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得很纯粹单纯!回顾电影界“四怪”萌化银幕进化史

2015-10-28 09:47:24 来源:时光网
0

  在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影史50大恶棍之中,真人角色比例很少,而恐怖神怪电影里的大坏蛋形象占据了相当多的比重,吸血鬼、狼人、弗兰肯斯坦、木乃伊等全都榜上有名。这些虚构的怪物形象,坏得很纯粹很单纯、没有理由的坏,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坏得太有趣了。

  而动画电影《精灵旅社》系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影史上那些最著名的怪物集合一处,将各类怪物角色进行拟人化、日常化、萌化的接地气的处理。随着《精灵旅社2》的到来,我们再次回归影史,梳理片中四大怪物主角吸血鬼、弗兰肯斯坦、狼人以及木乃伊集体“萌化”前的银幕进化史,看看他们如何打赢这场主角翻身战。

  吸血鬼的荣耀——德古拉

  吸血鬼起源于巴尔干地区的传说,指从坟墓中爬起来吸食人血的亡者尸体,确切的说是“邪恶的吸血僵尸”。这样的形象在后世电影中还能够找得到,但有别于德古拉为首的华丽吸血鬼,而用“吸血僵尸”加以区分。

  让吸血鬼真正进入主流文化的是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1897年的哥特式恐怖小说《德古拉》,该书以15世纪罗马尼亚南部的领主弗拉德三世为原型创作。书中吸血鬼德古拉一改传说中丑陋、无智商的僵尸形象,反将之描写为器宇不凡、聪明绝顶的少女杀手。吸血鬼能够控制人思想的设定也是小说原创,该书的成功和流行使得德古拉乃至其形象成为吸血鬼的标榜。

  《诺斯法拉图》

  德国,1922年

  影史上第一部吸血鬼电影,改编自布拉姆·斯托克的著名小说《德古拉》。由于未能和作者的遗孀达成协议,影片没有用德古拉的名字,换成了诺斯法拉图。

  在当时盛行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模式之下,该片导演F·W·茂瑙却采用写实手法,营造出冷峻、阴郁、诡秘的氛围。主演马科斯·夏瑞克塑造的那个消瘦、非人的造型更是永垂影史。

  说到影片对后世的影响,《诺斯法拉图》远不如9年后的《吸血鬼》大,但该片的视觉表现力却在同类作品中独树一帜。

  《吸血鬼》

  美国,1931年

  本片为美国导演托德·布朗宁翻拍自小说的作品。比起《诺斯法拉图》,片中塑造的吸血鬼形象成为后世同类作品竞相的对象。

  英俊潇洒的德古拉伯爵,身材消瘦高大、梳着背头、身披斗篷、魅力十足的绅士形象。加之黑白默片和光影效果为电影带来的哥特质感,成全了这部影史最为重要的吸血鬼电影。

  德古拉扮演者匈牙利人贝拉·卢戈西将该角色阴暗的恐怖气息和高贵、典雅的个人气质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几乎成为了德古拉的象征。卢戈西本人也疯狂地迷恋上该角色,下葬时都穿着德古拉那身黑色斗篷。

  《恐怖吸血鬼》

  英国,1958

  影片在剧情上和1931版的《科学怪人》大同小异,但英国老牌电影公司Hammer Film通过在五六十年代打造的本片以及之后的《科学怪人的诅咒》,树立了现在用来形容这一类哥特恐怖类型影片的词语"Hammer Film"。

  克里斯托弗·李表演让人们觉得,或许他就是最完美的吸血鬼演员。李大爷从1958年到1973年,一共在9部电影中出演了吸血鬼,堪称服役期最长的银幕德古拉。

  《诺斯法拉图》

  德国,1979年

  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翻拍茂瑙的经典名作。该片的最大意义在于为吸血鬼正名,其故事在故事沿用原作的基础上,将立场进行了一个180度变化,乃是一部反类型的作品。

  剧中的吸血鬼其实一个孤独且悲情的人,被时间所抛弃,不被世人所理解,对爱情高度渴望,主演克劳斯·金斯基完美塑造了一个悲剧化的角色。赫尔佐格的镜头充满了魔幻色彩,也为后世的《夜访吸血鬼》、《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打下了基础。哥吸的不是血,是寂寞与爱情。

