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看丧尸片?聊聊丧尸文化的兴衰演变史

游光掠影

作者:绿毛水怪

发布于2018-09-03 11:04:35 +订阅

  丧尸最早由海地的民间传说中发源而来,后来逐渐被运用到影视和游戏等流行文化中。在游戏里有大名鼎鼎的《生化危机》也有萌萌哒的《植物大战僵尸》。在影视剧领域,大制作的《僵尸世界大战》、黑色幽默的《僵尸肖恩》、还有火遍亚洲的《釜山行》都成为经典。丧尸文化从一个小众的cult邪典文化后来逐渐变成主流,成为最捞钱的利器之一,再到如今逐渐没落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曾经风靡一时的丧尸文化。

丧尸和僵尸的区别:

  首先要澄清一点,虽然丧尸和僵尸的英文都是Zombie,但两者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物种。最简单的区分就是僵尸是死人变的,丧尸是活人变的。僵尸是受日月精华影响而变成的妖怪。

  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于公元1788年撰写的《子不语》及记载,僵尸分成八个品种: 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而丧尸某些特征更像吸血鬼,比如对血肉的渴望和被咬之后变成同类的设定。但是吸血鬼的设定其实带着森严的社会等级色彩,而丧尸更多是从非洲文化里演变出来的,没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更接近活死人的设定。

  不论电影的翻译是僵尸还是丧尸,我们今天聊的范畴都是西方的丧尸。

丧尸电影的兴起:

  世界上最早的丧尸片《白色丧尸》第一次把“丧尸”搬上大荧幕,虽然当时的特效和化妆技术都不够五毛,但还是在当年引起巨大的反响。那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啊兄弟们!想想三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电影行业在干什么。这部电影中,巫师把人变成奴隶,巫师是不死族的主人,控制了很多丧尸在他的种植园工作。从故事梗概来说,当时的剧情真的顺应资产阶级的大趋势,除了剥削无产阶级以外,甚至剥削到丧尸头上了。在设定上来说,仍然保留了很多吸血鬼和巫术的元素,比如主人和控制力,这时候的丧尸和我们之后熟悉的更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一直到60年代,好莱坞特效技术开始起步的时候,推出了《活死人之夜》系列,这部电影在当时彻底爆了,以11万取得了3000万的票房,回报率将近300倍。

  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挺眼熟的,没错就是“丧尸教父”乔治·安德鲁·罗梅罗导演的作品。这么说你可能不太认识他,一直到十年后特效和化妆技术发展成熟后,乔治·安德鲁·罗梅罗又推出了大名鼎鼎的《活死人黎明》。总的来说《活死人黎明》和《活死人之夜》可以看做是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品,甚至被载入美国国家电影名册。《活死人黎明》在2003年获评史上最邪典电影的美誉,这个系列电影基本上定下了“丧尸”题材电影的“潜规则”,譬如无意识,吃活人的肉,通常集体活动,被丧尸咬食的人也会变成丧尸等等。

  好莱坞那一帮人可不是艺术家,他们是商人,从来没见过回报率300倍的项目,那不是要把这个题材榨干,就不符合好莱坞的尿性。以《活死人黎明》开了个好头,影视制作公司无意间发现了丧尸这座“宝矿”,几乎是当时最赚钱的项目,丧尸电影成为小成本高回报的典型。丧尸变成了一种消费主义文化的典型。1985年的《丧尸出笼》、1992年《鬼玩人》,一直到2002《生化危机》,第一次让“丧尸”火出好莱坞,直接一路把丧尸火烧到全世界。

  尤其是《生化危机》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真正打破了文化壁垒,管你什么民族,统统乖乖的掏钱买票。这部电影改编自《生化危机》游戏,除了第一部以外,其他的时候导演都放飞自我自由发挥。《生化危机》第一部把“密室+丧尸”的概念玩很溜,后世再也没有恐怖片在这个领域里超过《生化危机》。

  这时候,以刺激感官为主的丧尸题材,迎来了一个大爆发时期。各路编剧开始加入丧尸题材的改编大潮,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丧尸。甚至连英国电影这么高岭之花的存在,都开始拍摄丧尸电影。(欧洲电影行业对好莱坞普遍是很鄙视的,他们觉得好莱坞只是“电影工厂”,只会以工业标准促使人们分泌多巴胺,没有艺术感。)但英国导演拍摄的丧尸题材也要逼格满满,这部《惊变28天》因为打造了一个末日感十足的伦敦,用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对人性和政治发出黑暗的拷问,被称为最真实的丧尸片。

  一个题材进入繁荣阶段,各种样式的丧尸开始百花齐放。不论是题材的丰富程度还是对于深度的挖掘都上了一个台阶。这时候,恶搞题材《僵尸肖恩》来了,这部电影的导演以前跟着昆汀混,后来出来单干之后,把那招漂亮凌厉的剪辑风格拿来。最后的成品《僵尸肖恩》一边恐怖一边搞笑,快节奏的镜头转换让人看得多巴胺简直要逆天。甚至还暗喻了一把,行动迟缓步伐僵硬的丧尸,其实跟快节奏下焦虑又麻木的人类没什么区别。

  除了恶搞以外,丧尸片开始进军小清新爱情领域。《温暖的尸体(血肉之驱)》直接把丧尸元素套进《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模板里,甚至里面的女主角就叫做朱莉。电影面世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惊叹,原来丧尸和妹子都能谈恋爱?

