但这样的“虚”斯拉对于我这个并没有经历过核爆,只有童年对于怪兽的情怀的观众来讲,观感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动画版《哥斯拉》比起继承特摄的传统,更多的是一部开拓新可能性的作品。虽然继承了哥斯拉这个角色,却是一部追求新可能性的作品,所以动画版“什么都可以有”。

  “怪兽哥斯拉”也在紧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的进化中,怪兽热潮兴衰迭起,“怪兽幻想”背后想向世人传达的“对科学技术的警钟”却永远不会过时。

*部分参考资料取自台湾国立清华大学郑运鸿教授开放课程《科幻概论》

地球防卫军5
地球防卫军5
平台:PS4 | PC
0%的玩家推荐
分享到:
火爆手游
精品手游推荐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