  《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

  美国,1992年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打造的吸血鬼电影,依然是改编自小说《吸血鬼》。电影融合了托德·布朗宁与沃纳·赫尔佐格对吸血鬼刻画的双重造诣,磅礴的镜头和唯美的画面,永恒的爱情与吸血鬼的魅力完美融合。

  电影也埋藏着大量宗教元素,德古拉在复仇和人性的斗争中重新找到了信仰上的回归。该片同样是影史最为经典的吸血鬼电影之一,对后期同类作品有着明确的指导性作用。

  《夜访吸血鬼》

  美国,1994年

  改编自安妮·赖斯小说《吸血鬼编年史》的第一部,影片将吸血鬼的魅力无限放大,乃是自沃纳·赫尔佐格为吸血鬼正名之后,吸血鬼形象在主流文化中一次巅峰表现。

  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与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三大型男在片中的魅力无需多言,该片在美色上的吸引力可谓无与伦比。同时《哭泣游戏》的导演尼尔·乔丹也为片中融入同志情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基腐大法好。

  《范海辛》

  美国,2004年

  影片讲述了19世纪神秘学博士范海辛的传奇故事,吸血鬼德古拉再次当回了反派。

  片中由理查德·洛克斯伯格饰演的德古拉沿用了吸血鬼的复古大众化造型,只是性格上有些紧张过度的神经质,怨妇般的神态也遭到德古拉粉丝的抨击。

  电影最大的功效除了让环球公司三大怪物汇聚一堂之外,工业光魔使用CG打造的蝙蝠怪造型也算是一大创新。

  《暮光之城》

  美国,2008年

  提及吸血鬼,就不得不提《暮光之城》系列。在新世纪青少年奇幻电影大行其道之际,该系列作为同类作品的开山之作,将吸血鬼电影古朴深邃的哥特风格变成了青春时尚的都市爱情,吸血鬼从魅力的中年人变成了邪魅的小鲜肉。

  该系列电影将更加阳光、活力甚至二次元文化融入吸血鬼的形象之中,也为吸血鬼的模式打下了青春的标签,不变的仍然是吸血鬼在爱情面前情圣一般的表现。

  《精灵旅社》

  美国,2012年

  将银幕上常见的吸血鬼形象进行卡通化,就成了《精灵旅社》中的德古拉大人。该动画在吸血鬼形象和设定方面都借鉴了托德·布朗宁《吸血鬼》,并沿用沃纳·赫尔佐格《诺斯法拉图》的故事模式,比如孤独、害怕人类等设定都是出自后者。

  影片对人物与故事都进行了谐趣幽默的处理,让该片中的德古拉成为史上最可爱的吸血鬼。另外该片的创意之处在于让吸血鬼诞生了一个女儿,还让她与人类大谈恋爱。吸血鬼后代与人类的故事如何发展,可以在《精灵旅社2》中寻找答案。

  《吸血鬼生活》

  新西兰,2014年

  吸血鬼的角色经过90多年的银幕进化后,再对其形象进行创新其实已经很难。这部新西兰的小成本电影则是在原有设定不变的情况下,用伪纪录的形式深入吸血鬼的生活,讲述这群千年不老的家伙在当代都市中的日常生活。影片角度新颖,故事脑洞大开,大量黑色幽默的运用,让电影新意十足。

  科学的悲剧——弗兰肯斯坦

  其实,弗兰肯斯坦并不是那个由八块尸体缝合的家伙,而是其创作者的名字。这个怪物在原著中是没有名字的,不过影史大多数作品都以弗兰肯斯坦或“科学怪人”为此类怪物命名,指“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科学怪人并非来源于传说,乃是真正工业时代下的产物。该名称来源于1818年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它可以算作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利用死人器官拼凑出一个怪物,用电流激活,可以看作是“生化机器人”的雏形。后来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给这种人类惧怕机器的心理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弗兰肯斯坦情结”。

  《科学怪人》

  美国,1931年

  该片并非第一部科学怪人电影——第一部其实是1910年的一部短片。但该片完全遵循原著:科学怪人本性是非常善良的,无奈由于出身过于诡异,被社会视为怪物,最终导致他变为一个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一个地地道道的怪物。

