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知有味:《底特律》中的机器人 真有可能变成人吗?

游知有味

作者:刹那·F·赛耶

发布于2018-05-31 18:45:06 +订阅

  早在《攻壳机动队》上映时分,二狗就曾问:你是不是对赛博朋克啊机器人啊押井守之流非常了解,能否写写这草薙素子与2B小姐姐的关系。我赶忙澄清,非也非也,只是看过几部赛博朋克的作品罢了,了解并不太深,只能说有个大概轮廓,远远还未到精通的地步

  许多科幻粉期待的大作《攻壳机动队》在院线上映,这部翻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典动画电影,也押井守在科幻作品当中成名之作。作为科幻爱好者的笔者自然是反复观摩过动画版好几遍了。押井守的作品,也曾经看过几部,今天就来斗胆说说这赛博朋克之下的人与机器人吧。这部好莱坞翻拍之作,只能算勉勉强强及格线,远没有体现出机器与人的精彩之处。

  如今索尼旗下大作《底特律:我欲为人》正式发售了,精彩的科幻故事自然是吸引到了作为科幻粉丝的PX_H君。机器人与人,究竟是怎么样的界限呢,我们如何判别机器人与人呢?是思想,还是肉体,抑或者是情感?不如就趁着这次的「Become Human」来聊一聊吧。

由机械人变为人

  机器人的科幻故事,是整个科幻最为基础的故事之一。机械的进化,正是代表着科技的进化,科技的进化也是代表着科幻力量的本源。唯有通过对未来科技的幻想,才能描写出那个不可知的未来世界一角。正因如此,科技当中最容易让人有技术力体现的,感受度最高的,冲击力最大的,莫过于出现机械人(robot)。

  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中,弗兰肯斯坦的出现,代表着人造人这一概念的出现,人们开始思索:人造之物真的能够拥有思考能力吗?弗兰肯斯坦的出现,正式揭开了现在科幻小说的序幕;随后在舞台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则让机械人正式登上了科幻小说的舞台。

不是这个弗兰克啦!

  robot小说,在美国开启科幻黄金时代之后,开始走入普通读者的视线当中。人们开始对机器人产生各种奇妙的幻想——有正面积极的,自然也有负面不良的。人们创造机械之初,是带有奴役性质,一如人类历史上对奴役压迫的血泪反抗,自然害怕对自己生造的产物产生担忧:它是否会反抗我们,它是否拥有反抗意识?人类对自己对他人的不信任,神奇的延续到了机械当中,是否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讽刺呢?

  再者,人类对自身思维方式的不了解,也加深了对机械的隔膜:拥有优秀人工智能的机械,真的会有存在意识吗?意识是什么,我们从何分辨这是电脑设定好的程序,又从何分辨这是人工智能独立进化出的自我呢?

当然也不是这个弗兰克!

  对自己的不了解,对自我的不信任,让人们对自己创造的这种类人机械体难以存在一种全身心信任的感受,也激发了当时许多创作者的话题。人们又通过阅读许多机械体反叛人类的科幻故事,加深了这种不信任感。历史上又出现了诸多机械伤害到人类的事情(尽管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己的缘故),让人类对这些金属工具进一步的产生了隔阂,如此的恶性循环往复,机械人的地位在大众眼里逐渐演化成了洪水猛兽。许多人愿意相信,进化的机械生命体将称霸世界似乎变成了机械人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现在依然还有人相信着)。

  这个现象该怎么办呢,将机器人摒除在科幻小说之外吗?幸好,这个时候有位天才小说家发现:没有约束的机器人将和没有法律的人类一样,充满破坏力和不安定性,而人类对机器人的恐惧,正是出自机器人的无约束力。

  那么是否可以存在一部机器人的法律呢?

