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姬】我怀疑我的游戏成精了,可是我没有证据

BB姬

作者:面码酱

发布于2019-05-07 15:33:14 +订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B姬”(bibiji300)

今天跟大家聊聊元游戏(MetaGame)的概念。

(喂!你这样生硬的开头怎么会让人有读下去的兴趣啊!)

说起Meta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语的“在xxx之后”,也是辩证法中的所谓“元语言”。

(讲这么深奥的东西更没有人看了啊喂!数据差的话,安妮霸霸可要生气了!)


是你在玩游戏还是你在被游戏玩?

其实所谓的“MetaGame”就是跳脱出游戏本身的游戏,呈现给玩家的不是一个故事或者剧情,而是本身意识到自己是游戏的游戏。

(赶紧举例子不然读者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举例来说,比较典型的具有Meta气质的游戏有《传说之下》、《史丹利的寓言》以及《尼尔:机械纪元》。

《传说之下》中的Meta体现在游戏中的人物并不是在单纯的扮演它们在游戏中的角色。

比如在你血刃了羊妈想要离开的时候,游戏开头的小花就会过来嘲讽你,质疑你因为仗着有存档功能就在游戏里胡乱作为。

这种角色跳脱出游戏本身,知道自己身处游戏中,并且借此与玩家互动的手法,便是“Meta”。

甚至在你完美通关了《传说之下》后,角色们还会恳求玩家不要再玩了,不要reset这个完美的世界,打扰NPC们的生活了。

游戏制作人通过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让玩家感觉到游戏中的人物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真实存在的有温度的实体。

相比之下《史丹利的寓言》则是用一种跟玩家对着干的方式,让玩家意识到游戏中的旁白可不是吃素的。

在游戏中你如果不按照旁白的指示行动,可能会遇到鬼打墙等神奇的操作阻碍玩家继续行动。

与之类似的手法还有国产横板动作游戏《艾希》。

“这只不过是个游戏,有必要这么认真吗?”

在打《尼尔:机械纪元》的E结局僚机对阵制作人名单的时候,不断地会有语句蹦出来让你放弃战斗。

不过最终还是能够通过其他玩家的帮助赢得胜利,而你也面临着删除存档帮助其他玩家还是保留存档的两难选择。

这种在游戏中询问玩家、讨论游戏本身的意义,就是一种“Meta”元素。

总而言之,“Meta”就是一种打破次元壁的行为。

《史丹利寓言》作者的另一款游戏《新手指南》

其实最早运用到“Meta“概念的文艺作品类型是小说,也就是元小说(Metafiction)

举例来说《堂吉诃德》中塞万提斯本人有时会进入小说中对情节进行指点描述。

而中国古代文学中比较典型的“Meta”就是单田芳的那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包括本文括号内出现的这些恼人的字,也可以视作文章中的Meta元素。)

但是将“Meta”运用到电影中的,实际上并不多见。

(可能只是你知道的不多吧!)


观众扮演玩弄主角命运的人
你的选择会让主角得知Netflix的存在

《黑镜》的最新一集《黑镜:潘达斯奈基》是一部交互式的剧集,观众需要在观看的同时选择剧情走向。

其中有一个场景主角盯着屏幕的时候,屏幕上会显示“我正在Netflix上看着你。”

这一句话不仅让玩家真实体验到了操控主角行为的感觉,也让剧中的主角震惊到,原来我是被别人操控的剧中人!

另外还有两个动漫中相关的例子:

一个是《EVA》老剧场版《真心为你》中,用了一段真人拍摄的画面,也不知道是真的经费紧缺还是庵野老贼的Meta元素安排上了。

另一个是充满了“Meta”元素,时不时就在漫画中出现《JUMP》和吐槽作者的《银魂》。

总的来说,“Meta”就是一种跳出次元的感觉。

需要与玩家交换卡牌的集换式卡牌万智牌就是“Meta”,而《炉石传说》就不具备“Meta”元素。


三次元的“交换”行为使万智牌很“Meta”

玩家扮演主角的Galgame有“Meta”元素,而普通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就没有“Meta”元素。

“MetaGame”带给玩家的感受与其他种类游戏的不同在于,它的代入感要比普通的游戏更加强烈,或者说游戏本身的“跳出”让玩家不得已置身其中。

让玩家有一种“我怀疑我的游戏成精了,但是我没有证据”的错觉。

(你可真行啊杰克,这也能给你水完一篇文章.JPG)


-END-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