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魔兽》电影顶尖技术 影片特效“炸裂”震撼人心

2016-06-09 14:07:00 来源:互联网
0

  游戏改编的电影《魔兽》已经登陆院线,这部史无前例的魔幻史诗巨作不仅让《魔兽》多年的死忠粉大呼过瘾,就连陪男票一同前往首映的姑娘们也都被深深震撼住了!

  十年前,暴雪首次公布了以《魔兽》剧情为蓝本改编成电影的计划,当时便引起了粉丝玩家们的广泛关注。但接下来几年却一直没什么动静,直到2013年,暴雪突然宣布邓肯·琼斯将出任本片导演,如今电影公映终于满足了十年前的期待。

  无论是媲美《阿凡达》的视效、宏大的故事结构、跌宕曲折的故事,还是鲜明细腻的人物刻画都让这部电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必看”之一。

  《万万没想到》的导演叫兽易小星在观看点映之后立刻发长微博感叹:“特效镜头量大质优,作为近十年的玩家,我看得很过瘾,大量耳熟能详的名字能勾起许多回忆,法师和术士的技能还原度超高,变羊术是全场最大笑点。”

  以下为易小星的微博全文:

  豆瓣影评人丑鱼尼莫则用了“炸裂”两个字来形容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他称:“作为典型的视觉控(非魔兽粉),真真被《魔兽》全程高能的惊天特效high翻,爽爆,燃到炸。120+分钟,秒秒钟都处于亢奋澎湃状态。

  《魔兽》的电影后期制作花了20个月,在“炸裂”特效背后,其实隐藏着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电影特效技术。

  动态面部捕捉技术

  工业光魔(ILM)开发的这套全新脸部动态捕捉系统,它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演员们最真实的表演,通过该技术对兽人角色的处理,可以让观众产生理解和共鸣,算是《魔兽》这部电影特效的杀手锏。

  脸部动态捕捉系统的原理是这样的:演员的脸上需要贴满120个圆点记号,然后头戴一台小型摄影机,镜头离演员的脸只有不到13厘米的距离,将面部表情拍成一组高清照片后,用先进的数学建模软件对这些表情的不同之处进行反复计算,得出综合性的结果。

  然后导演希望怎样演,演员就可以怎么演

  按道理说,脸部表情捕捉困难之处在于,即便将多个标记定位到演员的脸部,依然存在一些区域是无法被标记的,比如眼角、瞳孔和舌头的动作。但工业光魔(ILM)动画制作总监哈尔表示,《魔兽》这次探索的新领域正是细节处理。

  这样捕捉到的面部表情,包括每一次眨眼、每一条脸部肌肉抽动和每一个细微的皮肤动态,如果你看电影的话就会发现,影片中有非常多巨大的兽人动态特写,到底有多真实,你去电影院感受一下就懂!

  125台摄影机同时拍摄

  多台摄影机拍摄其实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电影技术,但《魔兽》这次的亮点在于,摒弃了常规动态捕捉,在实体的布景中架设多台摄影机,同时捕捉扮演兽人的演员和扮演人类角色的演员的对手戏。

  据统计,单单是艾尔文森林的一场戏,拍摄时就在各处架设了125台摄影机,大树顶,石块后,吊臂上……为的就是要在每个角度都捕捉到“兽人”的动作。

  《魔兽》所有动画制作部分都是由搭载了英特尔处理器的终端产品孕育而生的,并且这部电影中每个动画人物的毛发、光影的渲染以往都需要消耗数大量的时间,而这一次由于英特尔的介入让整个工作顺畅快速了很多。

  2000个特效镜头

  《魔兽》电影此次的特效担当为好莱坞著名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全称: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简称:ILM),这家公司历史上获得过15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基本代表了当今世界电影制作的顶尖水准,大伙熟悉的《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都是出自他家之手。

  对于《魔兽》电影,ILM为它制作了大约2000个特效镜头,作为对比,当年以视觉特效红遍全球的《阿凡达》拥有1600个特效镜头,《指环王》第三集制作后期拥有特效镜头1500个,普通电影的特效镜头一般为300-400个。

  除此之外,导演和剧组在所有环节都堪称恢弘巨制

  美术指导和置景师还是设计并搭建了90个大小不一、复杂程度各异的场景;曾参与过《阿凡达》的服装设计师玛耶斯·鲁贝奥为《魔兽》专门打造出超过650套戏服;维塔工作室(《指环王》系列)根据设计为《魔兽》制作了近100套盔甲;场景布置师伊丽莎白还是率领五位助手,花了整整六个星期修补并制作超过3000卷藏书;为了呈现展示兽人特殊的文化和习俗而搭建的直径长达15米的矩形帐篷;包括盾牌、铠甲以及各式各样武器道具总共有超过1000个......

  有人说,魔兽承载的是一代人的回忆,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种感觉就像游牧民族将一生挥洒在茫茫草原那样,老男孩与魔兽的羁绊终会成为我们这代人共同的青春红线。

  无论是情怀使然还是惊艳的特效,都值得你花两个小时去感受一下这部作品,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对于老粉丝来说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分享到:

APP精彩推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下载APP可查看更多精彩资讯