丧尸电影的没落:

  2013年的《僵尸世界大战》是真正的大制作,请来了国民男神布拉德皮特出演,各种飞机大炮接着出场,格局也不再缩短为B级片的小打小闹,而是放眼到整个世界。其中以色列人让巴基斯坦进来避难,结果巴勒斯坦国民唱歌引来僵尸,真的是政治高级黑啊。电影的英雄主义大多数也都很克制,被僵尸血喷到嘴里后,冲到天台边缘读秒,确定没事后才下来。还有最后注射了病毒之后神情自若的从僵尸群中走过真的帅炸了。

(丧尸潮攻破耶路撒冷的城墙)

  《僵尸世界大战》作为最后一部好莱坞高投资丧尸电影。之后,欧美市场开始疲软,这两年有名的丧尸题材也就一部《行尸走肉》,还是电视剧。巨头影视公司放弃丧尸题材,丧尸电影从主流的文化消费主义又打回了“边缘”的原型。与此同时,亚洲丧尸电影迎来了小高潮。例如在本土票房都取得不错成绩的《请叫我英雄》和《釜山行》,而亚洲“丧尸潮”的盛行最主要的原因是掌握了好莱坞的技术。但是亚洲缺乏好莱坞电影的魄力,没法搞的像是《僵尸世界大战》一样涵盖多国,只能映射下自己政府的无能,所以多从小人物的角度出发,英雄主义也不像美国那样盛行。缩小了格局之后,亚洲丧尸电影开始挖掘影片的内在深度。

  日本丧尸电影《请叫我英雄》更关注个人的成长,男主角从一个一事无成的屌丝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英雄,故事内核是日本热血漫那一套,外壳是好莱坞丧尸片的套路,辅助是恐怖片的先进经验。总体来说,竟然成功杀出一条血路。对了,这部里有你们的老婆有村架纯和长泽雅美。

(村架纯和长泽雅美)

  而《釜山行》的表现就更加复杂了点,韩国的社会现实题材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他们知道怎么把商业片和讽刺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能让商业片和文艺片结合到最大的程度。《釜山行》等于把社会和丧尸这个大主题结合在一起,不像一部丧尸片,更像一部灾难片。当遇到丧尸爆发这种级别的灾难时,个人该如何选择?电影中有亲情的伟大,人性的丑恶和精英利己主义,简直是一副韩国社会的众生相。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亚洲丧尸电影起步比较晚,他们有现成的好莱坞模式可以直接套用,同时和本国最优秀最发达的电影题材结合,最后成功孕育出真正的亚洲丧尸电影。丧尸电影再也不是好莱坞文化输出的专利。

  欧美市场总算把丧尸这个题材榨干了,能想到的套路都玩完了,观众也不再买账。在丧尸文化黄昏期的几部好电影基本都加入了新的内核。比如在恶搞的前提下,赋予新的意义,丧尸符号成了创作者笔下的一种表达自我的意象。

  《狗舍》这部电影不是很有名,但一部恶搞电影评分却不低,豆瓣评分有6分,别小看这个成绩啊,在豆瓣这种文艺青年聚集地,一个B级片惊悚恶搞题材拿到6分真的挺不容易(豆瓣的惊悚片和恐怖片评分都偏低,除了闪灵这个逆天存在,很少有八分以上的恐怖电影)这部电影很特别的地方在于宣扬一种“大男权主义”,不是直男癌那种沙文猪男权哦。20世纪女权运动兴起,成为最正确的政治正确,《狗舍》就站出来为男人说话了。导演为了宣扬自己的男权主义,连逻辑都不要了。一群在生活中饱受女人压迫的男人,在周末来到小镇聚会放松,却发现这个镇子里的女人都变成了丧尸,她们以男人为食,对主角团四处追杀。导演的“男子汉宣言”已经不言而喻。

  当丧尸文化彻底在好莱坞没落的时候,法国这个从来不赶潮流的国家终于开始接触丧尸文化。就在今年,法国推出一部丧尸片叫做《黑暗吞噬世界》,被称为最文艺的丧尸片。讲述一个宅男在丧尸爆发中生存的故事,所以也被影迷戏称为《宅男可以宅多久》。主角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已经被丧尸侵略,跟美国常规的升级打怪不一样,他陷入了“绝地求生”模式,收集生存资源然后将自己关在封闭的空间。在这个末日世界里,他为了生存而面对的敌人不是丧尸,而是孤独感。在世界上小心翼翼的存活,不敢发出声音,日复一日的听着过去磁带的录音,甚至无聊到跟丧尸谈心。对于一部丧尸片来说,这部电影不够爽,但够“丧”,只能说,法国人的浪漫一直到世界末日都存在。

  另外一部刷爆社交媒体的短片《负重前行》更有人文内核,当父亲已经确定无法存活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不会伤害孩子并且保护他。这部短片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但拍成长篇电影之后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反响平平。也许侧面证明了,丧尸文化真的要凉了。

(父亲担心自己会吃掉孩子设置了一个简易装置)

  丧尸由人类演变而来,他们拥有和人类完全相似的样貌,却摒弃了现代文明,论为野兽一般的存在。就“恐怖谷理论”来说,和人类越相似的东西会让人类感到越恐怖。这种“非人”的物种曾经拥有巨大的潜力,变种为批评现实社会弊病的工具,同时表达了我们的后世界末日幻想的忧虑。但丧尸文化的大爆发却让这个题材彻底沦为了消费主义的俘虏,一味追求多巴胺,过早透支了丧尸的潜力,让丧尸在影史上昙花一现又迅速凋零。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