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来,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说法:
从《魔道祖师》的成功,到《陈情令》的大火,再到饰演魏无羡的肖战在近期爆发出来的巨大商业收益,拥有流量优势的腾讯,从中摸索出了一条近乎完美的文创产品生产模式——即腾讯已经有了捧红流量明星,从而进行深度定制内容的能力。
起初,这种说法是由一位网友,通过对《魔道祖师》IP的发展时间节点整理,推算出来的结论。
这位网友在微博明确地提出:“ip定款→孵化→明星带货炒作→圈钱套现这样一个简单模型已经试验基本成功,接下来会有很多变换了一点点套路的类似产物。”而这种推论,也很快获得了不少年轻网友的强烈认同。
没想到,2周过后,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深度爆文,又把这个推论重新写了一遍。
说实话,作为一名死宅,近段时间频繁在网络上看到这一系列说法,都情不自禁觉得自己后背发凉。毕竟想到自己以后看的动漫电影电视剧,身边小姐姐追的明星和综艺,背后可能都是被一家大公司在控制了,一种特别可怕的压迫感扑面而来,甚至有些窒息的感觉。
不过,要说还是Stage1st论坛的老哥们水平高,只用一个帖子就道出了让我感到后背发凉的真相:
emmm,拥有了为明星定制文创产品能力的大公司,和许多赛博朋克作品中所描绘的大反派,在设定上好像还真的是一模一样……
当我们提起赛博朋克(Cyberpunk)这个词时,相信许多人心中都会情不自禁描绘出这样的一幅景象:
这是一个充斥着摩天大楼、贫民窟、霓虹灯,且每天都阴雨绵绵的城市。
在这里,科技的高度发达,让人类摆脱了了肉体的束缚,实现了思维意识的存储复制,并与大量的机器人、生化人生活在了一起。
虽然此时的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却无法消除犯罪和不平等。相反,许多生存在底层的人类构筑了如同九龙城寨一般的生态体系。
造就这一切的,都是处于社会上层的大型企业。他们利用自己领先科技和暴力手段,控制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你通过眼睛看到的电影、电视剧,以及靠耳朵听到的当红歌曲,甚至连你可以用手触碰到的日常生活伴侣,都是由AI来创造……
赛博朋克深受1960-1970年代“新浪潮科幻运动”的影响。相比起黄金时代科幻小说家特别注重精确性不同,“新浪潮科幻运动”更鼓励作家关注新科技和新文化的到来,为社会、民众心理和政治带来的剧变,由此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反乌托邦世界”。
在这样的创作浪潮下,1980年代,赛博朋克在众多电影、小说的创作下,逐渐形成了清晰的文化概念。先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电影《银翼杀手》,在视觉方面为赛博朋克奠定了基础。紧接着,1983年威廉·吉布森创作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则成功确立了赛博朋克作为一种科幻类型的地位。
随着《阿基拉》《攻壳机动队》《铳梦》《黑客帝国系列》等作品在全球文创市场的成功,赛博朋克这种堪称革命性的文创题材,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不过有趣的是,目前很多赛博朋克作品,都因为观众内容喜好的改变,变得越来越浅显化。2018年上映、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头号玩家》,就极大弱化了人类生存意义等沉重的话题,该电影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只是一位大男孩想要接近游戏公司的老板而已。
甚至在更多的文创作品里,赛博朋克还被进一步弱化成某种内容元素。2019年播出,由渡边信一郎担任总监督、堀元宣担任监督、Bones制作的《卡罗尔与星期二》(CAROLE & TUESDAY),虽然其中出现了火星殖民、AI创造歌曲的赛博朋克设定,但这终究只是为了让少女怀揣歌手梦想努力奋斗而服务罢了。
虽然现在文创作品里的赛博朋克味道,已经没有1980-1990年代时那么纯正,不过拥有强大资源的大公司,却始终是反派的代表,几乎没有变化过——只需要有一个强大且邪恶的公司设定,空气中的味道马上就赛了起来……
可能是由于近些年来AI、大数据等词汇逐渐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缘故,以及疫情期间全球各地空无一人的街道、无人机和机器人的频繁使用,赛博朋克以及这个词汇所带来的许多设定,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
或许《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描绘的那个世界,难道真的会成为我们的未来现实?
谁也无法给出答案。
但倘若我们回归当下,以更现实和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那些在年轻网友中流传已久的说法时,就不难发现,这种推论其实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目前许多年轻观众的内容需求,总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审美的不断提高,变得越来越挑剔。尤其是当文创产业的内容产出到达一个量级之后,观众的评判标准(包括制作水准、演员演技、作品宣发),都会因为市场中的种种因素,呈现出快速变化的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仅在一两年前,国产动画只要画面精美、人设和CV有卖点、一言不合就来段精彩的打戏,就能引起一群观众高呼“国漫崛起”。然而随着近段时间来国产动画产量的不断提升,观众们反而又会对动画讲述的故事深度,以及更考验制作功力的文戏表现提出更高要求。
动画如此,真人影视、综艺节目、音乐、电影制作亦然。
2018年还特别受市场推崇的唯IP论、流量小鲜肉论,在2019年就全面遭遇了滑铁卢,2020年更是遇到了各类黑天鹅事件——这个过程中,各大内容创作平台和创作者,只能依靠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文创产业的“工业体系”,加快优质IP、制作团队、艺人的市场筛选过程,按照观众不断变化且难以预测的喜好推出内容,这才是更符合文创产业内容生产的逻辑。
总而言之,为了某位明星的人设去定制内容,或者说大公司想给你看什么你就得看什么的说法,只是存在于赛博朋克的科幻作品里,真正实践起来难度实在是太大。
毕竟,对文创内容的选择权,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还牢牢掌握在观众的手里。而那些真正受到市场好评文创内容的诞生,也是创作者和从业者在幕后辛勤耕耘和沉淀的结果,根本没有捷径。
题图 / 头号玩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