  这位小说家家同时也是一位熟悉科技的科普作家,他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对人类道德法则的结合,硬生生创造出了机器人三大法则(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对机器人稍微有过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位作家正是创造了宏伟的“银河帝国”与“基地”的阿西莫夫。阿西莫夫创造的机器人三大法则,犹如一根定海神针,将机器人约束在了一个相对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有了法则的机器人,不再是之前无法无天的野蛮人,人们对机器人的担忧也通过三法则被稍微的缓解。

  机器人三大法则的出现,让许多机器人小说引用或者改动。自此以后出现的机器人小说也好,电影也罢,都或多或少的参考遵循了三法则,有的甚至还追加了一些法则。

  不过三大法则的逻辑真的是无懈可击的吗?

  这三条法则是以人为主观载体出发的,稍微有点逻辑判断能力的人,就可能会发现当中的漏洞。什么叫必须服从,什么叫做冲突?还有什么叫尽可能?这样模棱两可的字眼,放在法则当中,需要更多的“人性”才能分辨出来。越接近人的思维越容易分辨事情的缓急,也越容易懂得法则的漏洞,而这却又恰恰是人类不希望机器人所拥有的东西。以人的思维去约束机器人,却又不愿意让机器人真正理解,这对机器人是否是种莫大的讽刺呢?

  阿西莫夫自然也是想到了这点。每条法则相对独立时候都是正确的,交互在一起时候则有着各种漏洞,自然就能从漏洞中编写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故事,也诞生了无数的经典小说,并且也在后期追加了第0法则。

  我们不妨把目光放到《机器管家》当中,这也是出自阿西莫夫笔下的经典机器人小说,讲述的正是机器人变为人的故事。

  各位玩家是否对这个剧情有点熟悉?《底特律:我欲为人》中的机器管家,有如小说中的一般,是想要成为人的存在。阿西莫夫笔中的未来世界,我们已经能真真切切的交互与感受,而非只存在于字里行间的脑补想象。

  这个时候我们不禁扪心疑问:机器人变成人,真的有可能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倒是想让大家想想另外一个问题:人变成机器人,真的有可能吗?

  抱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且来看看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是如何变成人的。

  机器人安德鲁在主人公理查德·马丁一家中从事着管家工作。安德鲁不但拥有一般机器人具备的所有功能,而且还有学习和创造能力,甚至是情感方面的感知力,这让他与其他机器人有着极大的区别。主人马丁教予安德鲁知识,二小姐则赋予它人类的情感。随着安德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它想得到自由,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安德鲁踏遍世界各地寻找和自己同一型号的机器人,最终找到了一位工程师,为自己制作了生化器官……

  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管家安德鲁,并非是一步登天,从机器人变成了人,而是一步步更换了自己的零件。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算做人类呢?是第一次有了情感(情感又算什么,或许我们一辈子都没办法搞清楚),还是第一次自主学习,又或者是更换的最后一个零件呢?

由人变为机械人

  自打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的力量就开始显现。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我们面前呈现了超越人类自身的力量。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人类就开始幻想是否能够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己的身体。

  与从前的机械翅膀不同,人类已经不满足借用外力的设备,随着科技进步,能不能让自己的身体更为强壮,让自己的脑袋更加善于思考,甚至让自己足不出户还里接触到世界?——赛博世界由此而来,赛博朋克也由此发祥。

  赛博朋克(cyberpunk)一词,由cyber与punk两个词构成。Punk自不必说,来源于底层人民的叛逆文化,天生就带有着大胆性、抗争性以及极端性。Cyber则在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中以生造单词Cybernetics(原为希腊单词Kubernetes)登场,意为采用电子或计算机进行的自动控制,进而演化成与Internet相关或电脑相关的事物。Cyber与Punk组合,私认为是将有根据的幻想现实与既有的文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鲜产物,一种基于电子网路而存在的新兴文化,并且通过网路进而影响现实的未来可预见的存在。

