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DO Studio在1995年之前叫3DO,因为过于自负无视市场规律,结果导致亏损不得已重组。1995年重组之后改叫3DO Studio就是我们熟悉的3DO
这时候3DO的CEO特里普•霍金斯想通过私下交易留住3DO的技术和主要游戏版权,可惜失败。10月拍卖3DO,结果导致了3DO游戏外流。《魔法门》系列让UBI Soft买走,《玩具兵》系列让Take Two买走。著名游戏制作组NWC解散。。。
回想3DO的辉煌,成功无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游戏界的NO.1,既然是“3”DO我就给各位带来三个NO.1。
1《玩具兵大战》——首款绕过分级制度的游戏
这款游戏是当年3DO的良心作品,作品灵感来源于当时风靡的《玩具总动员》1。依托于EA的友情支持(别忘了,同一个老总),《玩具兵大战》以新颖的游戏要素和不落俗套的战略游戏表现力征服的当年很多玩家。
“士官长”这个称号可不是光环的绿皮男先用的
这种类型的游戏,不论是当时的《绝地风暴》,《沙丘》系列,《命令与征服》系列,《星际争霸》,《魔兽争霸》等等等等。作为战争策略游戏的他们,那些在战斗过程中的伤亡场面都是必不可少的;鲜血和肢体破碎等等画面导致了这些游戏在分级上被各国家限制着,米国多数都对其宽大处理给以了ESRB(T),也就是全年龄游戏,可到了欧洲,澳洲这些地方卡你15+都是轻的。但是《玩具兵大战》——这款可谓是异军突起的战争策略游戏(《玩具兵》前几作其实算是RTT,到了后面才转为RTS以及其他类型)。以全球绿灯之势席卷了每个喜欢兵人玩具的玩家的电脑和游戏机。
就因为他的是玩具不是人。
嘿,实际上,玩具兵的限制级内容比其他战略类游戏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请父母陪同儿童观看本段):被放大镜火烧时残忍的嚎叫,和残留的焦炭,被杀虫剂喷杀时候的沉闷的呻吟,还有各种枪械打的碎块横飞:被重机枪打残肢体,被火神枪拦腰轰断,火箭炮打的肢体横飞,士兵们粉身碎骨。。。和如此纷繁多杂的死亡方法相比,那差点被卡到18+的红色警戒里面士兵的死亡——不过是一个小血点啊!(喂喂,也有烧死电死成灰的吧)
诸多玩具兵大战的游戏封面,有3DO时期的,也有T2时期的,但是最主要的是他们每幅左下角的分级,除了E就是T。你再看里面的图。比如烧焦的那张。。。
额外多说些更不可思议的地方:3DO在后期出品了一款《玩具兵》系列的游戏叫做《玩具兵大战:萨基战争》(Sarges War)。这是一款TPS类游戏,相比大家对该类型的游戏也了解个大概,这个万年不入15+的类型竟然也能出现这么一款拿到ESRB的异军。。。萨基战争里面血肉横飞的场面其实也不少,不过。。。如果你当飞出来的是塑料块,如果你当萨基身上窟窿伤口都是一个不完整的玩具,被断首断肢的敌人都是被弄坏的玩具的的话。。。所以我们的T2总裁啊,下次GTA再被某国家拒之门外的时候,你就用玩具兵做一款《侠盗猎车手》渗透进去。(再次提示,《玩具兵大战》版权已经让Take two买走)
《萨基战争》截图,这款游戏以T的评价在PC上的表现,最终没有逃过PS2的16+。。。这朝阳下的。。。洞。
我们的士官长(萨基)身上绿色碎片四溅。。如果换成人,是不是应该叫血肉横飞。。。
2《魔法门》——首款使用自带地图的RPG游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每当一个玩家要开始玩自己心爱的RPG视频游戏的时候,都会做如下准备:打开电脑,插入软盘,在开机的过程中沏杯咖啡,准备好笔和纸。。。笔和纸?记录任务的么?当然不是,当时的视频游戏中已经有了自带任务日志系统。笔和纸,是拿来画地图的。
RPG游戏,尤其是西式RPG,就在在那个游戏匮乏,因科技限制而表现能力不强的时代都有着极其丰富缺繁冗的游戏内容,自由度完全不次于现在这些以自由著称的RPG大作。比如《创世纪》系列(Ultima),《巫术》系列(Wizardry),《冰城传奇》系列(The Bards Tale)和《魔域》系列(Zork,这款游戏更多被看做文字冒险)等等。
数据派的地图(ZORK),这位大神从1979《ZORK1》开始画,一直画到1982年的《ZORK3》,真佩服他的想象力和绘图布局,要知道,《ZORK》可是纯文字游戏的啊!
不过过去西式游戏往往没有新手指导,更多的是直接将游戏中的要素一股脑地丢给你,所以入门门槛较高,新手玩家往往无法立刻就吸收进去。再加上没有地图,转个两三圈很容易晕毙(尤其是《Zork》,因为本身是文字冒险,想要将这个奇幻的世界丰富在自己的想象中。。。那就更要谋杀自己的幻想脑细胞)。《魔法门》,作为80年代RPG的后起之秀,立刻就发现了这个重要的创新点。于是在1988年的续作——《魔法门Ⅱ:通往异世界之门》——加入了自带地图。虽然作为视频游戏的第一张地图寒酸的让人有些尴尬,甚至不如一些手绘作品,而且这个地图需要通过施法才能实现(释放“巫师之眼”这个魔法就有地图的效果),但是这种贴心的设计可以让大家解放出一部分脑细胞来更加积极地投入游戏之中。
这就是第一张自带地图。。。因为运行环境无法使用截屏,所以不得不采用摄像头设置
NWC归顺3DO之后,这个称号也就转移到了3DO名下。从此,大家再也不用为了玩RPG晕毙而苦恼,也不需要为了玩游戏“苦练画工”的而烦躁。而且从那时候起,这种大型游戏里面自带地图也成为了行业的准则,TAB键和M键的点击率也有了明显的上升(笑)。
3.《魔法门》系列,游戏类型最广的系列。
很多游戏在功成名就之后就会桃李遍野,各种续作和外传,子系列排成行。比如西式的《西德梅尔》系列,《汤姆克兰西》系列等;日式的《马里奥》系列,《最终幻想》系列等。虽然这些系列的前缀词所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代表了一个词汇——成功。
《魔法门》系列大部分成员截图
我说《魔法门》是类型广而不是游戏数量多,因为要比子孙数量的话,有《马里奥》这种恐怖的家伙在其他系列都无法企及的,但是《马里奥》系列他虽然“孙子”多,不过大体上都是各种视角,横版纵版的动作类,解密类等等。而《魔法门》系列的子孙虽然不及但是在游戏类型上却是树广根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魔法门》主系列:RPG(其中《魔法门1》为AVG)
《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系列:TBS
《魔法门之十字军》:A•RPG
《魔法门英雄无敌之龙杖之谜》:S•RPG
《魔法门之传奇》:FPS(冷兵器)
《龙之怒》:飞行射击(采用魔法门世界观)
到了UBI之后,这个类型越来越广
《魔法门之暗黑弥赛亚》:ACT
《魔法门之英雄交锋》:PUZ•RPG
《魔法门之冠军对决》:卡牌
《魔法门之突击者》:MMORPG
剩下的游戏大家可能就不了解了,不过总的看来RPG,射击,动作,战棋大家喜闻乐见的类型都包括了(似乎差一个RTS),遗憾的是,有如此包容力的游戏系列都没有挽救《魔法门》系列的颓势,让人不禁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