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自带撩妹属性?怪兽之王《金刚》冷知识大起底

2017-03-20 09:06:00 来源:互联网
0

  由乔丹·沃格-罗伯茨执导,汤姆·希德勒斯顿、布丽·拉尔森、塞缪尔·杰克逊、约翰·古德曼等人主演的怪兽冒险题材电影《金刚:骷髅岛》将于3月24日登陆内地影市,也是2000年后它第二次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

  从1933年诞生之初,金刚一直是好莱坞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怪兽之一,由此衍生出的作品也不胜枚举。而到现在这只巨大的猩猩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电影角色那么简单,而上升成为一种文化形象,它长达84年的历史见证着种族主义、女权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演变,以及生物科学和电脑特效等等技术的进步。

  这个角色固然在大银幕上呈现出一段段惊奇难忘的冒险,而在它的诞生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数不尽的有趣故事:比如它的创造者,导演梅里安·C·库珀本身就活成了传奇;金刚在这部《骷髅岛》里让人大跌眼镜的直立行走的销魂姿势,也有先例可寻;金刚爱美人的属性,更是印刻在这一角色基因之中,甚至哥斯拉等等其他怪兽都受其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怪兽之王那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吧!

  金刚创造者——经历过飞行,越狱,探险的传奇人物

  关于《金刚》背后的故事,真是讲也讲不完。单单是它的创作者梅里安·C·库珀的经历就能够写一本书。

金刚创造者:梅里安·C·库珀

  梅里安·C·库珀1893年10月24日生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在6岁的时候,库珀就因为读到《赤道非洲探险记》(Explorations and Adventures in Equatorial Africa)这本书而决心成为一个冒险家。 

  1916年,库珀参军,最初当的是步兵,到了1917年库珀学会开飞机,10月参加了法国的201飞行中队。在一次飞行中,库珀撞了脑袋,飞机下落60米,库珀大脑严重震荡,出院后不得不重新学一次飞行。

  一战爆发后,库珀参加了美国空军,成了为一位DH-4轰炸机驾驶员。1918年12月26日,库珀的飞机被击中起火,他驾着飞机拼命绕圈子,终于压低了火势。虽然被烧伤,库珀还是捡了一条命。

  一战结束后,库珀继续战斗在天空。1919年2月,苏波战争爆发,库珀作为美国第一志愿飞行中队的成员帮助波兰对新生的红色苏联作战。1920年7月13日,库珀的飞机被击落,他被关进苏联战争集中营,在这里他曾经接受过苏联文坛怪杰、《骑兵军》的作者伊萨克·巴别尔的采访。

  在被关押了近9个月之后,库珀成功越狱,逃到了拉托维亚。因为库珀的传奇事迹,当时波兰的最高元首毕苏斯基发给他一枚波兰军队的最高勋章。波兰还曾经根据库珀的事迹拍过一部电影《星光中队》(The Starry Squadron),这是波兰在二战前制作过的成本最高的电影。二战后,苏联占领波兰,销毁了能够找到的《星光中队》的所有拷贝。

金刚诞生之初的形象并不恐怖,还是很搞笑的

  1921年库珀回到美国,开始为《亚洲》杂志写稿。他也得以在亚非各地探险,回到美国之后,库珀加入了美国国家地球协会。1925年,库珀和欧內斯特·B·舍德萨克合作拍摄了探险纪录片《牧草》,两人后来又在1927年完成了半纪实的电影《大象:荒野传说》。

  1926年到1927年期间,库珀参与了泛美航空公司的初创,并且成为董事会成员之一。但是这位董事有点三心二意,他更爱的还是电影。1929年库珀导演了战争题材默片《四根羽毛》,1929年到1930年间他撰写了《金刚》的剧本。1933年,库珀导演了《金刚》。

  《金刚》是库珀导演的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同时也是他导演的唯一有名的电影。制作公司PKO(雷电华电影公司)的老总看了《金刚》的剧本之后很不满意,认为电影应当以金刚的镜头开场。但是库珀相信这部电影应当“缓慢地进入主题,让人物得到塑造,情绪得以积聚”。可见,这部电影成为绝世经典绝对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库珀老师还是很有艺术水平的。

  在《金刚》拍完之后,库珀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之后他经历的传奇故事就不多了,直到1973年去世。但是“金刚”这一经典IP的故事随着这部电影才刚刚开始。

