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光掠影:人肉搜索到底多可怕?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

游光掠影

作者:绿毛水怪

发布于2018-09-06 16:00:12 +订阅

  前段时间四川德阳一位女医生在游泳池被小男孩的一些举动和男孩家长发生冲突,事后男孩家长通过人肉搜索和网络舆论致使女医生自杀。

  上周某网友因为在网上发布不喜欢《魔道祖师》作者墨香铜臭的言论,遭到了《魔道祖师》极端粉丝的人肉搜索和言语威胁,最后不堪人肉压力导致自杀。自杀未遂后,极端粉丝们又假扮关心受害者的路人对受害人进行二次搜索,曝光了受害人所在的医院。

  更可怕的是进行人肉搜索的人竟然还是在读初中的未成年人,据说这已经不是墨香铜臭极端粉丝的第一次案例,在此之前他们人肉过11个人。让人震惊的是,得知有人自杀后,极端粉丝竟然没有任何悔改之心。

  这两件事因为警方的介入和大V的转发,发酵后已经慢慢告一段落。但被人肉对象的生活已经毁灭,而人肉者似乎因为未成年人的身份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事情越发变得罗生门,网络暴力者能不能受到严惩,我不知道。但频发的网络暴力事件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白雪公主杀人事件》。

  电影的开头是森林公园里的一场命案,受害人是一位典型的美人,被人捅了数十刀后死亡,并且被纵火烧成焦炭。因为死者美丽的外貌和曾经在一款白雪公主的香皂公司上班,舆论给这个案件起了一个非常具体冲击力的名字——白雪公主杀人事件。

  电影主要的视角是由一个赤星雄治提供的,他在电视台工作,做着一些琐碎而边缘的工作,每天只能在网上给拉面店打差评来寻找存在感。

  一天他收到了前女友的电话,她是“白雪公主”同公司的后辈,在她的描述下,死者长得美丽光鲜并且善良热心,真的像白雪公主一样。在采访几个同事的过程中,一个嫌疑人浮出水面。

  嫌疑人名叫城野美姬,她的名字在日语中更像是公主,然而长相却十分朴素平凡,因为名字的原因,两人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白雪公主”能够做接待的工作,而城野美姬只能端茶送水。不仅如此,更是传言她的前男友被“白雪公主”抢走。在事发当天,有人看到“白雪公主”上了城野美姬的车,之后又冲上了特快列车后消失。不论怎么看,城野美姬是最有犯罪动机的嫌疑人。

(左边是城野美姬,蓝色衣服的即“白雪公主”)

  赤星雄治把从公司的闲言碎语中收集来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马上从一个打杂的电视台员工,制作了最受欢迎的频道。从一个小透明变成了被人追捧的大V。

  这场事件很快就引起了一场人肉搜索大战,网友们集体出动,不仅搜出了城野美姬的真实姓名,甚至在网络上辱骂她。

  平凡女生因为善妒杀掉“白雪公主”实在具有冲击力,在媒体和网络的塑造下,城野美姬是一个善妒、富有心计并且还有偷窃恶习的“坏女人”。

  因为媒体引发的轰动,电视台收到了一封美姬大学同学的来信,在她看来,美姬是一个善良而害羞的女生,因为擅长料理,甚至给寝室的每一个都做好了便当。电视台因此受到了质疑,而赤星雄治未经证实就发出新闻的举动也被谴责,在电视台的要求下,赤星雄治开始调查美姬的过去。

  之前认识城野美姬的人都不约而同站出来,用一些非常微小的细节来证明城野美姬是个性格阴暗,甚至叫他被诅咒的美姬。把任何美姬在成长中发生的小事,都用来证实美姬具有杀人的“潜质”,并且言之凿凿得说自己之前就知道美姬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媒体塑造的美姬形象再一次丰富,甚至加上了邪恶女巫这种超自然的字眼。连美姬本人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报道都说,我好想并不认识自己。

  采访对象说的美姬似乎是美姬,但好像又不是。美姬看着满屏网友的辱骂陷入了绝望,她在自杀前写下了一封自述信。

  在她的自述中,事件还是原本的事件,但是其中善恶的导向性完全相反。

  她曾经是有一个杯子上画着S没错,但这不是美姬喜欢前男友的依据,这是他喜欢的小提琴音乐家的缩写。

  她曾经在森林里烧小人诅咒也没错,但这是为了为好友出气。

  曾经欺负她的男生因为车祸受伤时美姬笑了也没错,但这是因为美姬喜欢男孩,并且幻想照顾受伤男孩的表情。

  “白雪公主”的圆珠笔丢掉也没错,但那不是美姬偷的,是“白雪公主”自导自演的偷窃事件。

  在她的叙述中,两人的角色反了过来,美姬才是那个被人欺负的角色,而所谓心地善良“白雪公主”更像是个善妒的“小婊砸”,虚伪并且热爱整人。

  讽刺的是,在美姬自杀前,真正的凶手被抓到,而他竟然是给记者爆料的第一个人。正是她一手策划了这场好戏……

  利用媒体的力量将“白雪公主”塑造成一个善良美丽的公主,再将美姬饰演成一个“邪恶女巫”。她对于警察的误导恰恰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弱点,先入为主的设置了某种人设,当我们对善恶双方下了定义,一切细节都变成了杀人犯的佐证。连小时候不懂事时放火做法的事情也被单独拎出来。

  美姬的母亲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如果这种小事都能跟杀人联系起来的话,那么世上的所有人不都是犯人了吗?”

  凶手的计划让我想起东野圭吾的《恶意》,在《恶意》中东野圭吾玩了同样的一个把戏,怎么让我们怀疑错误的凶手?给他安排一个人性负面就好,所以在小说的前半段,作者安插了一个虐猫杀猫的细节。一旦有了这个前提,这个人杀人似乎也不会让我们感到惊讶了。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中所涵盖的信息量十分丰富,比如对于人类记忆的探讨。

  而在这次采访中,美姬的发小对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相信我刚才所说的吗?人的记忆是会被捏造的,人只会捡对自己有利的记忆来说。”

  但最精彩的还是趋之若鹜的网民,电影的最后,曝光这次事件的记者赤星雄治成为了新一轮的网络暴力对象。

  我们在浏览网络的时候,基本上是拒绝动脑子的,放弃自己的思考而成为网络上的乌合之众。大V或者媒体拥有的话语权能够轻易压倒事实,我们简单粗暴的把事情分外善恶双方,抹杀掉人类本身的复杂,支持极端的善良与极端的罪恶。

  躲在屏幕背后,隐藏在“网民们”这个具有安全感的集合体下。网民像是苍蝇见血一般围着事件展开网络暴力,扛着正义的大旗对受害人进行言语侮辱,对他进行人肉搜索,把他的一切隐私都曝光于公众之下,真相知晓之后又一哄而散,制造新的网络暴力对象。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曾经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道歉。

  在某相机广告《世界命题》中关于欺凌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他同样适用于网络暴力。

怎樣算欺凌?

十人欺負一人是欺凌。一百人欺負一人也是。

那麼一萬人呢?

是正義啊。

真奇怪。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