  这部表现主义电影最为著名之处,除了极强的哥特氛围,就是为大银幕上的科学怪人的在形象上打下了基础,波利斯·卡洛夫饰演的弗兰肯斯坦形象名垂青史,以后无论何种类型的科学怪人都脱离不开他的影子。

  《科学怪人的诅咒》

  英国,1957年

  本片时影史上第一部彩色科学怪人电影,与《恐怖吸血鬼》同为英国Hammer Film公司出品。

  该片故事以原著为基础,科学怪人则由克里斯托弗·李出演。虽然克里斯托弗版的科学怪人没有波利斯·卡洛夫的形象出名,但电影为这个怪物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悲情特色。影片中的科学怪人更像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新科学怪人》

   美国,1974年

  美国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巧合的是,他在《精灵旅社2》中为德古拉的爸爸配音)翻拍1931年的经典版本。在这里科学怪人的境遇与赫尔佐格对吸血鬼的改造一样,影片的风格来了一个大转弯。

  该片所有镜头、对白、桥段、造型等等几乎都来自于原版,却大大颠覆成搞笑版本,充满了喜剧色彩。电影用夸张的手法戏谑了对于科技的恐惧,片中科学怪人与原版怪物的遭遇有了天壤之别,他竟然可以用性能力征服科学家的未婚妻。可惜这样的设定并不像吸血鬼那样流传下来。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美国,1994年

  如果说很多科学怪人题材的作品会对这个角色进行故事与性格上的延伸,那么这版作品则是迄今为止最忠实于玛丽·雪莱原著的电影。

  《灰姑娘》导演肯尼思·布拉纳非常善于在不破坏传统故事平衡和内涵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全新的改编。片中加重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与未婚妻的情感主线,也为电影悲剧性的故事打下基础,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科学怪人更具银幕魅力。

  《屠魔战士》

  美国,2014年

  相比于吸血鬼,科学怪人这个角色本身的性格与开发潜力比较有限,因此影史大多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主题和形象十分类似。

  这部改编自漫画的《屠魔战士》则进行了夸张的演绎,将科学怪人的不死之身放大,成为猎杀恶魔的勇士。整体而言,影片几乎只是借用了“弗兰肯斯坦”的名字,在对角色的表现力上并无突破。

  《精灵旅社》

  美国,2012年

  在合家欢的动画氛围内,本片中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并没有沾染现实的庞杂,而是发挥了其形象上的优势。巨大的身躯、呆萌的表情、憨厚的神态,使之成为电影中最友善、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月圆下的咆哮——狼人

  关于狼人的具体起源早已无从考证,在希腊和凯尔特神话中都可以找到其身影。可以肯定的是,狼人传说源自西方人对狼的恐惧,甚至与入侵者对古罗马建城传说的打压有关。

  狼人的故事盛行于日耳曼乃至东欧大部分区域,因宗教信仰的争端导致狼人成为异教徒的化身。而且由于狼人与吸血鬼在发源地上近似,二者在奇幻作品之中是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

  狼人并没有如德古拉那样的文学作品作为奠基,因此狼人在奇幻作品中形象各异,甚至连变身方式都不同。月圆变狼、被咬变狼,在德鲁伊教中,披上狼皮就变狼人.....

  《狼人》

  美国,1941年

  这部由乔治·瓦格纳执导的电影讲述一名年轻人被狼人咬伤之后的爱情悲剧故事,突出人类与狼人形态和精神上的对比。狼人失去理智后发疯,对心爱的女子的暴行令人胆战心惊。比起后世吸血鬼的悲剧爱情,狼人没有吸血鬼的优雅,却更加孤独更加悲催,引人唏嘘。

  此后几乎所有狼人电影都沿用痴情人类/暴走狼人的设定,比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教授就是代表。

  《科学怪人大战狼人》

  美国,1943年

  作为一种传说中的怪物,狼人似乎天生为战斗而来。发了疯的狼人战斗力几乎可以达到无敌的状态,他们与吸血鬼的战斗各有胜负。然而让狼人与科学怪人打到一处,这部1943年的电影却是头一次。让传说中的生物与技术怪物之间迸发出战斗的火花,也是好莱坞流行文化在狼人身上的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饰演科学怪人的演员是因在《吸血鬼》中扮演德古拉而闻名的贝拉·卢戈西。换了电影换了角色,依然继续跟狼人撕逼。