  金刚形象由来——半人半兽,半猿半龙

  “金刚”这个形象和名字的诞生,也可以引出很多故事。

1933年上映的《金刚》海报

  1899年,库珀从叔叔那里得到了一本1861年出版的《赤道非洲探险记》,这本书成为他一生冒险的发端。库珀尤其迷恋其中对大猩猩的描写。书中说大猩猩因为其“巨大的体型而闻名”,是“非洲丛林之王”,当人类和它们相遇,会感觉它们是“地狱之梦中的生物”,“半人半兽”。

  库珀说他希望金刚是“人类见过的最狂暴,最残酷,最厉害的大怪兽”。他有意将金刚和真正的大猩猩相区别,在纽约的场景中,他让金刚直立行走,以给人更大的压迫感。

  至于为什么在把这个大猩猩叫做“Kong”呢?因为库珀先生特别喜欢地球上最大的食肉蜥蜴“科摩多龙”(Komodo Dragon),也喜欢大猩猩的产地之一刚果(Congo),所以说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造了一个新词。他说喜欢“Kong”这个词“听上去的神秘感”(悟空,你怎么看?)。

  开始的时候这部电影曾经被命名为《Kong:The Jungle King》,后来在上映前夕又被改名为《Kong》。但是此前库珀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牧草》(Grass)和另一部有大量实拍镜头的电影《大象:荒野传说》(Chang),《Kong》这个名字和它们都太像了,而这部关于巨大猩猩的电影其实是由演员表演的、有完整情节的剧情片。所以最后我们得到了《King Kong》这个经典的名字。

艾德加·华莱士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刚》的剧本团队中,还有一个叫艾德加·华莱士(Edgar Wallace)的人,他是红极一时的英国犯罪小说家。这个人的照片让人联想起希区柯克的照片,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代的有关“犯罪”的艺术家都是这个风格。美国著名的单口相声演员,也是作家的乔伊·德维托(Joe DeVito)曾经考证过,艾德加·华莱士1932年就去世了,他对《金刚》的编剧贡献不大,编剧名单中加上他的名字,是影片的宣传手段之一。德维托说:“《金刚》是库珀的创造物,是对他真实冒险生涯的一种奇幻化表现。就像很多人说过的一样,库珀就是(影片中的)卡尔。他的真实冒险生涯堪比印第安纳·琼斯在电影里做的任何事。”

  金刚基因——自带撩妹属性

  1933年上映的《金刚》在好莱坞引起了轰动,成为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之一。之后,无穷无尽的以“金刚”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图书、游戏相继诞生,其中有得到授权的正版产品,也有各种“山塞货”。

哥斯拉大战金刚,心疼哥斯拉手太短

  “正版”的《金刚》电影比较有名的包括1976年和2005年好莱坞的两次翻拍,还有“东宝”的“日本怪兽”演绎版。

  1960年代,日本的东宝株式会社买下“金刚”的版权,制作了两部“金刚”电影,分别是1962年的《金刚大战哥斯拉》和1967年的《金刚大逆袭》。东宝对金刚的演绎和原版的金刚大相径庭。

  在东宝的“怪兽宇宙”中,金刚属于顶级品类之一,具有和哥斯拉相匹敌的体力和耐力。同时作为不多的哺乳类怪兽之一,金刚又拥有高度智能。在东宝的设定中,金刚身高45米,可以总结对手出招的规律,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周围环境制造陷阱,还会吸收电子来打击对手。

  1966年,东宝曾经想制作一部名叫《鲁滨逊行动:金刚大战伊比拉》的电影,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拍成。东宝利用这部电影已经完成的部分重新规划,拍出了《哥斯拉大战海怪》。但是因为原先剧本的主角是金刚,所以这部电影里的哥斯拉看上去很像金刚,尤其是它会受到一个叫“Dayo”的女性角色的吸引。巨大的灵长类喜欢年轻的雌性人类还有情可缘,你一个爬行动物凑什么热闹啊……

《金刚秀》的画风……

  还有几部《金刚》的衍生作品值得一提。1966年的动画片《金刚秀》(The King Kong Show)讲述金刚和“邦德”一家一起打怪兽,对抗疯狂科学家的故事。这部动画片的槽点在于“邦德爸爸”长得很像007,而“邦德儿子”长得和“海尔兄弟”一模一样。

  现在有一个动画片叫《猿之王者金刚》(Kong: King of the Apes,恨不得译成“刚:猿的金”)的3D动画系列片在Netflix频道播出,讲述金刚和人类小孩一起打恐龙的故事,挺幼稚的,家里有小孩的读者可以和小孩一起看看。

  而说到金刚的“山塞货”,这些仿冒的作品可能比“正版”还多,下面挑几部让大家欢乐一下:

香港电影《猩猩王》里的“金刚”