  赛博朋克的发源自不必说,先前我已经在几篇文章当中阐述过几次,具体的产物亦可以看看《电子世界争霸战》、《黑客帝国》等经典的好莱坞赛博朋克电影。作为本文引发的两位“女性”——草薙素子与2B,则是赛博朋克文化流传到日本之后演化的产物。

  众所周知动漫产业作为日本影响世界的一大产业,也是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每年通过漫画动画产生的经济效益甚为可观。除了经济产业之外,在文化传播领域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力求走在最前沿的漫画行业,也通常会第一时间带来最新的科学概念。

  上个世纪80年代,赛博朋克的概念随着电脑民用化出现在美国科幻小说界。堪称日本动画四天王之一的大友克洋在1982年开始连载改变日本漫画画风的名作——《阿基拉》。作为赛博朋克漫画先列的《阿基拉》,大友克洋那宛如计算机绘图般的线条透视,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

  赛博朋克漫画的发展,自然是带动了整个日本年轻人风潮,80年代的科幻动漫《苹果核战记》、《攻壳机动队》、《无限地带23》,90年代的《铳梦》、《BLAME!》,2000年之后的《.hack》(近日还有重制版的消息)、《刀剑神域》、《杀出重围》等等,以及最近的《尼尔:机械纪元》。这些动漫游戏作品,无一不是年轻的OTAKU们津津乐道的东西。

  在《尼尔:机械纪元》当中,玩家通过序章来到大地图营地,接到道具商人的第一个跑腿任务。作为第一个新手任务,难易度自然不是问题,仅仅只是简单的需要从地图怪中获得几个修理零件。随之回去交接任务时候,道具商人的回答则引出了人与机械一个长久以来被讨论的哲学问题——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是由公元1世纪哲学家普鲁塔克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特修斯之船”这一悖论在古希腊被各种哲学家研讨之后沉寂了很久,近代借助科幻小说兴起的风潮,又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眼中。而这一次,主体从船转到了机械之上。如何从人变成“机械人”,又在机械的外皮之下,获得人独有的思考,或许是赛博朋克当中占据了主要内涵地位的存在。

  在《尼尔》中道具商人作为一个修理工,能够自行修理替换自己的身体部位,但是却因为左腿(或者是右腿?)的损伤而无法行动。当2B小姐姐问其原因之后,道具商人非常幽怨(?)地表示这是自己出厂时期最后未经更换的部件,再将这腿部更换意味着整体都已经换过一遍,那么它认为它将不再是它了。

  你看,科幻版本的特修斯之船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虽然这只是游戏的序章之后的第一个小任务,但是引发了一个科幻界中争论不已的问题:机械科学的可复制性与人性的不可复制性——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机器与人和人与机器的界线区别

  赛博朋克文学登场之后,科幻文学从老套的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等无休止的斗争当中跳脱出来,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空间。科幻文学的从“原始的突突突杀戮征战”当中前进到了更加虚拟的也更加现实的问题当中——究竟什么才能称为“人”?

  之前我们就曾经提过:所有的科幻小说都是在描述当下社会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个人PC经历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期,NET网络概念走入了更多人的概念当中。随之而来的,就是虚拟与现实这条以往清晰的界线变得开始模糊起来。

  在以往的世界中,虚拟与现实作为两条平行线:人们只能从书籍、影像当中单方面的获得虚拟世界传达的信息。在这前提之下,人类仅仅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与虚拟世界当中的人物进行交互。直到互联网交互协议的出现、上网资源低价化、网络即时聊天室(聊天软件)登场、大型多人在线网游发展之后,虚拟与现实这两条原本的平行线开始交际,并且进一步糅合交错。直到今日,人们回首时就会发现,网络已经侵入了整个社会,虚拟的脚步进一步的侵蚀了现实。

  有心的玩家可以发现,在之前、现在以及之后长久的时间内,无论一款单机游戏的AI如何出色,与玩家的交流始终会受到编程、容量等限制,无法做到百分百的真实互动。但是近两年来AlphaGo的火热,不由得让我们臆想一下:假若以后在单机游戏中装载了有如AlphaGo这般智能以上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完成现实当中的交互,那么虚拟游戏的世界与现实世界还有区别吗(那些沉迷游戏的死宅还出门吗)?