  《美国狼人在伦敦》

  美国,1981年

  吸血鬼、科学怪人都经历了颠覆性的演绎,狼人也不例外。由著名导演约翰·兰迪斯执导的这部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原本恐怖的题材以轻喜剧调侃的口吻加以叙述。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特技技巧和化妆艺术,特效大师里克·贝克逼真的化妆技术展示了由人变成狼人的细致过程,当年拿下奥斯卡最佳化妆奖。随后约翰·兰迪斯与里克·贝克这对搭档再接再厉,又创造了影史更为著名的狼人作品——迈克尔·杰克逊的单曲《颤栗》的MV。

  《黑夜传说》

  美国,2004年

  狼人在主流文化中的发展其实断断续续,有的时候担任嗜血反派(《闪灵战士》),有的则是打入青少年文化之中(《18岁狼人》),然而2004年的《黑夜传说》中让几乎过气的狼人再度回到大众视线。

  这部科幻动作片最大的贡献在于让狼人与吸血鬼这对冤家发展出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故事,直击吸血鬼与狼人两大种群恩怨情仇,并在其续作中追述了狼人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该片间接影响到《暮光之城》的诞生。

  《狼人》

  美国,2010年

  由《美国队长》的导演乔·庄斯顿执导的这部电影是1941年版本的重拍,电影并没有为发展到今日的狼人特色进行过度的演绎,而是一板一眼地走经典回归路线,非常忠实地再现了狼人的悲情命运。这样的改编手法以新世纪的审美来看并无特色,唯一的贡献就是为里克·贝克的奖杯陈列室中再添一座小金人。

  《精灵旅社》

  美国,2012年

  该动画中形象颠覆的最彻底的可能就是狼人。电影里的狼人是一个拖家带口的奶爸,被一票狼崽子们折腾到吐血。他既没有月圆变狼的习惯,也没有暴走的形态,反而如妖怪故事中动物成精的形象一般。

  就连狼人与吸血鬼这对宿敌,在动画里也变得亲密无间,也算是为两种打打杀杀的生物做了一次和睦的总结。

  异国僵尸情调——木乃伊

  木乃伊广义上指的是人工干尸。古代达官贵人死后希望尸体不化,进而采用特殊的技术对尸体保管。在印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都有类似的方式,我国也不例外,著名的楼兰美女就算木乃伊。

  狭义就特指埃及干尸,他们特殊涂尸防腐的方法让尸体看上去像一个“被包裹着绷带的病号”。因此很多标榜木乃伊的作品都是在描述埃及尸体捣乱的故事。再加上木乃伊特殊的处理尸体方式,以及埃及诅咒的传说,想不搞出点动静都难。

  木乃伊可以算是高级僵尸,常见于各大游戏和恐怖小说里,但不如吸血鬼、狼人等有那么多故事和发挥空间。在木乃伊的角色多为杂兵或龙套,且清一色是反派。

  《木乃伊》

  美国,1932年

  作为环球公司三大怪物之一,1932年的《木乃伊》紧随吸血鬼的脚步,剧组中不少成员来自于茂瑙的《诺斯法拉图》,也算搭上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风潮。

  波利斯·卡洛夫褪下科学怪人的龙套,饰演木乃伊霍特,再度成为经典。只可惜限于木乃伊本身形象问题,木乃伊复活后穿越几千年时光追寻爱人的悲剧故事,并没有如吸血鬼、狼人那样延续下来。

  《木乃伊》

  美国,1999年

  本片大概是最著名的“木乃伊”电影了。作为一部翻拍老版的作品,电影大刀阔斧地将原版阴森的恐怖氛围变成了一部类似于《夺宝奇兵》般惊险万分的冒险视觉大片。强大的木乃伊法师几乎具有毁灭世界的力量,CG的运用和动作场面让这个传统古老的电影呼吸到了新的生命。

  《精灵旅社》

  美国,2012年

  有木乃伊出没的电影不少,但大多是作为龙套出现,如《夺宝奇兵》、《博物馆奇妙夜》、《魔茧复活》等。

  《精灵旅社》中的木乃伊由于缺少影史参照物,因此除了与电影谐趣的本色一致以外,还让这位在体型方面做文章。作为一具被掏空的干尸,胖版的木乃伊从形象上看自然可爱了许多。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