  1949年,“金刚”的故事被改头换面拍成了《大力乔扬》(Mighty Joe Young),讲述了一头比一般大猩猩大,比金刚小很多的大猩猩大闹美国的故事。1998年这部电影被重拍,无聊的故事加上1998年的CG,结果你可以想像。

  1977年的香港电影《猩猩王》明显跟风1976年的美国电影《金刚》,如果你喜欢香港电影的话,你就不会嫌弃这部电影粗糙的特效,而且,到了今天,人们还对女主角的服装津津乐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The Mighty Peking Man”,看来“北京猿人”在西方是一个卖点。

  当然,能歌善舞,更擅长“开挂”的南亚人民也不甘落后,于是有了2010年的《孟加拉金刚》,不用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被授权。《孟加拉金刚》想想就非常有趣。

  1981年的墨西哥电影《金刚的玩偶》(The Dolls of King Kong)更加奇葩,它里面根本没有任何活的大猩猩出现,卖点了丛林美女的软色情和暴力场面,“金刚”只是电影中出现的一座建筑上的巨大雕塑而已。

  金刚的争议——种族主义的造物?

  卡尔·荣格说过,每一个艺术家都是“人类的综合体——一个人类的无意识精神活动的载体和熔炉”。之后,总是有容格的学生以“集体无意识”来批评所有经典的文艺作品,最经典的《金刚》自然是中枪最多的作品之一。 

1933年《金刚》中被土著劫掠的女主角

  在1933年的《金刚》中,女主角安·达罗(Ann Darrow)被一群土著人擒获,表现了一种对有色人种的岐视。在《金刚》上映35年后,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才宣告结束。所以这部电影中或明或暗地让人看到很多在今天看来“政治不正确”的东西。在影片中,身为电影制片人的男主角卡尔的演讲让人很不舒服地联想起美国奴隶贸易传统,以及随之而来的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矛盾。而金刚的脱逃,以及占据帝国大厦的顶端,则似乎暗示着如果给予黑人全部的自由,白人的世界将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里要多说几句“帝国大厦”。在1933年《金刚》上映的时候,帝国大厦刚刚竣工两年,可以被认为是“权力”的最高象征。而当时又正逢美国大萧条时期,很多白人工人失去了工作,他们把问题归咎于黑人工人从农业省份涌入城市。“金刚爬上帝国大厦”正代表着黑人夺取了白人的权力,而最终白人飞行员击毙了“金刚”,救下了女主角,则代表着白人观众内心中“夺回权力”的意图。

金刚爬山帝国大厦,嗯,平衡感很好

  顺便说一下,帝国大厦当时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其实在世界上有好多地方,好多东西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包括中国的万里长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秘鲁的马丘比丘、迪拜的棕榈岛等等。搞笑的是,2005“育碧”游戏推出了一款叫做《金刚:世界第八奇迹》(Kong: The 8th Wonder of the World)的游戏。想想“第八奇迹”爬到“第八奇迹”的上面打飞机,也是醉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之后的《金刚》电影则越来越接近当代的“政治正确”。

  在1976年的《金刚》中,卡尔的身份由电影制作人转为了石油考察队长,帝国大厦被替换成双子塔。后来,双子塔被恐怖分子驾机撞毁,所以现在看大金刚爬塔的镜头总有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

  在2005年上映的《金刚》中,卡尔的形象由1933年的具有英雄感的冒险家变成了当代人更加熟悉的、为了钱不顾一切的资本家——毕竟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熟知的冒险只剩下投机赚钱。

2005年史上最深情版金刚

  而且,在2005年版中,卡尔的冒险团队里也被很“心机”地加上了黑人和亚洲人,而“野蛮人”的角色也只是一掠而过,几乎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印象。当然,还是会有人批评这部片子里的“种族主义”。这些论者认为,“大猩猩”是非洲的象征,仍然代表着原始和粗暴的力量,而它最终被“白种女人”降服,不正是种族主义的活样本吗?

