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行业探讨,Pico:向天展翅的一只小鸟

2017-04-28 17:31:05 来源:互联网
0

  也许是因为Pico的发布会将近,最近总有人和我提起Pico,问我对这家公司的看法,正好我也想开一个以VR公司为题材的专栏,那我就以Pico为开篇,给大家讲一讲我眼中的这些VR公司吧。

(Pico的logo)

  Pico,中文学名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老实说不论是Pico还是小鸟看看,这名字都挺萌的,然而我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却非常一般。

  我第一次听说Pico,应该是2016年上半年国内的某一个展会上。2016年的上半年,和现如今的17年可大不一样,特别是对于VR行业来说,虽然才隔了一年,但那就是冰火两重天的区别啊。17年是VR寒冬,16年那可是VR风口。随便一个并不属于VR主题的科技展会,三分之二的参展商都会是和VR有关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第一次接触到了Pico,当时它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它的分体机,而是那个几十万一套的6轴飞行椅。

(霸气的6轴飞行椅)

  至于为什么忽略它的头显,因为当时挂羊头卖狗肉的太多,VR已经被用烂了,随便一个HMZ,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手机盒子都可以说自己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Pico之前完全没有任何消息,突然横空出世,套路和那些“卖狗肉”的特别像,因此它的头显我当时试都没试,就很粗暴的把它归入了“卖狗肉”的行列

(一个手机盒子的虚假宣传)

  这个误解持续的挺久的,直到16年下半年我参加了腾讯的一个会议,会议上有一个Pico的体验台,展会逛的无聊了,我看着这个橙色的VR头显,决定说服自己尝试一下。戴上之后,意外的发现,清晰度畸变都达标,我原地转了转,头左右摆了摆,发现刷新延迟也都可以,那一刻起我就明白自己之前的粗暴和傲慢了,从此我对硬件的评价,必须要亲自上手之后才敢做出结论。

(Pico neo让我改变态度的头显)

  误解消除之后,我就开始尝试和Pico接触,Pico总部在北京,我今年也正好搬到北京,于是就有幸去他们公司坐了坐聊聊天。聊完之后,我觉得Pico这家公司,实力不错,野心不小,应该会是未来几年VR头显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几位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还是要从如今的VR硬件市场情况说起

  现如今的VR硬件市场,表面上依然是世界三大头显三足鼎立,HTC vive体验好,PSVR基数大,Oculus CV1潜力大,然而从行业整体角度来看,这三大头显的表现都没达到预期,这个客观情况,使得整个VR行业进入相对缓慢的发展期。

(没有达到预期的世界三大头显)

  因此之前三大头显,每年迭代一次的预测,变成乐观2年迭代,悲观5年迭代一次的预测。迭代速度的改变,使得三大头显的领先优势被大大的蚕食。因为三大头显现有产品的技术壁垒,换算成时间的话大概也就1年左右,2~5年的迭代周期,使得产品的技术优势基本消失,给后入场的VR硬件玩家留下了极大的机会窗口。

(迭代周期和游戏主机有的一拼)

  资本层面也能证明这一点:前年甚至更早的时候资本投的都是VR硬件,去年开始资本觉得再投硬件为时已晚,需要布局内容因此主要投内容,结果今年大反转,资本发现内容的春天远没有来临,VR用户实在太少,VR市场依然是一个硬件普及为主的市场,因此又开始投硬件。

  然而,虽然这是一个窗口,却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参与的。科技领域,硬件的战争,那是巨头横行,远的不说,先说世界三大头显,他们虽然最近比较疲软,但是人家说白了只是丧失一部分优势而已,照样是极强的竞争对手。再看看后入场的角色,不乏估值好几亿的明星创业公司,这些公司虽然体量小,但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优势使得他们也有自己竞争的筹码。除了创业公司,微软赫然也在后入场的名单当中,而且微软不是孤军奋战,带领了旗下五架马车,戴尔,宏碁,联想,华硕,惠普一起入局。可以这样说,虽然窗口很明显,但是要真正抓住这个机遇,门槛还是很高的。

(微软入局VR)

