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姬】为什么网游里屏蔽词这么多?

BB姬

作者:面码酱

发布于2019-05-07 15:02:01 +订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B姬”(bibiji300)

阿*,是我的一个朋友。

前段日子B哥带他入坑《Dota2》准备凑个开黑班子,结果没过两天,阿*就放弃了这个游戏。

不是因为游戏太难,而是因为……他的名字被*和谐了,这让他很生气。

“怎么能这样?我用了10年的网名,怎么就变成*号了”

说起来,屏蔽词也算是国内网游的特色了。

作为互联网的伴生产物,中国网游出现的屏蔽词通常也就那么几种——政治性的、侮辱性的、色情擦边球的和运营商认为不妥的其他词汇。

政治性的我们就不谈了。创造屏蔽词的目的,原本是为了维护主流价值观,捍卫公序良俗,是为了让玩家享受更好的游戏环境。

但很多时候网游厂商用力过猛,就会出现一些奇葩的现象。

比如早先腾讯的《天涯明月刀》有个“江湖问答”的日常问答环节,某次回答的正确答案是“粮草先行”。

由于游戏里的屏蔽系统把“草”字全给屏蔽了,结果导致全服竟没有一个玩家能够回答,系统最后还表示很遗憾……

如果你以为屏蔽只会出现在玩家聊天窗口?有些公司狠起来,连自己的游戏名词都屏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Dota2》。

「末*使者已经**如麻了」

这句话原本应该是“末日使者已经杀人如麻了”,对于使用国服客户端打Dota的玩家来说应该并不陌生。

早期完美代理上线《刀塔》前,对屏蔽词的处理非常简单粗暴,就再照着写死的屏蔽词汇表,直接对到单个文字。

你这是对猫做了什么?

在这种技术力低下的粗暴屏蔽下,大量日常词汇、甚至游戏里的名词也被一同拉出来享受屏蔽的待遇,最后让玩家一头雾水。

「肉山巢穴」变「肉山巢*」
「林肯法球」变「**法球」

就因为“日”字被屏蔽,“末日使者”这个英雄在国服变成了「末*使者」。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英雄原本就叫“末星使者”,是国服翻译为了显得俏皮特地弄了个符号出来。

真正的“末日使者”

2018年的时候,因为“三国”系的境外非法菠菜网站大量充斥Dota2天梯高端首页局,就像吃鸡外挂刷榜一样破坏环境。Dota2官博发布声明,采取“一刀切”式的屏蔽方式对违规菠菜信息。

这下好了,国服玩家都不配“赢”——因为“U赢电竞”也在其列,聊天打个「赢了」都会变成「*了」。

在这种队友交流频繁的竞技类游戏,遭遇屏蔽词轰炸真的是糟心,随手一打就是一串***,打个字都感觉费尽,完全没法看。好在游戏里有语音聊天功能,还有便捷的轮盘短语,总算不影响队友正常交流。

英雄联盟》在游戏屏蔽词方面也完全不输隔壁Dota2。

去年有这么一段时间里,英雄联盟为了屏蔽外挂辅助的垃圾广告,聊天连“辅助”这个词都打不出来。

本来平时游戏里根本不会想到奇怪的地方去,结果打出来一堆****的乱码,你很难不会去胡思乱想,这是不是在骂人?

虽然现在情况已经好很多了,但屏蔽词还是很多。

对于这种一刀切式的暴力屏蔽法,早先也有玩家为此抗争过,由此也诞生了一个“目田”这样的词汇。

2010年8月31日,《魔兽世界》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开放新资料片《巫妖王之怒》。

当年版署和文化部因为《魔兽世界》游戏审核的事情而产生分歧,WLK版本硬生生被审核卡了2年,卡成了“忘了开”。

在这种背景下,激动中涌入艾泽拉斯的玩家们却发现游戏中新增加了非常多的屏蔽词,比如“刺激”、“性感”、“自由”……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原本完全没有相干的两个东西,重新断句以后就会产生奇妙的联想。一句再正常不过的“银行门口交易”,都会被和谐成 “银行门&%#易”。

九城时代的《魔兽世界》虽然也有不少“错杀无辜”的行为。——“红色魔纹护肩”、“黑暗符文胸甲”就因为撞上“色魔”、“文胸”的关键词而惨遭和谐过,但也没有这么厉害过。

网易当时为了让游戏通过审查,对游戏内容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添加了很多屏蔽的关键词,不少玩家因为ID里撞上了“自由”而被网易强制要求改名。

有不少人用“目田”来代替,就因为长得差不多。后来这个词在各种网游玩家间流传甚广,现在还能在百度百科搜索到。

很长一段时间里,暴雪的《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都被吐槽为“目田之翼”。

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游戏屏蔽词喜欢给自己加戏,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生怕你不晓得一样。

讲个比较近的例子,腾讯的手游《王者荣耀》有一个屏蔽词叫“红月”。印象中,除了王者荣耀几乎没有其他游戏会把“红月”也屏蔽了的。

一开始我也很好奇,结果不搜还不知道,一搜就立马心领神会了。

原来游戏里有这么一种铭文叫做“红月”,因为加攻速是法系战士英雄经常会带的一个铭文。乍一看是个很正常的词,但碰上游戏里的一个法系战士“露娜”就会产生奇妙的反应。
 
小学生要是搜了红月露娜,这谁顶得住啊?

中国网游的屏蔽词现象如此奇葩,也不是没有缘由。

一方面是因为网游审核有规定,游戏玩家可以打字的地方,比如角色起名、聊天频道之类必须屏蔽敏感词,否则就没办法通过审核。

很多厂商本身疲于应付审核,所以尝试一刀切的方式,游戏上线后再慢慢修改。就像魔兽世界的“目田”,现在已经很难再出现类似的特殊造词了。

另一方面,对于网游来说良好的游戏环境确实是运营之本。

打游戏,特别是竞技类游戏,性情中人遇到一点小摩擦一言不合就开始骂战,这真是再正常不过。一些带上家属、祖先的脏话确实是不堪入眼,屏蔽了反倒一了百了。

前两天我在一篇关于“老动画被改造成表情包”的文章里提到“抽象话”这种东西。抽象话本质上是一种规避网站屏蔽的产物。

现在的各种运营公司秉承着“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原则,往屏蔽词列表里加入了一条又一条的数据,结果呢?

正常玩家的日常交流全都变成了意义不明的乱码符号,没有了体验。

嘴臭的狗粉丝、垃圾广告却靠着火星文、首字母缩写、谐音、图片表情包一次次巧妙的避开屏蔽系统,玩的很“嗨”。


Dota2的小广告

所以这都算什么事呢?


-END-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