  另外,“金刚”的形象变化也带有时代印记。在1930年代,欧美民众普遍存在一种对达尔文理论的误读。他们认为灵长类由低到高的进化序列是猴子——猿(黑猩猩、大猩猩)——人类。而人类的最高阶段是白种人,黑人是存在于猿和白人之间的过渡物种。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理论是完全错误的。黑人和白人,以及所有其他“人种”都处于相同的进化水平,当然也具有平等的人格。

《骷髅岛》里的销魂站姿,不是原创哦

  美国电影评论者Brian McKay认为,1933年版的《金刚》中的金刚虽然有着大猩猩的外貌,但是却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很像一种“介于大猩猩和人之间的物种”,符合很多欧美人对黑人的印象。所以《骷髅岛》中金刚直立行走的姿势并非电影原创。

  在2005年的《金刚》中,彼得·杰克逊的团队仔细研究了真实的大猩猩的行为方式,让金刚更像自然中的动物。这当然更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也在客观上避免了“种族主义”的指责。在片中也大量加入了金刚和女主的感情互动,让观众对金刚的同情大于恐惧。

  另外,“金刚”电影随着时代的演变也体现了女权主义的发展。

  在1933年的《金刚》中,女主人公就是一个被劫掠,只会尖叫寻找保护的花瓶角色。而2005年的版本中,女主成了一个相当此有独立性的女性,她和金刚复杂的情感关系也描写得相当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这也反映了女权主义的进展。

娜奥米·沃茨在《金刚》中饰演美艳女主

  金刚冷知识——怪兽之王到底有多高?

  在文科生们专心研究荣格,继续揭发《金刚》的政治不正确的同时,理科生们也在不停挑“金刚”在科学上的毛病。

手可以短,但羽毛不要有

  首先,片中的霸王龙的形象引发了大量讨论。在1933年的版本中,霸王龙是拖着尾巴在地上缓慢行走的。后来科学家转而认为霸王龙把尾巴模在身后平衡头部重量,可以用双腿行走如飞。这个形象确实比以前酷多了。但是在1990年代之后霸王龙的粉丝们迎来了新的恐慌——越来越多有羽毛的恐龙被发现,霸王龙不会也是毛绒绒的吧?前腿短短的大毛熊……也太逊了吧!2004年,确实的化石证据被发现,证明霸王龙确实长着羽毛。好在2005年的《金刚》里面霸王龙披着一身灰白鳞甲,一根毛也没有。导演彼得·杰克逊说他有意忽视了化石证据,就是要带给观众最酷的霸王龙。好样儿的!

  也有人挑刺说,“骷髅岛”那么小的地方不可能养活那么多巨大的动物。他们指出,生物学上有一种“岛屿侏儒化”(insular dwarfism)的现象——原本巨大的动物,到了资源有限的岛上往往会变小。比如说在西西里岛上发现的成年象化石,只有幼象的骨架大。不过,也有相反的情况——小动物偶然到了孤岛上,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变得巨大。比如几只小蜥蜴到了科摩多岛上进化了巨大的科摩多龙;几只小乌龟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进化成了巨大的象龟……笔者觉得,这样的“科学”讨论只是科学青年赚稿费的工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巨猿其实更像《奇幻森林》里克里斯托弗·沃肯配音的红猩猩

  还有人着急为“金刚”找家室。2005年,随着《金刚》的上映,一部关于“骷髅岛”的伪纪录片在科幻频道播出。在片中指金刚的物种拉丁文学名为“Megaprimatus kong”——大型灵长类动物“刚”,并说它和史上已经灭绝的“巨猿”(Gigantopithecus)有亲缘关系。巨猿曾经于900万年前到10万年前生活在亚洲,身高三米,体重可达540公斤。不过,“金刚”更像大猩猩,而巨猿更像红猩猩,把这两者攀亲戚有点张冠李戴。

1933年电影版金刚身长变大变小,随之的是女主身长也变大了,和楼房一样高,成了女巨人

  最有趣的讨论,还是电影里的“金刚”到底有多大。有心人发现,1933年版的《金刚》的身高在不同的镜头中是不一样的,和周围参照物比较,金刚身高有时只有5米多,有时却有20米多。这其实是导演库珀的有意安排。库珀希望金刚总是能够融入周围的环境,并且使观众感到惊恐。比如,在有矮树的背景中,金刚高5米多就显得够大了,但是5米多的金刚爬上帝国大厦就显得太小了,就像一个小虫子,所以在此处把它的身高调整成12米;而如果就金刚抓住美女的手来推算,它的身高应当是20多米。

  不能不说,库珀在艺术方面确实是个天才。不过这样的艺术处理在当代就不太合时宜了。所以在2005年的《金刚》里,金刚始终身高7.6米。

虽然《骷髅岛》是史上最大金刚,却依然比不上好哥们哥斯拉

  在最新的《金刚:骷髅岛》中,金刚的身高达到了30.5米,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金刚。但是,同出于华纳门下的2014版《哥斯拉》中哥斯拉身高超过100米,比金刚大了两倍还多。传奇有意打造像“漫威宇宙”那样的“怪兽宇宙”,《金刚大战哥斯拉》几乎肯定有一天会开拍。所以,金刚还要努力长个儿才行。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