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子屠龙,小心变成“中国式家长”

2018-10-08 15:56:43 编辑:三明
0

  人是生而自由的,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中国,不少孩子从小就被束缚在父母所指引的成功之路上,按照着父母所规划的成长计划,“健康”又“茁壮”的成长。在小时候我们总会被问及长大的理想,不管是想当警察还是医生,父母都是一句话:那就要好好读书,打好基础。

  基础知识的积累固然是建立高楼大厦所必需的地基,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真的是适合所有人的吗,很多程序员在大学时才开始接触汇编语言更是显得“因材施教”就如同一个笑话。

  《中国式家长》就是这样一款讽刺中国当代教育现状的独立游戏,简单的几张插画,几首规规矩矩算不上直击灵魂的BGM,一些社交平台上被玩烂了的老梗,配合简洁轻松的养成系统,组成了这样一款不具备任何爆红元素的作品。

  但是因为引起了广大80,90,00后对于童年回忆的情感共鸣,配上一点主播效应,让这款4399游戏“拳打地平线,脚踢奥德赛”,在这个大作频出的国庆黄金周依旧占据了话题的一席之地。

  游戏里的你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你爸就是个司机,你妈也不过是个家庭主妇,从出生到幼儿园,从小学到中学,最终迎接高考,都被浓缩在这短短的48个回合里,不管是天天奢华欧洲游也好,埋头苦读圣贤书也罢,只要能培养自身能力,提升父母的面子你就是一个好孩子,最终摆脱“没文化”“穷逼”的家庭标签,靠自己的努力走上“人生巅峰”。

  游戏中个人属性被分为智商、情商、记忆力、想象力、魅力五维,要培养这些属性就需要每回合经历“挖脑洞”和“安排”两个部分,“挖脑洞”就像个消除小游戏,通过消除不同的方块提升自己的天赋和属性,获得更多的“悟性”,学习更高深的课程则需要消耗悟性,自身属性越高,学习所需要的悟性越少。

  学会的课程又能分配到每回合结束的“安排”上提升属性,进行不同的学习和娱乐除了增长角色属性外,还会影响家长满意度和角色的压力值,满意度过低或压力值过高会导致角色出现负面个性,影响角色的养成,而最终取得的成绩基本挂钩所学的课程,单纯属性高学的课程如果过于低级,那最终也并不能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平衡属性的增长和课程的学习,尽可能的学到更高级的课程,就是整个游戏的唯一一个要点。

  在我们为了角色每个回合都精打细算力求最优解的成长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感动的随机事件,爷爷将他“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王羲之名迹传给你当传家宝,在学校被欺负之后家长却搬出“别人为什么只欺负你”的神逻辑,在每个随机事件下面还有“你是否也有相同经历”的选项也让人的思绪不禁飞往那段简单却无比快乐的时光。

  如果你在游戏中往游戏制作人这个方向发展的话,还能发现不少制作者埋在日常中的游戏彩蛋,比如那个穿的一身黑带着眼镜满嘴独立游戏制作人的荣耀的小岛,还有只关心用户基数和流量数据的精明商人马老板,梗虽然都很老套,但至少也是角色充满煎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点调味剂。

  因为初代的家长都是普通人,每个回合的基本零花钱也只有20元,虽然不多,至少是自己的一个小金库,可以在小卖部买到各种减压和增加家长满意度的道具,一些道具在购买后还可以解锁新的娱乐方式或者解锁新的课程。在高负担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压力值一直偏高怎么破?为什么不试试每个男孩子从小都爱玩的四驱车和游戏王呢。

  和天底下所有的平常父母都一样,你的爸妈对你也是充满了期待,在外遇到亲朋好友经常也会触发“面子对决”,你在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便成了父母在外对决的利器,如果你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秘技,那你妈在和隔壁王大婶“面子对决”的过程中也只能吹嘘一下你小时候在不断翻身过程中练就的一招“咸鱼翻身”了,父母在外如果面上无光,在家也自然也没有好果子给你吃。

  上了初中之后,身边或天真烂漫或傲娇可爱的女生也成了可以攻略的对象,虽然攻略手法只是在聊天软件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尬聊,但是对于青涩初恋的美好回忆,总能让我冒着要冒着被父母发现的危险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刷喜欢的女生的好感度。只要你心够诚,意够真,在大学毕业后还有几率和初恋的女生再续前缘。如果制作组能针对每个女生都单独做一个结局CG我相信甚至会有玩家整天不学习光顾着去泡妞的。

  游戏看上去很简单,但电子游戏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让人体验到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经历。可能因为先天天赋不足,可能因为后天努力不够,亦或是时运不济,现实中大多数人最终只能碌碌无为的度过余生,成为一个人群里的“芸芸众生”。

  在《中国式家长》中,我们要做的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屏幕中的人物就能替你把复杂的数学题给解了,把晦涩的英语单词给记了,配上一点轻松诙谐的文字描述,随着“当当当当当”的升级声(并没有),你的人物就从小学进入初中,再从高中升上大学,最后进入社会娶妻生子,成长过程用轻松加愉快来形容都完全不为过。

  游戏虽然名为《中国式家长》,我们操作的角色却只是一个孩子,有人说是因为二周目之后,你前一周目养成的角色会变成这一周目的家长,在这里点了“中国式家长”的题。

  然而每当你为了游戏结束时能取得更高的评分千方百计让角色去学习而大量压缩娱乐活动的时间时,那一刻的你,不正是标准的“中国式家长”吗。

  所幸游戏在高考结束之后就已经是正式通关,上什么样的大学,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和谁结婚都是由玩家培养的角色数值决定。在通关一周目的游戏过程中,对于游戏本身的求胜心理和对于游戏里“孩子”的负罪感让我备受煎熬,在思考了很久后,我个人也是决定在通关一周目后不再进行游戏,因为我不希望我一周目的遗憾需要让二周目的“孩子”来继承。

  制作组制作这个游戏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扩大一方不满的声音,只是希望家长和孩子双方可以相互理解。现实和游戏完全不同的一点是,现实中我们和父母所经历的矛盾都已经成为历史,不能被改变也不会被忘怀,而曾经“饱受压迫”的我们也已经走上社会,即将成为人父人母,希望历史不会重蹈覆辙,我们可以珍视为人父母的机会,不要成为“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
平台:PC
0%的玩家推荐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