  那让我们反观Pico,Pico是否有这个能力,买过这个门槛呢,让我们来一一分析。首先Pico最著名的就是它歌尔声学的背景,创始人以前是歌尔声学的研发VP,这一点背景可以推测出四个方面的优势

  1、Pico的团队相比普通创业公司,管理执行经验必然丰富,巨头横行的重资产战场,哪个团队不是百人打底,上不封顶,再天才的构想,也禁不住管理失败导致的团队崩塌,因此管理经验可以说是必备基本素质。

  2、研发VP的出身,必然会导致整个团队偏向于技术和研发。当下的VR消费者市场,全世界加起来也不到千万的量,说明行业还在非常早的起步阶段,这时候技术的优势才是硬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偏向技术和研发的公司,在我看来活到最后的赢面是最大的。

  3、行业早期,普通消费者没有被完全培养起来的时候,除了资本的输血之外,企业端的单子才是造血的根本。而歌尔声学作为高配版的富士康,企业端客户的资源自不会少,以此类推Pico相关资源也会比一般的创业公司丰富,具有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

  4、从原型机到量产,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中间需要经历的困难是超乎想象的。世界三大头显之一的Oculus,14年被facebook实际花费30亿美元收购,经历了DK1,DK2两代头显的量产,精心准备1年有余,结果在量产消费者版本CV1的时候,依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事故。导致Oculus在势头最猛的时候,发货速度延缓了3个月以上,使得16年整年Oculus都萎靡不振,供应链的问题使得Oculus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还有facebook做后盾,有机会重新再来,不然就成为行业笑柄了。而量产和供应链的这种问题,放到Pico身上,对于拥有歌尔声学资源的他们来说,竟然变成了优势所在。

(oculus因为供应链延迟发货)

  说完创始人背景,在让我们看一看Pico到现在为止做的事情

  2015年4月,帮乐视研发了乐视的超级头盔

  2015年12月,发布了首款独立品牌的VR手机盒子

  2016年4月,发布了自己的分体机NEO

  2017年1月,CES上发布了自己位置追踪套件

  总计有4件和产品相关的大事件,第一件验证了我前面说的企业端造血能力,而其它三件则正好涵盖了现在VR头显的全部产品线。低端的手机VR盒子,中端的VR一体机(分体机),高端的6自由度PCVR。这种全产品线的布局首先体现了Pico想布局全行业的野心,其次在我看来也给Pico带来了不小的优势

(从低端到高端的全覆盖)

  毕竟对于VR来说,未来到底是PCVR,一体机还是移动VR,现在都是一个未知数,而全产品线的布局,将拥有全产品线的大数据资料,比如不同层次的用户对VR的看法,不同销售渠道对产品销售的帮助,哪些用户才是真正VR核心的消费者等等,掌握它们才能掌握VR初期的先机。越全面的获得这类信息,就能越快速的分析出未来市场的导向,以便于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优势。

  而且时机方面,Pico把发布会选在5月,也体现了了相对到位的把控力。今年4月,正好是Oculus和HTC VIVE两大头显发售一周年,没有任何明确迭代消息,坐实不会一年一迭代的可能性,证明机会窗口的存在。整个行业正等待着新的硬件公司发声,来证明VR之火没有熄灭,这时候发布会的举办属于事半功倍,会吸引较大的关注度,收获足够大的影响力。

(Pico的发布会海报)

  可以这样说,Pico这家公司具备了和巨头公司一拼的筹码,也拥有入局的决心,然而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消费者市场的把控力,在我看来就是Pico需要补足的一点。首先,之前说的歌尔背景,其优势在于企业端和研发,对于消费者端并无帮助,其次全产品线的布局虽然有助于接触大面积的消费者,但是也会导致无法深入了解某一项消费者,而行业的爆发,往往是基于某个特定项的产品线。最后,内容是消费者最终买单的原因,而Pico的内容生态构建刚刚起步,虽然与国内外将近200家VR内容公司有所合作,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了,内容的搭建是一项大工程,也需要Pico着力去实现。

  因此,综上所述,在我看来,Pico这家公司,具有在VR硬件战争中立足的实力,如果它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增强自己消费者端的力量,必然会像我开头所说“会是未来几年VR头显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几位之一。”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