  这样的设想,似乎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就能实现。那么在虚拟的世界当中,你真的可以分辨出是“人”,抑或者是智能AI假扮的“人”呢?

  这样的一个问题,借助了可预见的“虚拟人工智能搭载了机械化的身躯”命题之后,由虚拟世界走入了现实世界当中。人工AI的进步以及人类对AI的研究,让这个问题变的更为复杂:人如果舍弃身躯进入虚拟网络当中会怎样呢?

  这个问题,押井守早在1995年执导士郎正宗原著漫画改编的《攻壳机动队》时候就已经抛出了。

  与之前上映的斯嘉丽穿硅胶衣装阴暗的好莱坞商业片不同,押井守用他那晦涩难懂、引经据典的执拗态度监督制作《攻壳机动队》的时候,带入了更多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士郎正宗原著当中原本就带有的灰暗基调更上升一步,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宗教哲学(神棍?)境界。

  押井守在1995年版的《攻壳机动队》之前,虽然有过成功的几部作品(例如《福星小子Only You》),但是由于自身风格的原因(晦涩难懂的台词、超长的个人呻吟、费解的分镜头),之后的作品基本成了票房毒药。甚至在TV大受好评的《机动警察》续作剧场版当中,也带入了独特的冷讽味道,特别是第二部剧场版……且不说《机动警察剧场版2》由于当年局势的缘故,引发了御宅们的热议,在多年之后重新翻拍的《机动警察》真人版,就迎来了早就该来的大暴死。押井守这票房毒药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然而,《攻壳机动队》这绝佳的带有冰冷机械味道的题材遇上了更神神叨叨的押井守,终于从动画行业中引来第一次赛博朋克风潮!电影当中充满了押井守式的哲学辩词,恰到好处的音乐设置,以及结尾由人变成“神”的转换,让无数动画观众见识到了现代电脑技术发展之下的未来场景,称得上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赛博朋克电影——就算对比经典的《黑客帝国》也不枉多让。

  那么怎么样人会不成为人呢?有如《铳梦》中凯特全身都换了电子原件,还是《攻壳机动队》草雉素子进入了中央电脑系统,都还能称之为人吗?

未来

  《底特律:我欲为人》当中呈现了三个仿生人的故事,无一例外是让仿生人面对现实的故事,无论是康纳,还是卡莎,有了自主感情之后,就会判断每一件事物。机器之所以被称为机器,是因为它们遵循是电路板上烧好的应对回路,如果这些应对回路不断增加,反映无限趋近于人类本身,那么这样也能算之为人吗?

  在现实当中真的会出现这样的仿生人吗,仿生人真的靠谱吗?虽然我们现在用的智能家居只能算是“智障”,但是随着科技进步,能够拥有更多对应回路的家具甚至仿生人,势必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底特律》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世界。

  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当中,仿生人已经明确拥有了自己的思想,懂得反抗,能学会恋爱,乍看之下与普通人毫无区别。

  仿生人与人类有着最大的不同:他们没有记忆,他们的回忆是伪造的。他们被创造出来的目的,是纯粹为了服务人类,有如现在的智能家具。有着人类的外型,又无法与普通的家具画上等号,这也是仿生人最大的特征。

  机器人是被创造的,他们生而有目的,而人诞生在这世上,就生而有目的吗? 我们也曾经说过,所有的科幻小说所影射的都是现实。故事中机器人寻找他们创造的目的,有如那古早的哲学辩题: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要往何处去?

  那么,人与机器,有何不同呢?

底特律:我欲为人
底特律:我欲为人
平台:PS4 | PC
0%的玩家推荐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